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为什么龟缩不战:不敢打、不想打、不必打

    2023.02.20 | 历史网 | 次围观

    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的时候,碰到了其人生最大对手司马懿,一番较量之后,司马懿便开启了“龟缩不出、坚守不战”模式,这种打法后来广为人所诟病,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模式呢,综合各方面来看,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不敢打。司马懿在对垒诸葛亮的时候,起初并没有采取“龟缩”战术,而是与诸葛亮打了几个回合的运动战。在卤城之战中,司马懿主力部队被诸葛亮迎头痛击,丧失“甲首三千”,这个数字只是军中的精锐士兵,若结合当时10%左右的披甲率,普通士兵的伤亡就更加惨不忍睹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粮尽撤军,司马懿派张郃追杀,结果后者在木门道遭受诸葛亮伏击而战死,要知道,这可是曹魏唯一一位死在战场上的“五子良将”。连战连败之后,司马懿终于丧失了正面硬杠诸葛亮的勇气,尽管自己手中的兵力要远多于诸葛亮,但司马懿还是开始了他的“龟缩”之旅,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不管手下怎么请战,司马懿都不敢再派兵出战,即使是沦为“巾帼衣服”这样的千古笑柄。

    第二,不想打。抛开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先不提,司马懿来到雍凉地区统兵后,内心始终是矛盾的。如果自己惨败给诸葛亮,那么,曹睿的问责一定会如期而至,届时,自己的仕途将步入终点,如果自己横扫了诸葛亮呢,那结局恐怕更恐怖,司马懿当然知道,终曹魏一朝,自己都被皇帝高度戒备,倘若自己在雍凉战场上大放异彩,恐怕只会把这种戒备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那时候,迎接自己的一定不是加官进爵,而是兔死狗烹,这种灾难,甚至会祸及全族。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宰下,司马懿所能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就是“龟缩不出”,只有这样,才可以最有效的避开“大胜”和“惨败”这两个雷区,才能在诸葛亮进攻和曹睿戒备这两者的夹缝中,找到一条艰难前行的独木桥。

    第三,不必打。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的弱点是粮草问题,只要坚守不战,时间久了,蜀军粮食吃光了,就不得不撤兵。那有人可能就要问,同样的军事对垒,魏军的粮食就吃不完吗,答案是也能吃完,但比蜀军要熬的久,这就涉及两军背后的综合国力和地理位置了。一方面,从综合国力来看,区区一个益州之地所生产的粮草,根本无法与广阔的中原大地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从地理位置来看,从益州到雍凉,还有漫长的山路要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从中原到雍凉,这方面的困难就要小很多。在这里多说一句题外话,当年,四通八达的荆州失守时,诸葛亮是多么的痛心疾首,以至今日,只能靠效率极低的蜀道生命线苦苦支撑。

    结语:不敢打、不想打、不必打,就是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时,“龟缩不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司马懿的“龟缩不战”,也并非万全之策,比如,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摸准了司马懿的“三不”心理,干脆在魏军眼皮子底下种起了庄稼,这样一来,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诸葛亮倾斜,但命运弄人,诸葛亮很快身染重病,不久病逝,武侯这霉运,实在是让人无语。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为 什 么 龟 缩 不 战 不 敢 打 不 想 打 不 必 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