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里面的两大军师,司马懿对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2022.12.19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三国里面的两大军师,司马懿对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司马懿主要成就:

    坚守。司马懿知道在计谋上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以不动应万动。绝不主动出击:以逸待劳,这个是军法里面的。司马懿熟读兵书这点肯定知道。拼消耗:诸葛亮领军从蜀国出发,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蜀道难,粮草运输更难。司马懿知道只要坚守几个月,诸葛亮就会因粮草耗尽自动退兵。隐忍。司马懿能忍别人不能忍之事,诸葛亮派人给他送裙子,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热情接待送裙子的士兵。换做其他将领根本受不住早就出兵了。后来夺取魏国政权也是靠隐忍。放权:司马懿懂得放权,对战争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让下面的人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决断。而诸葛亮就大事小事一起抓,导致精力分散,还没有办法培养下面的人。

    诸葛亮主要成就: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神机妙算的活神仙,而当时能与之抗衡的谋略方面最强大的的对手,首选应该就是司马懿了,现在的民间尚流传吧有关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之间斗智斗勇的传说和故事,诸如“空城计”、“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等,似乎诸葛亮在谋略方面永远优胜于司马懿,那么,在真实版的历史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两人的谋略谁更高一筹呢?

    其实,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之间的真正对决,只发生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与第六次北伐之时。那是真正的智慧与谋略之间的较量。

    诸葛亮一共北伐中原六次,即所谓的“六出祁山”。在抵抗蜀军北伐的战争中,前四次指挥战役的是大将军曹真,司马懿指挥的是最后两次战役,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北伐。因此时曹真病故,朝廷下旨就让司马懿代替曹真主持西部战区对蜀作战,司马懿就临危受命。可见,魏明帝对司马懿非常信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善于治军,多次讨伐魏国,虽然远道而来,但士气十足、战斗力强,每一次讨伐卫国都是志在必得。不过,蜀国也有不利的时候,蜀军长途跋涉,战线太长,以前几次北伐,常因军粮供应不足而不能取胜,所以蜀军宜于速战速决。魏军就采取了拖延的战术,使蜀军人困马乏、粮草供应短缺,可不战而胜。在战术上,只要有效地拦截蜀军,不让蜀军前进就能取得胜利。后来从战局的发展来看,司马懿的作战方针是正确的。

    实际上,诸葛亮为这次讨伐魏国做足了准备。他先是将武都、阴平一举拿下,为下一步讨伐魏国扫清了道路。随后,把用于防守东吴方向的李严所部也调到汉中,增加北伐军的力量。第三,囤积大量的粮草,并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第四,联络到了鲜卑柯必能、东吴孙权作为对外支援军队。诸葛亮所有能做的都做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此时的对手曹魏的情况,已远非他第一次北伐时可比。曹丕在位的7年时间,蜀国前半段在与吴国交恶,后半段诸葛亮在平定南方,之后与民休息。因此,魏蜀之间一直没有发生战争,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曹魏关中地区很久未见兵革,曹魏在关中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所以,当时魏延出子午谷之论,还真有出其不意、险中求胜的可能。即便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计谋,如果马谡能够在街亭之战中击败张郃,由于陇上的南安、天水、安定等郡都已投降了蜀国,因此,诸葛亮应该能够在陇西扎下脚跟。可是,机会失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来。

    此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魏军有失有得,失在两次出击,均吃败仗,还损失了一员大将。其实,古往今来没有常胜将军,司马懿作战失败,是由于轻敌的结果。同时说明,蜀军战斗力确实很强,很能打仗。从战场上看,司马懿似乎没有成功,但司马懿面对远道而来的蜀军,采用坚守不出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蜀军的东进,因此从战略上看,他又是胜利者。从此以后,司马懿接受教训,决心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拖住诸葛亮。由此可见,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展示了他的足智多谋。

    对于诸葛亮来说司马懿就是不死不休的敌人,战场相见绝不可能有放水的可能,在蜀国,诸葛亮是权倾朝野的宰相,没人能对他造成威胁(包括阿斗),不管是从他自身毕生的心愿还是刘备的托孤来讲,司马懿都是他欲除之而后快的一个人。

    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态度则比较的复杂,首先是他自己就是诸葛亮的眼中钉,所以他要时刻提防着诸葛亮,而且他们身处不同的阵营,明显是敌对关系,可是在魏国司马懿又是魏帝时刻倚重(魏国只有司马懿才能够挡住诸葛亮的攻伐)提防的一个将军,如果诸葛亮死了,司马懿的政治生涯也就差不多结束了,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从这方面讲,司马懿又把诸葛亮当成是他的护身符和身居高位的保障,因而他应该是不希望诸葛亮死的,最起码也是在其能够有实力自保或积蓄足够的力量之前是不希望诸葛亮死掉的。像空城计也许就是司马懿不希望诸葛亮早死而配合他演的一出戏。

    单字解释: 三 国 里 面 的 两 大 军 师 司 马 懿 对 诸 葛 亮 谁 更 胜 一 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