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在鸦片战争中,洋人痛打了大清,后来他们为何又会帮忙打太平军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1850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组织反清起义,没几年他们就搞定了众多的南方地区,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并没能一直赢到最后。

    有关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外国列强的从旁协助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因为道光皇帝让林则徐到虎门销烟,并严厉地限制了英国的进口贸易,已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于是就对大清发动了“鸦片战争”,大清因为种种原因被虐,最后只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从这点来看,外国列强巴不得大清出乱子,他们为什么会协助大清去打太平天国呢?

    公元1853年,当洪秀全定都南京时,列强对太平天国开始重点关注,不过当时的列强没打算出手帮助大清,当时的他们甚至有点“喜闻乐见”,因为在他们的最初认知中,洪秀全要比道光皇帝可像是“自己人”。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原来据记载,洪秀全虽然早年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他甚至曾经还有打算考取大清功名的打算,但是随着他的屡试不中,以及身体方面的原因,他竟然在机缘巧合之下信起了上帝(洪秀全是广东籍,当时那里有不少传教士传教)。

    而洪秀全之所以后来能聚集起一众人反清,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借用“借上帝教”的名义聚集起了一帮信众,列强们一看洪秀全属于信教的“自己人”,再加上他们巴不得大清出乱子,所以他们最初对洪秀全不光没想限制,甚至还有帮助洪秀全的打算。

    甚至在有些记载中,列前曾试图为洪秀全提供帮助,条件是和他平分他打下来的华夏大地。但是虽然洪秀全有心反清,但是他绝不是那种为了利益就出卖祖国的人,所以他断然拒绝了列前的非分想法。

    而且后来随着太平军的壮大,不光北京的道光坐立不安,就连在上海的列强也感到了威胁,当时列强曾希望洪秀全能保障他们在伤害的安全以及在华夏的利益,但是洪秀全的心里本就打算,先推翻大清,然后就是把列强赶出中国,所以自然不可能答应列强的要求。

    而在此时,不管是清廷的八旗劲旅,还是各地的绿营,甚至也包括曾国藩的湘军,在正面战场上都没能奈何得了太平军的锋芒,为了解决这种愈演愈烈的危机,清廷的官员中,有人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他们认为,既然大清曾败给了列强,就证明列强的战斗力比自己强,而列强又“鼠目寸光”,只想要一些浮财,那么能不能花钱雇佣列强来“借师助剿”呢?

    因为这种想法太过于骇人,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光咸丰这个皇帝不愿意,就连大臣们也不太支持,但是最后这帮人说动了恭亲王奕訢,恭亲王奕訢亲自上了一篇折子,奕訢的影响力在当时很大,而且主张引入外援的官员,也想出了一些变通的方式。

    我们不直接让列强出面,而是花钱雇佣列强的“闲杂人等”来当教官,这样我们既可以借用洋人的先进武器和战术,也不会落下请外人下场帮忙的口试,最后还能借此锻炼自己的兵士。

    因为这颗借口非常“合情合理”,且从另一个方面看,似乎这种方式真的是“有益无害”,所以清廷上层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不过在清廷的官方说法中,不是清廷主动寻求洋人的帮助,而是因为洋人和太平军“仇隙已成”,所以洋人是“情愿助剿”,作为大清官方的态度是“不必重拂其意,自应姑允所请”。

    于是当忠王李秀成兵临上海城下时,洋人中一些有军事经历,但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失业”的人,就“自发”出面组织人员,当地的大清商人慷慨解囊,当地官员一路开绿灯,于是乎,一直杂牌的佣兵团就成立了,当时这帮乌合之众被称为“常胜军”。

    常胜军”因为一开始不受待见,所以人员装备一般,再加上领头的华尔就是个趁火打劫的混子,所以被李秀成打的大败,但是随着清廷的暗中输送金钱,“常胜军”的人员和武器都得到了补充,“常胜军”巅峰时,人数一度达到了五千人,这些人普遍装备了列强的火器,据一些文献记载,这群人还装备了大口径的火炮,部分炮到达了两位数。

    因为人员和装备升级,“常胜军”的战斗力一下就超越了对面的太平军,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常胜”之旅行,这支队伍的出现,对清廷帮助很大,对太平军的覆灭,也有一定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不光清廷这边有洋人助阵,太平军那边也通过雇佣等方式拥有了外籍“雇佣兵”,不过因为太平军的内部争斗等多方面的原因,最终还是清廷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太平军的问题结束之后,清廷用十万两白银当遣散费,明面上解散了这支队伍,而在私底下,李鸿章则把其中的一部分人和所有装备收入了淮军的囊中。

    据一些文献记载,当时除了这支名头较大的“常胜军”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借用“常胜军”的模式组建过一些规模不大的外籍佣兵团,而值得一提的是,“常胜军”的外籍头目,曾因为李鸿章大肆屠戮太平军,提出过质疑,甚至借用国家力量想把李鸿章弄下台。

    清廷一方面应该是支持李鸿章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看出了洋人的一些隐藏心思,所以不光没有把李鸿章这个朝廷柱石拿下,反而是变着法的更加重用李鸿章。

    由此可见:当年列强帮清廷打太平军并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出于利益,如果当时洪秀全动了心思,那么那场战争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没能赢的最终的胜利,但就冲他们当年不愿意与洋人媾和,我们就应该为他们点个赞

    单字解释: 在 鸦 片 战 争 中 洋 人 痛 打 了 大 清 后 来 他 们 为 何 又 会 帮 忙 打 太 平 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