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赵高并非太监,千年来的讹传,源于史记中的一个字,差之千里

    2023.08.03 | 历史网 | 次围观

    赵高一直都是很多人心中的著名太监,而且还是个很厉害的太监。算起来,赵高的本事还真的不算太差,他的书法、文学乃至法律的造诣都很高,武艺也丝毫不差,至于骑马射箭等绝招在宫里也是一顶一的。另外,秦朝灭亡这件事,他在其中起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能够爬上顶端的人,怎么都不会是个庸才。

    不过关于他的身份,倒是有个小小的分歧。他到底是不是个完整的人呢?这件事,还真的不好说。在学界有一派观点认为,因为他被后世抹黑的成分居多,所以被丑化成了太监。我们都知道,赵高是有女儿的,而且他的女儿还嫁给了任咸阳令的阎乐。

    对此,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他认养的女儿,并非亲生。当然,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我们如果要说他不是太监,单单说他有儿子和女儿肯定是不够的。不过《史记》之中倒是给出了一个证明力很高的证据。首先明确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从未说过赵高是太监。所以,认为他是太监的这一类人,可千万别在这里找证据。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在《史记·李斯列传》明确记载过赵高是“宦人”,因为他有“宦籍”。但很明显,这里的宦和太监的意思还真的就不对应。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简》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早期时候的宦,是指在宫廷任职的意思。所以上面的宦籍,也只是说赵高是在宫里当差,而非必然是公公。

    至于宦人,一般是指在宫里为皇帝当差的侍卫,特指那些被亲信的侍卫。在秦汉时代,无论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其实都是这个意思,而非特指公公。至于当时的公公怎么称呼,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这群人是被称为“奄(阉)人”或者“宦奄(阉)”的。

    所以,根据这一类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赵高应该是皇帝的亲近侍卫,而非太监。一字之差,便差之千里。至于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太监,而且深信不疑呢?还要从《史记·蒙恬列传》中的一句话说起了。

    这句话是“赵高兄弟皆生隐宫”。最后这两个字,本身的意思就很不明确,而东汉以后,有个人注解史记时候便自作聪明,认为这里的宫便是宫刑的意思。此外,他还编了个故事,什么赵高的父亲也是太监,母亲和旁人私通生的他,然后他也被去势入宫了。这本是谣言,没想到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的。

    至于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里的记载,隐宫即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有时候被用来称呼为刑满人员的身份。也就是说,可能赵高的父母或许犯过罪,但绝对和宫刑没有一点关系。

    单字解释: 赵 高 并 非 太 监 千 年 来 的 讹 传 源 于 史 记 中 的 一 个 字 差 之 千 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