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帝-嬴政陵寝

    2023.12.07 | 历史网 | 次围观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

    出于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古人常选择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来设置陵寝,特别是帝王陵。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但陵园却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之所以这样做,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但秦始皇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初期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中期阶段。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最多72万囚徒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最后阶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历时3年多,这一阶段主要是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在这一阶段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区新丰镇附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此时已擢升少府令的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准奏,命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起义军,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根据考古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千米。1962年,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引起考古界轰动。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其中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61吨。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吨。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被誉为"青铜之冠"。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稍后的应劭也有相同的说法,帝王陵园专门设寝当始于秦始皇。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都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都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皇家威严和权威,同时也为了让自己在死后也如同活着时一样处理政务和饮食起居,始皇帝打破了秦之前人们祭祀先王不在墓地进行的传统,从自己开始,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将"寝"从原来的宗庙里分割出来,建到了陵墓的边测,即活着的时候有"朝"(又称庙),死后也要设"朝",活着的时候有"寝",死后也要有"寝"。这种新制度有效地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帝王陵寝制度。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秦 始 皇 帝 嬴 政 陵 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