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古代打仗统计的战功靠谱吗?

    2023.09.23 | 历史网 | 次围观

    古代打仗统计的战功靠谱吗?那是相当不靠谱,比如明武宗亲征应州大捷,还亲手斩杀敌军一员武将,一战让鞑靼数十年不敢入境,听到这里,连内行人都直呼牛掰。

    然而实际情况是,十万人在应州厮杀一天,双方战死不足百人,而鞑靼仅战死16人,这根本算不上战争,只能说是混混打架,说是大捷属实有“一丢丢”夸大。

    明朝毛文龙经常一言不合就斩杀上千八旗兵,按照他上报的战功,前后消灭敌人大约2万人,要知道当时八旗兵总共才8万人马,他一人就斩杀四分之一,也是有“一丢丢”夸大。

    所以古代军功就是一笔糊涂账,就看谁会吹、谁敢吹,有朋友可能会疑惑,自先秦开始,军功都是按照人头或者耳鼻计算,战斗结束后数一数不就清楚了。

    哪有这么简单?古代战争又不是打游戏,人头和助攻都给你标注得明明白白的,最后算下积分给予奖励,真正的战场上谁敢把人头绑腰带上,那简直就是作死。

    而且想要拿到人头,双方的亲密接触,使用短兵器的士兵没问题,那拿长枪互捅的怎么算?弓箭手可以在箭上写名字,靠箭确定军功,那负责投石机的小伙伴怎么办?还有半路抢人头的,杀良冒功的,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战功统计一直很不靠谱。

    实际上,古代军队作战很少单打独斗,以秦军为例,最小作战单位是100人,因为人头就是地位、金钱和女人,经常出现几十人为抢人头大打出手。

    但大家都去抢人头了,阵型必然会直接散掉,这仗还怎么打?所以秦军建立了管理体系:以五人为一组,如果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获罪,有二到三人战死,则加重处罚,而且战场上有监军,士兵之间也是互相监督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不敢冒进。

    但每当朝廷腐败无能时,官兵杀良冒功、甚至残杀同僚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汉末董卓、唐朝安禄山等都是这方面的专业户,要说劣迹斑斑的,非明朝莫属,所以开头我说的两个例子都是那时的,不过这个锅得甩给《明史》。

    戚继光深知“人头制度”的弊端,在布置鸳鸯阵时特别规定,作战士兵只能杀敌,人头由队伍中负责后勤的士兵收集,最后按小组结算战功,这种情况下就科学合理多了。

    不过还是不完美,因为明朝时已经开始使用火炮,一波炮击后哪还有全尸,只能估摸着算,稍微夸大点就会翻个四五倍。

    当然也有很离谱的,比如明孝宗年间的朱晖,奉命去延绥地区驱赶蒙古部落,一共斩杀十二名敌军,上报的有功将士竟然有一万两千多人。

    单字解释: 古 代 打 仗 统 计 的 战 功 靠 谱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