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家最长寿之人——助哥哥司马懿政变夺权,却说要做曹魏的纯臣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咸熙二年(265年)冬,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受魏帝曹奂禅让登上帝位,国号晋,改元为泰始。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死之日,固为大魏纯臣也。”司马炎刚即帝位后,为巩固司马氏的统治,又改革分封制度。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司马氏创业的勋臣贵戚均加封进爵,为公为侯。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设置官属。

    司马孚,字叔达,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博涉经史,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魏陈思王曹植很有才华,以司马孚为文学掾,后来,司马孚又升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曹丕代汉称帝后,司马孚任中书郎、除黄门侍郎,后为河内典农,赐爵关内侯。魏明帝曹叡继位后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并说道:“我有司马懿兄弟二人,复有何忧?“。热播剧《军师联盟》中,司马孚被塑造成一个胸无大志之人,司马孚只是被当作忠臣和长者,其政治军事才能一般不被人们重视。而实际上,司马孚一直是司马懿的得力助手,他曾经也统帅部队支援过关中,前往救援合肥新城,同蜀国、吴国的部队作战,司马孚在此战中诱敌犯难攻坚,挫伤敌军的锐气,并且在敌人精疲力竭时全军攻之,大胜而归。

    在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更是以家族利益为重,与司马师一道负责占领司马门,为司马懿政变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助力。司马氏掌握朝中大权后,司马孚加侍中,后又代替王凌为太尉,朝廷派遣司马孚镇守关中,统领诸军。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政,率两百余名宫人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弑杀。百官不敢奔赴,司马孚前往,首枕其股,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的杀伐决断相比,司马孚性格更为谨慎持重,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这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可以为了家族的生死存亡而义无反顾,但心中仍然放不下忠君的念头,他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只得在魏帝被弑时痛哭自责,在最后一任曹魏帝王曹奂禅位之时执手哭泣,表明自己的”纯臣“之心迹。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就注定了不可能成为什么曹魏的”纯臣“,说这些话也不过是自欺其人,自我安慰罢了。

    晋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孚为安平王,食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设置官属。因主张以孝道治天下,司马炎对这位叔祖荣宠倍至,每次元会时,司马炎让司马孚乘车上殿,自已降阶相迎,亲自献酒祝寿,以家人之礼对待。泰始八年(272年),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武帝为其举哀三日,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单字解释: 司 马 家 最 长 寿 之 人 — — 助 哥 哥 司 马 懿 政 变 夺 权 却 说 要 做 曹 魏 的 纯 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