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备举兵东征伐吴失败离世,为何刘禅在位41年不报仇,只因这三点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出生在帝王家,似乎拥有无尽的财富和荣耀,但在这荣耀的背后,仍然有很多无奈和随时失去生命的风险。因此,大多数朝代的皇室子弟,他们曾感叹希望自己永远不会生活在帝皇家。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主人公刘禅,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

    刘禅被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在世人眼中,他与父亲刘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刘备的猇亭之战中战败,最终心力交瘁,郁郁而终。次月,刘禅继承了皇位,刘禅223年登记,263年投降。在他41年的统治期间,他没有与东吴抗争,为他父亲刘备报仇。很多人说他不配做刘备的儿子,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义务。所以,刘禅真的得过且过,是不是真的一点都没有报杀父之仇的心思呢?不报仇的理由远非那么简单。

    首先,刘备临时托孤给诸葛亮时说这么一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是说如果刘禅不行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不管刘备这话是真是假,但是刘禅对诸葛亮的尊重和忌惮却一定是真的。首先刘备死后,蜀国朝中都是忠于诸葛亮的人,而此时的诸葛亮为了大局考虑,必定不会为了刘备报仇而同时对魏国和东吴同时开战的。因此,面对内忧外患,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修好孙权,于是派邓智去了东吴。刘禅不傻。他也知道,如果执意和东吴作恶,最后只会被北魏和东吴群殴,这样更会加速蜀国的灭亡。

    刘禅不为刘备报仇的第二个原因是:刘备执意发动猇亭之战,而这次的战败使得蜀国元气大伤。除人力外,还消耗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举国上下死气沉沉,民心不举。因此,留给诸葛亮和他的任务不是复仇,而是整顿军心,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平息内乱。因此,如果刘禅再为父亲报仇,无异于用以卵击石,民心也会更加不稳。

    刘禅不为刘备报仇的第三个原因:曹魏太强,蜀国的真正对手是魏国,而不是东吴。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归根结底,魏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实力有优势。当时,曹魏占领了半壁江山,而后来的司马家窃取了魏国,更显得魏国的名不正,言不顺了。所以此时对于蜀国来说最好的就是联合东吴共同抗击魏国才是较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名正言顺又可以明保哲身。

    这就是为什么刘禅长期执政,却没有为父亲报仇的原因。就在邓艾灭了蜀国之后,司马昭问他是否想要蜀国。他为什么回答乐不思蜀的原因。但事实上,在他心中,他难道就不想成为一个能自己做决定的皇帝吗?有一次他喝醉了,趁着喝酒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苦恼。他哀叹说,一切都是因为他无兵可用。这句话诉说了多少辛酸和无奈。

    刘禅被戏谑千年,大家都说他烂泥扶不上墙,但是其中的无奈,被动和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投降了,但是他拯救了蜀国的人民。他没有为父亲报仇,但不是因为他不想报仇,而是因为大局,所以他不能报仇。所以你说刘禅很蠢很傻吗?不见得。

    单字解释: 刘 备 举 兵 东 征 伐 吴 失 败 离 世 为 何 刘 禅 在 位 年 不 报 仇 只 因 这 三 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