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死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2023.11.13 | 历史网 | 次围观

    薄昭作为汉文帝刘恒的舅舅,虽然有拥立之功,但后期骄纵不法,干涉朝政,也确实该杀。

    不过,汉文帝杀薄昭的办法,确实让人称叹;他杀薄昭的真实目的,也不是什么“秉公执法”。

    薄昭的母亲是魏媪,一个魏国宗室女,魏媪早年与一个姓薄的吴国人私通,生下女儿薄姬及儿子薄昭。

    说起来,薄昭的身世还挺可怜,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只能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并不太好。

    不过,让薄昭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会跟姐姐薄姬紧密相连,这还要从他母亲魏媪的一个决定说起。

    秦朝末期,各地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六国旧贵族也趁机复国,魏王豹也重建了魏国,魏媪为了改变家族命运,就将女儿薄姬送给魏王豹当妃子。

    不过,魏王豹没蹦跶几年,就被刘邦给灭掉了,薄姬因此被刘邦得到,但并不怎么受宠。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后来薄姬的好姐妹管夫人、赵子儿在刘邦面前说她的好话,她这才得到了刘邦的一次临幸。

    但也正是这一次临幸,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后来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汉文帝刘恒。

    不过,刘恒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薄姬的命运,因为她依然得不到刘邦的宠爱,并且刘邦还有很多其他儿子,更是早早就立下太子了,因此刘恒也显得十分普通。

    因为都太过普通,再加上后宫争斗十分激烈,这就注定薄姬和刘恒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薄姬知道吕后是个报复心很强的人,便低调做人,积极与吕后搞好关系,还教导刘恒不要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这让吕后十分满意。

    前196年,刘邦将八岁的刘恒封为代王,而代地十分偏远贫穷,因此不是个好地方。

    事实上,刘邦本打算将刘恒封到一个更加富庶的地方,但薄姬让刘恒主动要封到代地,刘邦这才封刘恒为代王。

    薄姬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正是做给吕后看的,她是在告诉吕后,自己和儿子刘恒只想找个地方好好过日子,没有其他什么奢望,从而彻底打消吕后的猜忌心。

    果不其然,第二年刘邦去世,儿子刘盈继位,吕后以刘盈年幼为由掌握大权,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除薄姬之外的所有刘邦的妃子给关押起来,对于她最嫉恨的戚夫人,更是被她做成人彘。

    对于刘邦的其他儿子,吕后也不打算放过,先是想办法弄死了刘如意,紧接着又想着法弄死齐王刘肥,虽然未能得逞,但也让刘肥交出了大片封地。

    对于薄姬和刘恒,吕后则展示出了极大的宽容,让母子二人到代国去生活,薄昭作为薄姬的弟弟,也跟着一起去了代国。

    在随后十几年时间里,薄昭就跟着刘恒在代国生活,刘恒有志在代国休养生息,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最终使得代国大治,薄昭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出过大力的。

    不过,薄昭真正走向历史舞台,还要从诛吕行动后开始说起。

    前180年,吕后因病去世了,以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为首的大臣,联合刘氏宗族发起了诛吕行动,一举将吕氏一族的藩王、诸侯给一网打尽。

    为了彻底摆脱吕氏一族的影响,周勃等人还以小皇帝刘弘不是刘盈亲生为由将其诛杀,同时还杀掉了刘盈的其他儿子,自此吕氏一族被彻底铲除殆尽。

    在诛吕行动中,许多人因为牵连其中而被杀,一时间长安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消息传到代国的时候,刘恒也为之胆寒。

    后来,陈平、周勃等人召集大臣商议新皇帝的人选,为了避免吕后故事重演,他们最终选择了母族实力并不强大,且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

    于是,周勃便派人去代国请刘恒到长安继位,刘恒当然想当皇帝了,但他对周勃等人不放心,于是一方面启程往长安而去,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划,防止自己中计被杀。

    刘恒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周勃等人发起政变,是不是想取代刘氏,还未可知;况且,就连参与政变的刘章等宗室功臣,都没能被立为皇帝,自己又何德何能呢?

    一路上,刘恒都郁郁寡欢,对周勃等人将信将疑,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他决定派一个可靠之人去长安打探虚实。

    那时候,刘恒的亲戚并不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舅舅薄昭,于是他将薄昭找来,给他交代了任务,薄昭欣然答应。

    事实上,去长安还是很冒险的,因为情况未明,搞不好就是有去无回,但薄昭为了刘恒,决定冒这个险。

    薄昭一路狂奔到长安,他没有盲目行动,而是直接来到了太尉周勃府上,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周勃掌管军队,是实权派人物,只有搞清楚周勃的想法,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薄昭见到周勃之后,询问了长安的情况,又问周勃为何拥立刘恒为帝,周勃一一作答,他这才放下心来,赶紧回去禀报刘恒说,可以相信大臣们,没什么好怀疑的。

    听了薄昭的话,刘恒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于是赶紧前往长安,在长安城外的便桥上与周勃等大臣相遇,周勃又献上传国玉玺,刘恒这才进入长安,不久后在长安登基称帝。

    由于薄昭冒险进入长安,让刘恒放心到长安继位,因此立下大功,被刘恒封为轵侯,之后薄昭又派人去代国迎接薄姬,薄姬来到长安之后,被刘恒尊为太后,自此薄氏一族开始显贵起来。

    在平定长安局势之后,刘恒为了培植个人势力,要将薄昭封为车骑将军,食邑达到万户,他由此成为朝中权贵。

    再加上,自从刘恒继位之后,先是丞相陈平去世,之后周勃又主动交权,返回封地生活,因此朝中再也没人比薄昭更加显贵了。

    当初,刘恒刚继位的时候,曾封给薄太后一块汤沐邑,在陕西富平县;而薄昭作为侯爵,也得到了一块封地,就在当初代国的都城太原。

    当时,有个叫做薄贵的人,是薄太后和薄昭的族侄,因为亲戚关系而得以飞黄腾达,主要负责处理薄太后和薄昭的封地事务。

    薄氏家族三人,一个是后宫之主,一个是当朝显贵,一个则在外收敛财富,因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不过,时间长了,薄昭就开始忘乎所以了,觉得天下舍我其谁了,不满足于车骑将军这个职务的权限了,而是将触手伸得很深,通过安插亲信,逐渐把持了朝廷各个关键部门,严重影响了朝廷的政策执行。

    这还没完,由于薄昭太有钱了,他的生活也过得十分奢侈,可谓挥霍无度,而他的侄子薄贵也仗着他的势力横行不法,在太原一带作威作福,危害地方治安,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骚扰。

    有人告发薄昭结党营私,危害地方,但刘恒碍于薄太后的面子,以及薄昭的功劳,一直没有发作,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刘恒决定下死手。

    事情是这样的,刘恒继位之后,虽然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但鉴于一些前朝弊政,他便在各个方面发起了改革,比如礼制改革,司法改革,土地改革,等等,目的是为了与民生息,发展国力。

    代国作为刘恒为诸侯王时期的封地,对他来说是有深厚感情的,也是有民意基础的,因此决定在太原搞个试点。

    当时,刘恒派了一个叫做钟毓的大臣去太原宣讲政策,却偶遇薄贵在当地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这让他十分生气,于是下令将薄贵给抓了起来,然后杀掉了。

    等到钟毓返回长安之后,薄昭便跑去找他理论,他觉得自己做的没错,就对薄昭说,你的侄子已经被我杀了,你能奈我何。

    钟毓之所以这么说话,还在于他是个正直之人,平日里就看不惯薄昭,因此硬刚薄昭。

    薄昭觉得自己贵为国舅,还是万户侯,怎么能被一个小小的官员欺负,于是一怒之下,派人将钟毓给杀掉了。

    杀掉朝廷官员本就是死罪,更何况钟毓还是刘恒的使者,罪过就更大了,刘恒得知这件事后,就召集群臣商议处理办法。

    有人说,应该按照国法,将薄昭处死;但也有人说,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皇帝的舅舅,就格外开恩,放过他吧!

    对于杀不杀薄昭,刘恒内心是纠结的,但他思考再三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不判处薄昭死刑,而是让官员们暗示薄昭自杀,这样薄太后那里就好交代了。

    起初,官员们只是跑去跟薄昭喝酒,趁机让薄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自杀,但薄昭喝得酩酊大醉,也没有半点要自杀的意思。

    无奈之下,刘恒又想到一个主意,他让大臣们都跑到薄昭府前哭丧,这么做是为了暗示薄昭,他已经决定杀掉薄昭了,薄昭为了个人尊严,应该在处罚下达之前自杀,才是上上策。

    这一次,薄昭理解到了刘恒的意图,知道自己活不了了,便自杀而死。

    表面上看,刘恒不顾薄太后的面子杀掉舅舅薄昭,是秉公执法、大义灭亲之举,史学家对他这个做法的评价也很高,那真相究竟如何呢?

    事实上,薄昭作为刘恒唯一的舅舅,无论犯了什么罪,他都可以赦免,因为他是皇帝。

    并且,刘恒从来也不是什么绝对的“秉公执法”之人,我举两个例子来说:

    第一个例子,刘恒的大儿子刘启,在他继位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有一次刘启在长安与吴国太子刘贤下棋,结果两人因为输赢起争执,刘启一怒之下用硬物砸刘贤的头颅,竟然将刘贤给活活打死了。

    这件事的性质,比薄昭杀钟毓更加恶劣,因为钟毓不过是个臣子,而刘贤则是吴国太子,地位更加在尊贵,还牵扯到中央和诸侯王的关系。

    那刘恒是怎么处理的呢?

    刘恒只是将刘贤的尸体运回吴国,对刘启则没有任何处罚,结果导致刘贤的父亲刘濞对刘恒和刘启十分怨恨,刘启继位后不久,就发起了七国之乱。

    第二个例子,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是他活着的唯一个兄弟,因此受到他的厚待。

    有一次,刘长因为怨恨审食其当初没有帮助他的母亲,便找了个借口将审食其约了出来,然后用藏在袖子当中的铁椎,将审食其给活活砸死了。

    审食其既是侯爵,又是朝廷大员,却被刘长给当街杀死,这件事的影响也很恶劣吧,但刘恒事后也没有处罚刘长。

    可见,刘恒的儿子和弟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都没有受到处罚,为什么到了薄昭这儿,就行不通了呢?

    归根到底,刘恒杀掉薄昭,暗藏很深的政治目的。

    首先,刘恒为了稳固皇权,必须杀掉薄昭。

    前文说到过,薄昭自从显贵之后,在朝中安插亲信,再加上薄太后的势力,薄氏一族可以说是权势熏天,严重影响到了刘恒的皇权。

    刘恒的父亲刘邦,哥哥刘盈,都曾因为外戚干政而苦恼,再加上吕后故事的惨痛教训,因此刘恒不想自己也被外戚把持,为了挣脱枷锁,他必须杀掉薄昭。

    但是,如果薄昭只是犯了一些小错,刘恒还真找不到什么机会,但薄昭杀掉了朝中大臣,这就让他看到机会了。

    并且,刘恒还很聪明,没有明着判决薄昭死刑,而是让大臣们暗示薄昭自杀,这让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他与母亲薄太后的关系,维护了朝堂的稳定。

    薄昭去世之后,薄太后就孤掌难鸣了,事实也确实如此,自那之后薄太后除了养尊处优之外,不再关注朝政了,这样刘恒的皇权就极大加强了。

    第二,为新法立威,从杀薄昭开始。

    刘恒在代地的时候,就证明自己不是个无能之人,他当皇帝之后,更是有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将国家治理强大,成就万世美名。

    为此,刘恒实施了许多改革,究其根本而言,这些改革都是触动贵族利益的,只有老百姓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薄贵之所以被杀,跟他反对新法有一定关系,而薄昭找钟毓算账,除了报仇之外,也是为了阻碍新法推行,从而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损伤。

    试想,如果刘恒不杀掉薄昭,万一以后还有大臣站出来反对新法,他该怎么办?

    刘恒最应该的做的事情,就是用杀掉薄昭来杀鸡给猴看,让其他人除了支持改革,别无选择。

    第三,薄昭之死,是刘恒打压功臣的延续,目的是为了维护朝堂稳定。

    刘恒继位之后,对周勃、陈平、灌婴等人十分忌惮,为此他采取了一些措施,在陈平死后让周勃继任丞相,灌婴继任太尉。

    而刘恒在派人暗示周勃退休之后,刘恒又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让灌婴接替丞相之职,并撤销了太尉之职,将军权收归己有。

    但是,灌婴这个丞相也当得不舒服,经常被刘恒派去打仗,结果没几年也死在任上了。

    随着灌婴去世,朝中开国顶级功臣几乎荡然无存了,唯一一个可以左右朝政之人,就只有薄昭了。

    薄昭如果老实,与刘恒倒也相安无事,但他勾结党羽干涉朝政,阻碍新法推行,对朝堂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刘恒就不得不顺势杀掉他了。

    杀掉薄昭,是刘恒打压功臣的延续,因为刘恒知想要的是,满朝文武都是听话之人,都是做实事之人,而不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人。

    再者,杀掉薄昭,也可以对其他功臣造成震慑,让他们夹着尾巴做人,不要倚老卖老,对刘恒的决策指三道四。

    总之,刘恒借着“斌公执法”的名义,巧妙地让大臣们逼死薄昭,其实是一箭三雕之举,对他来说好处多多,且不受后世之人诟病。

    单字解释: 汉 文 帝 刘 恒 为 何 要 杀 死 母 亲 薄 姬 唯 一 的 弟 弟 薄 昭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