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代王侯为什么痴迷玉器?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继良渚、殷商、春秋三大时期之后,西汉成为玉器使用和制作的又一黄金时代。帝王之墓,要么早年被盗掘一空,要么至今未被发掘。所以,规格高、规模大的王侯墓葬,成为汉代玉器的主要来源。通过海昏侯等墓葬中的玉璧、玉磬、玉衣、玉剑具等琳琅满目的珍室,我们可以想象汉代人对玉器的痴迷程度。

    从生到死,从公到私,汉朝人对玉器的尊崇和喜爱,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汉代王侯墓常用大量玉器随葬,当时流行的观念是,用玉器随葬,可以让墓主精气不散,从而保住尸体不腐。“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存汉墓出土了大量玉器,这其中又以河北满城汉墓和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最为著名。刘贺一生经历王、帝、候三种身份,他的随葬品中,玉器占了很大分量。

    证明海昏侯墓主身份的,

    不是硕大的金银青铜器,

    而是一枚玉印

    长达2000多年的岁月里,海昏侯墓的主人与其珍爱的玉器长眠于地下。历经岁月沧桑和地质变迁,它们一直安眠在鄱阳湖畔。其间,它们所在墓园遭遇过数次地壳沉降,屡遭洪水侵袭,甚至还经历过一次地震。2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层,清理掉淤泥后,玉环、玉璧、玉佩、玉璜······它们依旧保持着墓主刚入殓时的光泽。

    层层泥土拨开,带有龙、凤、虎图案的成组玉佩出土。主人平时所用的玉印也出现在主棺附近。方方正正的玉印上,刻着四个清晰的小篆--大刘印信。最直接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则是另一枚印鉴,上面明确刻着“刘贺”字样--无疑,这是海昏侯墓园考古发掘进行5年多来,最让人兴奋的出土器物。

    此前,纵有堆积如山的铜币、光彩熠熠的金饼、厚重庄严的编钟,也无法直接证明墓主人就是第一代海昏侯,生前身份显赫的主人,决定用一枚小小的玉印向后人表明自己的身份。那个时代的人对玉器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朝聘礼器或佩饰,环有缺口。功能:赠人玦,表示决断、决绝。《荀子·大略》:“绝人以玦。”祭祀礼器,“半璧曰璜”,形似璧的一半。功能:祭祀北方之神。《周礼·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祭祀礼器。扁圆而有小孔。功能:礼天。《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朝聘礼器。孔径等于或略大于边宽。功能:寓意修好、和好。《荀子·大略》:“反绝以环。”

    琮玦璜圭璋瑗环壁,八种玉器各司其职。孔子曾如是总结玉的诸多美好品德,汉朝人推崇孔子的儒家学说,对象征德行的器玉极为尊崇。

    创造统一盛世的汉王朝,

    也让玉器使用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防身。”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遂有天下”的故事,历来为汉朝人所津津乐道。汉代贵族佩剑普遍,剑器乃是贵族出行必备之物,“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剑为宝”。剑道如君子之道,藏器待时,厚积薄发,一旦出鞘,锋芒毕露。

    总的来说,汉代玉器分为四类:

    1、礼器玉、主要有玉圭(也叫珪)、玉璧,其中玉璧有素面璧、几何璧纹、出阔式璧、铭文璧等几种;

    2、随葬玉,主要有玉衣、玉塞、玉握,其中玉衣仅在汉代出现;

    3、陈设玉,有高足杯、耳环、奁、卮、洗、枕、屏风、奔马、辟邪等玉器;

    4、装饰玉,主要是佩玉、有璧、璜、扈等串珠组成的玉组佩,还有心形玉佩、玉舞人佩、翁仲、玉簪、玉带钩、玉剑饰,以及挂在腰带上的玉印和玉刚卯等精美配饰。

    西汉王侯墓的出土玉器,

    最能代表汉代玉器的总体风貌

    汉代所有随葬玉器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玉璧和玉衣。未被盗掘的王侯墓葬,必然会有玉璧出土。先秦时期,璧就是最重要的礼器。正所谓“苍璧礼天”。玉璧是礼天之公器,玉衣是护体之灵物。

    刘贺虽然是“候”,但其身份特殊——曾经当过“昌邑王”,又登上过帝位。

    单字解释: 汉 代 王 侯 为 什 么 痴 迷 玉 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