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历史故事:她是将领吴懿之妹,算命先生这样评价,使她成为汉朝宗室争抢的对象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之后,成功占据益州,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在此之前,刘备的妻子孙尚香被哥哥孙权接回东吴,刘备的正室之位一时空缺,所以,当刘备成为益州牧之后,包括法正在内的众位将领和谋士都纷纷劝说刘备再娶。

    刘备再娶妻子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奇怪的是,大家给刘备推荐的人选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益州将领吴懿的妹妹,一位孀居多年的寡妇。

    以刘备统领益州的身份,还有他的名望,当初孙权都肯把妹妹嫁给他,以刘备的实力,他完全有更好的选择,可是为什么大家都出奇一致地推荐这位吴氏呢?她到底有什么奇异之处?

    说起来,这位吴氏在当时还真是一位奇女子。

    1、刘焉看中的儿媳妇

    吴氏之前嫁的人也并非平常之辈,那人和刘备一样,同样是汉朝宗室,他就是以前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平寇将军刘瑁。

    刘瑁是刘焉的第三个儿子,吴氏是刘焉亲自为儿子选中的儿媳妇。

    刘焉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因为是汉朝宗室,他很早就在地方各州郡为官,后来被拜为中郎,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太常等职。

    太常位列九卿之首,地位很高,以刘焉的宗室身份,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当时正是汉灵帝统治末期,朝政混乱,王室衰微,刘焉认为在京城为官风险太大,为了避祸,他主动申请到地方州郡上去做官。

    正是在这个时候,侍中董扶悄悄告诉刘焉一句话:“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刘焉出京的方向。

    董扶以擅长谶纬之学闻名,所以刘焉对董扶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他马上向朝廷申请去益州,朝廷很快就任命刘焉为益州牧、监军使者。

    以刘焉这样的行事做派,他显然已经怀有异心,想借益州的“天子气”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来到益州之后,刘焉又听说了一个可以大富大贵的机会:吴懿的父亲和刘焉关系很好,所以他就带着全家跟随刘焉来到了益州。来到益州之后,有一个算命先生给吴懿的妹妹看相,说她将来必定“当大贵”。

    刘焉有四个儿子,出京的时候有三个留在了京城,只有三儿子刘瑁跟随在他身边。刘焉听说了吴懿妹妹的事情之后,马上派人到吴家提亲,让刘瑁迎娶吴懿的妹妹为妻。

    2、人算不如天算

    刘焉到了益州之后,先是娶了“当大贵”的儿媳妇,接着又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制造了千余辆天子使用的车架,大有不称帝决不罢休之势。

    刘焉在益州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的邻居荆州牧刘表看不下去了,于是刘表一封奏章递交到朝廷,奏报刘焉僭越,想要图谋不轨。

    不过此时京城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董卓把持朝政,考虑的是废立天子这样的大事,对遥远的益州发生了什么,他根本没心思去管,所以刘焉在益州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朝廷的干涉和约束。

    可是即便如此,刘焉也没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公元194年,刘焉留在京城的两个儿子被董卓部将李傕所杀,刘焉悲痛万分,不久就因为背疮发作去世。

    益州的管理大权落在刘焉的小儿子刘璋手中。

    刘璋远不像他父亲那样雄心勃勃、颇具才干,他不仅性格懦弱,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智谋和威信来统领和震慑部下,以他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守好益州,于是他不停地向外界寻求支援。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征讨荆州,刘璋连忙派人前去致意,想依附曹操获得支持。曹操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刘瑁为平寇将军。

    刘瑁显然没有弟弟刘璋那样有福气,被封为平寇将军不久,他就因为狂疾而去世,留下那位“当大贵”的妻子吴氏。

    吴氏失去丈夫,她能够依靠的除了做益州牧的小叔刘璋之外,就是哥哥吴懿。吴懿在刘璋手下担任中郎将,因为全家早年跟随刘焉入蜀,吴懿在益州当地颇具影响力,因此成为后来刘备入蜀后想要结纳的重要人选之一。

    3、刘备取益州

    刘璋想依附于曹操,可惜他用错了人:刘璋派去联系曹操的是益州别驾张松。张松这个人度量不大,他去拜访曹操的时候想为自己求个高升的机会,但是曹操没有答应,于是张松怀恨在心,回到益州之后就极力劝说刘璋,让他放弃联系曹操的想法,改为结交刘备。

    在张松的劝说下,刘璋派法正去见刘备,请他来益州帮助自己。

    刘备很快就应约前来,而后,在张松、法正等人的运作下,刘备最终成功地取代刘璋,成为新的益州之主。

    刘备成为益州牧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当地站稳脚跟,所以他需要和益州的豪强大族加强联系,于是娶妻一事被提上议程。

    谋士和将领们都向刘备推荐吴懿的妹妹,也就是刘瑁的遗孀吴氏。因为吴懿在当地的将领之中很有号召力,如果能和吴家联姻,可以笼络住益州当地的一大批人。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年曾经有相士预言吴氏“当大贵”。

    那时候的人对这样的说法显然十分痴迷并且相信,在此之前的两汉时期,有好几位被预言“当大贵”的女子最后都成功入宫,高居后位。

    有这样的好事,刘备不可能不动心,但是他还有些犹豫,因为他和刘瑁都是汉朝宗亲,他觉得娶同族遗孀的话有违礼法。

    刘瑁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刘余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刘胜的父亲也是刘启。从这层关系算的话,刘备和刘瑁说起来还真是同族,两个人300年前是一家。

    所以法正就劝刘备说:论亲疏,你和刘瑁还算不上亲戚。

    于是刘备安心地娶吴氏为妻。

    4、吴氏

    无论是刘焉为儿子娶儿媳妇,还是刘备为自己娶妻,《三国志》中记载的都是刘焉这样的王侯将相的算计,以及法正这样的谋臣武将的周密筹划,吴氏自己是怎样的想法、吴懿又是怎样的态度?史册中只字未提。

    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个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女人的思想感情简直微不足道。

    更可悲的是,虽然是记录在《三国志》正史中的刘备的皇后,吴氏连自己的名字都没留下来。

    不过,自从刘备娶了吴氏之后,吴氏自带的“当大贵”预言很快就成为事实: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吴氏被立为汉中王后。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吴氏被立为皇后。

    想当年,刘焉费尽心机地跑出京城,来到益州这个传说中的福地,可惜最终他也只是做到了益州牧;虽然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制造天子用的车架,可是一直到死,他都无缘期待中的宝座。

    至于刘焉的儿子刘瑁,虽然父亲为他娶了“当大贵”的妻子,可是命运却并没有因此而特别垂青于他,“平寇将军”成为他仕途的终点,很快他也追随刘焉而去,留下年轻的妻子和那个预言。

    后记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禅即位。吴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居住在长乐宫中;她的哥哥吴懿官至车骑将军,先是封都亭侯,后来又封为县侯。

    刘禅对这两位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极尽照拂,颇怀仁义。

    公元245年,吴太后去世,刘禅为她赐谥号“穆皇后”,葬入刘备的惠陵。

    本文参考:《三国志·刘二牧传》、《三国志·二主妃子传》

    单字解释: 历 史 故 事 她 是 将 领 吴 懿 之 妹 算 命 先 生 这 样 评 价 使 她 成 为 汉 朝 宗 室 争 抢 的 对 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