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迁记载的滇国什么样?又为何消失?青铜器、地理知识解答来了

    2022.09.18 | 历史网 | 次围观

    滇池是我们现代人神往的地方,或许是因为冥冥之中,它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往,于是人们就像向往唐朝一样向往它。

    择水而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规律,围绕着水源也曾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文明,但就像一个帝国一样,再辉煌的帝国也会经历谢幕时的一片狼藉,古滇国也不例外,它离开的方式更绝,直接消失了。

    古滇国在历史中的样子

    史料关于滇国的记载很少,几乎只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简要描述。司马迁称它为“滇”,在汉代的文明没有入侵之前,它是一个封闭的奴隶制小国。

    不过,别看它小,其文明程度也很高,且看下面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铸造精美,就像一个储钱罐一样,考古学家称它为贮贝器,因为器内是用来贮藏贝壳的,滇国的青铜器里面很多都用来盛放贝壳,大家一定猜到了吧,贝壳一直以来是云南各民族的重要货币。

    滇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都浓缩在了一件件青铜器上。看下面这件石寨山杀人祭器贮贝器,顾名思义,这件青铜器记录了他们祭祀时的场面。

    祭器贮贝器

    主祭的奴隶主端坐在正中央,铜柱上绑着一个赤身的奴隶,立于两侧的奴隶脚上戴着枷锁,看上去这实在是一种太残忍的文化。滇国人通过杀人祭祀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祈年”仪式,以求得来年的农业丰收。

    再看下面这些青铜器,有表现战争场面的,也有表现纺织场面的,还有仅有动物的场面,等等。在动物题材的青铜器中,尤以牛最多,这也揭示了在滇国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畜牧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妇女纺织

    格斗

    此外,也有表现猛兽格斗或群咬的激励场景,尤以虎豹形象居多,甚至还会把他们雕铸在铜柱上,以此来显示奴隶主的权威,这也表明滇人将虎豹看作勇猛威武的象征。

    总是来说,通过这些青铜器,我们看到了滇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涉及的内容也相当广泛,除了上述提到的场面,还有纳贡、狩猎、放牧、斗牛和乐舞等各种场景

    可以说,青铜器就像记录古滇国的画卷一样,为我们再现了他们生活的日常。但即便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但还是没有中原王朝先进。

    落后就会挨打,滇国人受到了来自汉朝的攻击,汉武帝的铁骑来了!

    滇国文明的消失

    在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滇国以滇池区域为中心聚集区,滇国东面是夜郎国,北面是邛(qióng)都国,西面则是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昆明国,其中尤以滇和昆明在历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他们是云南古代的主要部落,都有着灿烂的文明。

    关于滇国的建立,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庄蹻入滇”。周赧王十五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300-前280年),楚国想扩张地盘,于是就派兵向西南扩张。

    楚将庄蹻沿长江而上,夺取了巴郡和黔中郡以西,最后一直打到滇池。滇池周边有上千里的肥沃土地,庄蹻凭借着军事上的优势占领此地,划入楚国。

    但是没过多久,秦国攻灭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一下斩断了庄蹻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庄蹻就“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就这样,庄蹻成为一代滇王,这就是“庄蹻入滇”的历史。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庄蹻以前,滇国是否已存在,则是无人知晓的。不过根据历史文明的更迭,可以想到,滇国极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那时的文明中心在中原地区,“国家”概念才刚刚在各诸侯国中萌芽,想必远在西南的蛮夷还没有这么先进的意识。

    特别是没有民族文字,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文字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秦亡后,汉朝建立,并重新以蜀地原来的边界为关塞,从而舍弃了这些小国。但是民间交流并没有因此而隔绝,巴郡、蜀郡的百姓会偷偷出关去做生意,从夷人那里买回马匹、牦牛或者奴仆,因此,在边界线上还是很热闹的。

    因为汉朝的主要外敌是匈奴,对于西南夷人的开发并不是重点,所以走得路线也比较曲折,先后有王恢、唐蒙、马相如">司马相如、张骞都开发过西南边疆。

    在唐蒙的建议下,汉朝将南夷夜郎及周边地区设为犍为郡。蜀郡人马相如">司马相如也曾提出在西夷的邛都、筰都地区也设郡,但由于汉朝酣战匈奴,无力修通去往西南夷的道路,最后就放弃了。

    直到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归来,对蜀地出产的细布和邛山出产的竹杖产生了兴趣,汉朝才在张骞的建议下再次开发西南,这一开发就到了滇国。

    原本汉朝人寻找的是一个叫身毒国的地方,但去往身毒国要经滇国和昆明国,滇国人很友好,但昆明国的反应很大,一连斩杀了几十批探路者,最终身毒国无法到达,使者回报说倒是可以将滇国收入囊中。

    汉朝平定了南越后,一口气设置了四个郡,将邛都夷住地设为越嶲郡,筰夷住地设为沈犁郡,冉駹住地设为汶山郡,广汉西边的白马夷住地设为武都郡。

    汉武帝挟胜利之威令王然去说服滇王,让滇王入朝拜见天子。但是当时的滇王还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他曾经问过汉使者,说汉朝与滇国相比,哪个国大?当初夜郎国的国王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结果夜郎归附了。

    但滇王当时还有几万援兵,如劳浸、靡莫等部落,他们都是同姓,而且劳浸、靡莫还时不时地向汉朝叫板。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派军轻松攻灭了劳浸、靡莫,这下滇王才变老实,率全国降服汉朝,上书武帝请求设郡。之后汉朝将滇国设为益州郡,并赐给滇王一枚王印,继续让他统治他的民众,但已经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古滇国从此宣布退出历史舞台。

    就是这枚王印在两千多年后,成为了识别滇国存在的最佳证据。西南夷的部落有百余个,但得到汉人王印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夜郎候,另一位就是滇王。

    然而从公元一世纪起,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在司马迁之后的史料中也几乎没有被提及,那么滇国为何消失了呢?一直以为也成为了一个如古楼兰一样的谜团。

    如果不是考古发现,学者们都有点怀疑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述的滇国,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呢?

    1954年10月,人们在晋宁石寨山发现了古遗址和古墓地,在首次发掘的过程中,出土了百余件铸有各类人物形象和活动场景的青铜器。在第二次的古墓发掘中,考古学者发现墓主人的身份不简单,墓中随葬品很丰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青铜器,还有金器和银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一枚金印,上面刻有四个篆字:滇王之印,从而不仅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而且也证明了司马迁所言的滇国,它的确存在过。

    那么,为何这个曾经发达的滇国又消失了呢?学者们又陷入了各种猜测。

    滇国消失之谜?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归附汉朝后,滇国的本土文化一定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强烈冲击,特别是中原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汉人移民,使得滇国及滇人在潜移默化中被逐渐分解、融合和同化。

    至东汉中叶,长达数百年的古滇国文明彻底失落,而文化的消亡也就标志着滇国的彻底消失。但人们疑惑的是,古滇国遗址在哪里呢?在史料中也无人提及过。

    在2006年,考古又有新的发现,学者们在云南澄江县抚仙湖底发现了大量的古建筑遗迹,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这座水下古城就是曾经的古滇国之城。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座古城沉入了水底呢?

    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就是,由于受到了突发自然灾害的冲击,导致古城没于湖底,比如地震。

    抚仙湖是地震断陷湖,而且位于小江断裂带南端,在小江断裂带上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界,是一条地质灾害频发的地震分布带。

    根据相关记载,公元16世纪,在小江断裂带发生过十几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最大的达到八级。

    云南的地质专家对抚仙湖东岸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发现,东岸有一个巨大的古滑坡体,而抚仙湖正好位于这个古滑坡体的底部,于是当发生地震时,滇国受滑坡影响,便沉没于湖底。

    专家们这样推测也是有例可查的,在清朝乾隆年间,抚仙湖东面的华宁县有个村子,就是在一次大地震中整体滑入抚仙湖的,这段历史被刻于石碑上,置于村子后面的慈云寺内。

    但究竟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还有待于更多考古证据链的发掘。2022年9月,果然新的证据来了,考古学者们在云南河伯所遗址发掘出了“滇国相印”封泥,目前已进入了研究阶段。

    综上所述,古滇国虽然在史料中记载甚少,但根据考古发现,有一点至少可以有肯定,那就是它的确真实的存在过。至于它消失的原因,还要期待更多相关考古的发掘。

    单字解释: 司 马 迁 记 载 的 滇 国 什 么 样 ? 又 为 何 消 失 ? 青 铜 器 地 理 知 识 解 答 来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