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都搞错了,原来建立新道教的是他!

    2023.11.1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寇谦之,北魏道教领袖,南北朝时期北方天师道改革者

    生平与著作考证

    寇谦之(365—448),北魏道教领袖及思想家,《魏书·释老志》和《北史·寇赞传》中均载有其生平事迹。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为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徙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是当时北方的大族豪姓。“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魏书·释老志》)后来遇到自称为“仙人”的成兴公,跟随成兴公到华山、嵩山修道,前后共七年。神瑞二年(415)得《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泰常八年(423)又得《录图真经》六十卷。始光初(424)寇谦之带着他的书献给魏太武帝。时北方大族左光禄大夫崔浩以“辞旨深妙”,上疏盛赞,后为太武帝所崇信。崔浩为旧儒家的领袖,寇谦之为新道教的教宗,两人互相利用,相得益彰。太延六年(440)寇谦之声称太上老君降临,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帝信之,遂改元为太平真君。太平真君三年(442)寇谦之上奏书说:“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太武帝从之,于是亲自赴道坛,受符箓,并封寇谦之为国师。太平真君九年(448)寇谦之卒,葬以道士之礼。

    寇谦之不仅制定了道教的教规,而且还说明了一种宗教需要戒律的原因。他认为,第一,宗教有了戒律才可以使奉道的人成为有“道德之人”,他假借老君的话说:“老君曰:人生虽有寿万年者,若不持戒律,与老树朽石何异?宁一日持戒为道德之人而死补天官,尸解升仙。世人死有重罪,无益鬼神,神鬼受罪耳。”(《老君音诵诫经》)第二,因为“道”的性质是“无为”,人应效法“道”,用戒律约束自己,不做“有为”的贪利之事,如他说:“诸贤者欲除害止恶,当勤奉教戒,戒不可违,道以无为为上。人过积(按,意谓“人的过错积累起来”),但坐有为,贪利百端。道然无为,故能长存;天地法道无为,与道相混;真人法天无为,故致神仙。”(《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

    单字解释: 都 搞 错 了 原 来 建 立 新 道 教 的 是 他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