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甄嬛和眉庄的盛世情感,曾经在这两个女人身上真实发生过

    2024.04.22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上次写了和亲公主刘细君。

    细君死后,刘解忧被汉武帝选中,成为新的和亲公主。

    解忧和细君的人生,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是宗室女,父亲都因为叛乱而死,都是小小年纪饱尝苦楚,却又因为宗室身份,不得不在关键时刻为君分忧。

    太初四年,刘解忧以公主身份远嫁乌孙。她的夫君也是细君曾经的夫君——军须靡。

    那一年,刘解忧20岁。跟她一起前往的,还有一个叫冯嫽的侍女,解忧一声轻唤,冯嫽便从此陪她远渡千山万水。

    那一路,黄沙弥漫,风雪连天,心里的惊恐像孤雁哀鸣。谁都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而故国渐行渐远,远到无论怎么眺望,都看不到一丝似曾相识的烟火。

    她千里奔波,只为用青春换和平,而她千里跟随,只为解她一丝烦忧。

    她是她的侍女,只是在长安时,她们也并不见得有多么亲密,也只不过是普通的主仆。而这一路山水,一路苦寒,终是将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也让两颗心不得不互相靠近取暖。

    从此,她身边只有她,而她身边,也只有她。

    一路艰辛,终于从水草丰美之地,到了大漠孤烟之所。解忧有了夫君,这个夫君是乌孙的王,她成了这个国家最尊贵的女子,被夫君宠爱,受万人膜拜,看上去,真是风光无限。

    可背地里的忧愁,有谁体谅?

    那些粗鲁的言辞,那些难以下咽的饮食,那漫天的黄沙,那些各怀鬼胎的宫人,每一样,都令她如鲠在喉。

    好在,她身边还有冯嫽。

    那些在人前无法诉说的苦闷,可以在她面前一吐为快,那些辛苦收敛的小脾气小心思,可以在她面前尽情释放。

    而冯嫽,会体贴地做一道家乡菜,哪怕味道不那么好,她们也可以吃得泪流满面。她也会细心地为公主缝一件贴身的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故乡的模样。她们可以在一起谈论家乡的一切,亲人,朋友,以及使命。

    哪怕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看夕阳西下,有那个人在身边,彼此也会觉得,自己不是孤苦伶仃的雁。

    冯嫽还是她的另一双眼睛。

    她以王后侍女身份,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可以纵马驰骋草原,可以用学识与才华折服众人。她像一滴墨,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草原,那些风土人情,那些难懂的语言,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被她一一理顺掳平。

    而那些漫漫长夜,她们一定会秉烛夜谈,将各自的所思所想汇聚成河。她们有各自的战场,目标却始终一致:

    在乌孙人心里,撒下大汉的种子。

    王后受宠,她的侍女也声名鹊起。

    冯嫽的婚事,让解忧又喜又忧。喜的是,她终于为她选定了一名权倾朝野的右将军,从此后,她在异国他乡有了归宿,她们的势力也更大了,越来越不可撼动。忧的是,她要离开皇宫,再不能与她日日相随,夜夜相谈。

    她们都是玲珑通透的女子,都知道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不用谁说服谁,只是一个眼神,彼此心意便明了。

    她给了冯嫽最隆重的婚礼,最丰厚的嫁妆,尽自己所能,给了能给的一切。除了不想让冯嫽受委屈,还因为她知道,冯嫽越好,她也越好。

    她们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

    她们似姐妹又不是姐妹,似朋友又不是朋友,可是她们的关系却更加牢不可破。在这远离故土的地方,她们是彼此的依靠,没有了对方,剩下的路,便只能冷冷清清孤独前行。

    所以,即使冯嫽成了冯夫人,她最亲近的人,依然是刘解忧,她最常出入的地方,依然是皇后的毡房。

    一切都和以前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她们谈论的话题可能会更加宽广。

    如果说饮食和天气时间长了就能习惯,那些胡人风俗,却让汉家女子无颜以对。刘解忧怎么也不会想到,乌孙会三易其主,而她,也要三易其夫。

    军须靡死后,翁归靡继位,依然娶刘解忧为妻。两个人感情甚笃,翁归靡对刘解忧言听计从。

    但这引起了匈奴公主的不满,三天两头向娘家告状,匈奴单于出面干涉,甚至发兵攻打乌孙,要求交出解忧。

    汉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分五路出击,那一仗,匈奴狼狈逃窜。汉朝和乌孙实力大增。

    刘解忧在乌孙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就连冯嫽,也被尊为冯夫人,活跃于王公大臣之间,所到之处,皆是锦车笑脸。

    可惜好景不长,翁归靡去世,泥靡继位。泥靡是匈奴公主的儿子,也被称为“狂王”,其行事作风从这个外号里就可以想象一二。

    而这个名义上的儿子,成了刘解忧新一任夫君。

    要忍受怎样的屈辱,才能在父子兄弟间流连?

    她不是没有想过回家,可书信千里迢迢送到大汉,辗转送回时,皇上的旨意,只是“从胡俗”。

    她本就不是真正的公主,一道圣旨,便将她像植物一样连根拔起,抛到这风雪漫天之地,如今,又像一颗废弃的棋子,被人随手一扔。

    心里的伤与痛,无处诉说。只有冯嫽,懂得她所有的难堪与屈辱,心疼她所有的隐忍与眼泪。她握着解忧的手,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地传递着温情。

    就算所有人都抛弃我们,我们也不能抛弃自己啊。

    解忧看着眼前这张爬满了风霜的脸,挤出艰难的笑意。当初,若不是她在人群里选了她,她原本可以留在长安,过平安顺遂的一生。她是被她拖累的无辜之人,可她没有抱怨,没有忌恨,至始至终,默默陪伴。

    有了这份陪伴,还有什么山水不能迈过呢?

    无论多苦多难,多屈辱多难堪,她始终站在她身边,像一团火,可以让冰冷的心慢慢回暖。

    她终于接受了所有的屈辱,虽然心依然会痛,却知道自己不能任性。她的身上,系着汉室平安,也系着,冯嫽的平安。

    只是,她没有料到,某一天,她和孩子的平安,都需要冯嫽来成全。

    乌孙发生内乱,国王被杀,皇子乌就屠自称为王。汉室震怒,陈兵敦煌,意欲讨伐。若两军交战,胜负难分,大汉与乌孙,都势必被拖入泥潭。

    这是刘解忧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大汉与乌孙,一个是故国,一个是她生活的地方,不管受过多少委屈,有过多少伤痛,她始终希望,和平的光普照众生。她远嫁乌孙,本来就是为了如此简单的愿望啊。

    她的心思,冯嫽岂能不知道?

    这个柔弱的侍女,先写信给汉室,要求派使者和谈,随后又以使者身份深入虎穴,以过人的胆识与见解,说服乌就屠放下屠刀,并最终接受了汉朝的安排,让解忧的儿子为大国主,匈奴公主的儿子为小国王,双方分而治之。

    几十年的和平因此而来。

    那应该也是解忧和冯嫽最平静的日子,不用再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不用再玩宫心计,只要解忧的儿子是王,她们就不会过得太差。

    但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拼尽全力,也不能保证赢在最后。解忧的儿子相继去世,乌孙人全部归附于匈奴公主的儿子。

    此时的她,已经两鬓斑白,无青春美貌可依,无儿孙可靠,她手里,再也没有任何筹码。即使留在乌孙,也再无益处。

    她浑浊的目光,长久地凝视着故土的方向,冯嫽站在她身边,也久久眺望。蓦然回首,二人相视一笑,彼此心意明了。

    这红尘风雨,她们已经跋山涉水,艰难跋涉了五十多年,从青葱年华到红颜消逝,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痛,一起尝过了。现在,是不是可以回到故乡,在摇椅里安度晚年?

    这一次,汉室终于体谅解忧的辛苦,准她二人回到故土。

    来时,一路山花渐渐被风沙淹没,归时,一路风沙里慢慢开出花来。

    每一处熟悉的山水,都能让她们泪湿衣襟,每一缕似曾相识的烟火,都能让她们深情对视。

    长安的日月,是那么令人沉醉。

    可是,五十年风雨过后,就算重回故土,她们能够拥有的,也只是彼此而已。

    走时,热闹非凡,归来时,解忧身边除了两个孙子,只有冯嫽一人。

    因此,剩下的那些日子里,她们会一起坐在庭院里晒太阳,眯着眼睛,讲年轻时的趣事。她们会一起赏花赏月,看着故乡的风景,讲着乌孙的所见所闻。她们会一起唱着在乌孙时学会的歌,脸上带着详和的笑意。

    巍巍长安,能够和自己聊上天的人,唯有那一人而已。

    无论在乌孙,还是重回长安,她们,竟然都是彼此唯一能说上话的人。五十年风雨相伴,亲情爱情尽散,只有她们,依然默默彼此陪伴。

    这陪伴,已是人间最美的情感。

    在腥风血雨里浸泡那么久,为了家国天下,能舍的不能舍的全都舍弃了,连心都硬了。还有一人能陪在身边,可以畅所欲言,真好。

    女人之间,原来也可以有这样牢不可破的陪伴。

    解忧离世后,冯嫽虽已一身沧桑,却依然选择出使乌孙,重新成为和平使者。

    只因为那里,有她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图片来源于正规无版权图片网站

    单字解释: 甄 嬛 和 眉 庄 的 盛 世 情 感 曾 经 在 这 两 个 女 人 身 上 真 实 发 生 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