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东汉宦官简史:沉默、兴起、鼎盛、灭亡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宦官败国政之事,不可单书。——范晔《后汉书》

    东汉帝国表面来看亡于封建军阀割据,但究其根本原因,当属宦官之祸。因为封建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主要原因正是宦官之祸。欧阳修曾评价道:自古宦官败国者,各载方册。宦官之祸,始于东汉,兴于唐朝,盛于明朝。

    东汉宦官简史,就是东汉王朝的崩溃衰落史。从宦官的兴起、弄权、衰亡,我们就能更清楚的看到,东汉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东汉宦官的沉默时期

    由于古代封建王朝是家天下模式,为了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正,宦官也就应运而生,出入于皇宫大院。起初时宦官只负责杂活,根本没有资格参与国家大事。另外无论哪个皇帝,都三令五申严禁宦官干政。

    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皇帝为了个人的政治目标,往往利用宦官参与到朝政之中来。这样一来,养虎为患,最终导致宦官祸乱朝政。

    光武帝刘秀,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让古老的帝国再次焕发生机。在笔者心目中,刘秀绝对算得上千古一帝。为了防止宦官乱政,东汉初年就明令,入宫做事的宦官必须全部‘去势’,也就是所谓的‘阉人’。在此多提一句,东汉之前,宦官并非全部是‘阉人’,士人也能入宫当差。而‘太监’的称呼,是在唐朝才正式提出的。

    言归正传,光武帝刘秀,吸取了西汉皇帝身边宦官乱政的教训,对于宦官参政一事,控制的相当严格。刘秀之后,汉明帝刘庄带领东汉,依然步步稳进。但是到了第三代皇帝刘炟,东汉外戚势力强盛,为宦官兴起打下基础。

    东晋史学家袁山松就曾评价刘炟道: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外戚势力大兴,宦官之祸随之而来,可以说东汉由盛转衰正是在刘炟治下开始的。

    虽然外戚势大,但刘炟也非昏君,牢牢把控着朝政,使东汉不至于脱离正常轨道。然而刘炟死的太早了,年仅31岁就驾崩,留下刚十岁的儿子刘肈继位。皇帝年幼,以皇太后窦氏及族兄窦宪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一时风光无二。

    从刘秀到刘炟三代皇帝治理之下,是东汉宦官的沉默时期。然而等到外戚弄权,宦官终于等来粉墨登场的机会。

    东汉宦官的兴起时期

    外戚窦宪发达之后,狂妄至极,不但对仇家打击报复,甚至连小皇帝刘肈都不放在眼里。值得注意的是,窦太后并非是小皇帝刘肈的生母,梁贵妃才是。这样一来,刘肈不满于窦宪擅权,可是环顾四周,除了宦官,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于是刘肈和以郑众为首的一群宦官结成联盟,在公元92年,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将窦氏外戚势力斩草除根。这次政变,宦官集团成了最大赢家,他们开始正式登上东汉的权力舞台。

    刘肈十几岁就能发动政变,可见其能力。然而他和他爹一样,是个短命鬼,年仅27岁就一命呜呼。刘肈驾崩后,刘隆继位,那时他才三个月大。为了稳定朝政,皇太后邓馁垂帘听政,邓氏外戚势力开始大兴。

    然而经过那次政变后,宦官的政治力量已经兴起,完全可以和外戚抗衡了。而邓馁虽是一介女辈,但玩弄平衡的能力相当出色,在她听政期间,宦官和外戚还算相安无事。

    东汉宦官的鼎盛时期

    刘隆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在位仅109天就夭折了,随后刘炟之孙刘祜继位。邓馁死后,刘祜以雷霆手段,将邓氏外戚铲除。然而邓氏外戚没了,刘祜的皇后阎氏外戚又兴起了。所以无论皇帝怎么换,外戚势力始终存在,无非是换个姓氏罢了。

    邓馁活着时,宦官集团和邓氏外戚还能相安无事。但邓馁死后,宦官和外戚的矛盾逐渐加重,阎氏外戚无德无行,嚣张跋扈,早已引起宦官集团不满。刘祜死后,阎氏外戚拥立旁支刘懿继位,但是刘懿也是短命鬼,当了几天皇帝就死了。

    刘懿的驾崩,让宦官集团抓到机会,以中黄门孙程、王国以代表的十九个大太监,在章台门发动兵变,强行拥立刘祜的皇太子继位。我们从这就可看出,阎氏外戚太差劲了,阎皇后无后,宁肯立旁支继位,也不考虑刘祜的皇太子刘保,真的是自取灭亡。

    刘保继位后,阎氏外戚自然走到了穷途末路。与此同时宦官集团开始走向鼎盛,参与兵变的十九个大太监,全部封侯。尤其是孙程被封为万户侯。读者们注意下,汉代飞将军李广拼了一辈子老命,连个侯爵都没混上,而一个大太监都能成为万户侯。

    孙程等大太监,为以后的东汉宦官做了个榜样。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以单超、徐璜、唐衡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帮助刘志发动政变,铲除了梁氏外戚。这一次出力最多的单超,被刘志封为两万户封邑,还当上了车骑将军,比之前的孙程还风光,东汉宦官势力达到鼎盛时期。

    宦官集团都会一群‘阉人’,他们无儿无女,也没有远大抱负,眼中只有权钱两字。单超等大太监手握重权后,纵容亲戚眷属,欺行霸市,鱼肉百姓,东汉社会风气由此急转而下,各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东汉宦官的灭亡时期

    东汉朝堂之上,主要有三股势力:宦官、外戚、清流士林。以单超等宦官得势为分界线,此后外戚的势力再也不复当年荣光,逐渐边缘化。从而朝堂之上由三足鼎立,变为了两强相对,宦官集团和清流士林开始正面交锋了。

    为了争夺权力,此后宦官集团和清流官僚集团,发生了多次冲突,史称‘党锢之祸’。第一轮交锋,随着士林官僚集团中名气最大的张俭被杀而达到最顶峰,宦官的权势一时无二,全国清流官僚陷入了集体恐慌之中。清流士林噤若寒蝉,东汉王朝岂能长存。

    宦官集团的巅峰,当属‘十常侍’的登堂亮相。汉灵帝刘宏,一个毫无底线的皇帝,称呼大太监张让为‘父’,称大太监赵忠为‘母’,何等的荒唐。正所谓福兮祸之相依,‘十常侍’是宦官集团的顶峰,也是东汉宦官灭亡的开始。

    ‘十常侍’大权在握,亲戚家眷都家犬升天,《续汉书》中记载到“父兄子弟布列州郡”。与此同时他们还将黑手伸向了经济领域,鱼肉百姓,“辜榷(垄断)财力,侵略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宦官之祸莫过于此,逼得老百姓都造反了。

    公元184年,以张角、张宝、张梁为首的黄巾军,揭竿而起,恰似一声惊雷,敲响了东汉王朝的丧钟。而各地藩镇为了对抗黄巾军,实力逐渐增大,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封建军阀割据。

    随着袁绍将张让等宦官血洗,祸害东汉近百年的宦官集团,终于走向了灭亡。

    结语

    宦官集团的灭亡,大快人心,但东汉王朝也因此陪着宦官走向了覆亡。宦官之祸,导致朝堂混乱,民不聊生,由此各地起义不断,进而让封建军阀实力做大。所以东汉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宦官之祸。宦官集团拉着东汉走向了灭亡,也开启了封建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历史。

    单字解释: 东 汉 宦 官 简 史 沉 默 兴 起 鼎 盛 灭 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