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西域高车国,它是第一个维吾尔族汗国,但存世仅五十四年

    2022.09.01 | 历史网 | 次围观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

    高车在成为一个汗国之前,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名字。之所以称为高车,据《新唐书回鹘传》中记载,是因为其部族“俗多乘高轮车“所以”元魏(北魏)时号高车部”。西域地区族群部落众多,争斗不断,一个部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另一个部落的陨落。被抓住的失败者会被当作奴隶,而逃跑的残部,也往往会被大的部落兼并,民族和部落的融合,在雪山草原间时有发生,而高车人据说就是匈奴和丁零融合的结晶。

    北魏前期,高车人大都活动在漠北,东至贝加尔湖畔,西到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台一带。在公元五世纪,北魏也曾南迁了一部分高车人,从此在漠南也有了众多高车人的踪迹。不过因为高车基础薄弱,在军事上也没有什么优势,一直在各方势力的压榨下,勉强求活,在漠北的高车依附于柔然,而漠南的高车受北魏奴役。

    柔然控制高车的方式是,派遣柔然人去管理高车人,让高车人一直无法有效团结。但残酷的压迫,使很多高车人纷纷外逃,即使不逃走的高车人,也因为心怀不满,而对柔然管理者阳奉阴违。等到柔然一把手,受罗部真可汗继位时,这一状况得到了缓解。受罗部真可汗心怀大志,想复兴柔然。对外减少争端,和平发展,对内实行外族自治,鼓励高车人自己管理自己,并允许外族中有能力者,参政议政,一时间很多在漠南等地的高车人纷纷归附,而高车人自己在这一时期也变得空前团结。

    这时候在漠北高车中,涌现出一股新兴力量副伏罗部,人口达数十万,副伏罗部领地在漠西,首领阿伏至罗很受受罗部真可汗信任,阿伏至罗也经常献言献策。但是受罗部真可汗一死,他的儿子郁久闾豆仑继位,又开始重蹈覆辙,屡次挑起边衅,并对阿伏至罗也日渐疏远。再屡次进言不被采纳后,豆仑对阿伏至罗甚至产生了杀心,于是阿伏至罗趁豆仑再次被魏军打败之机,率领部众逃离柔然,虽然豆仑也曾派兵追赶,但都被阿伏至罗一一击溃。

    阿伏至罗率领部众,一路迁至车师国前部(今天的吐鲁番交河故城附近),建立了高车人自己的汗国——阿伏至罗国,也成为高车国。因为高车人,也被认为是今天维吾尔人的祖源之一,所以高车国也被认为第一个维吾尔族汗国。阿伏至罗建立汗国后,为了抵抗柔然,果断和魏国结成了联盟,并夹击柔然,使柔然被迫东迁。

    盛极一时的高车,领地也很广大,曾经北至阿尔泰山,南至鄯善、鄯善,东与北魏相接,西与悦般为邻。但阿伏至罗到了晚年,变得昏庸残暴,先杀了企图篡位的儿子,又被叛乱部众所杀,高车内部开始产生了裂隙。而北魏并不想让高车一家独大,北魏一方面派人控制高昌,不给高车继续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又对柔然放水,纵容柔然再次崛起,而此时西域新兴势力也层出不穷,在此消彼长之间,高车走向了衰亡。

    到东魏孝静帝兴和中年(约公元540—541年),在魏国“兴亡纳衰”的政策下,重新崛起的柔然,再次进攻高车,早已病入膏肓的高车国,在柔然一击之下,兵败如山倒。高车残部四散逃离,高车王去宾逃往魏国,孝静帝封去宾为高车王,安北将军,肆州刺史,领永安郡、秀容郡、雁门郡。但随后去宾就因病去世,而高车这个仅存世五十余年的短命汗国,也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单字解释: 西 域 高 车 国 它 是 第 一 个 维 吾 尔 族 汗 国 但 存 世 仅 五 十 四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