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王佐之术,那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1375年,借助回光返照的时机,大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临终前留下遗训,这可是他用尽自己的血和泪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相传,刘伯温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琏和刘璟,子孙不得为官,否则对刘氏家族不利。并且将自己所有的天文、历法、学术、军事等方面的著作和手稿交给长子刘涟封存于石室之内,等自己发丧入土后,再全部上交给朱元璋。

    为此,还再三叮嘱自己的后代,谁都不许学习这些东西,因为学得越多,越能够料事如神,就越会遭到君主的猜疑,最后跟自己一样,落得这么一个凄惨的下场。

    那就意味着刘家就此衰落,两个儿子听后十分惆怅,刘伯温宽慰说,自后刘家虽然会短暂衰落,但是,再过九世刘家将会再次兴起!

    刘伯温子的预言果真没错,两个儿子没有听他的话,最后的结局都先后惨死,刘家而刘伯温的“诚意伯”爵位传到了他长孙刘廌这里就中断了,然后又过了100多年才续上。

    两儿子不听告诫,先后惨死

    刘伯温知道,性格温吞、喜爱舞文弄墨的长子刘琏并不适合在官场,于是让刘琏继承家业以安度一生。

    但是在刘伯温死后,他的长子刘琏不听刘伯温的话,选择继续当官。

    后来,胡惟庸之流又开始耍阴招,刘琏不但没能顺利继承爵位,反而被安上罪名,洪武十年,刘琏出为江西参政,竟被胡惟庸抓住小辫子,背迫得坠井而死,年仅31岁。

    次子刘璟是个天才,从小熟读经史,喜谈兵,纠韬略,而且论英侃各方面都颇有刘伯温的当年风范。

    刘璟第一次上战场时,使用兵法和运筹,使唐胜宗刮目相看,同时也非常看中他的才华,朱元璋得知后感慨:“璟,真伯温之子也。”

    于是命人把刘璟召入宫中“燕语如家人”,朱元璋对刘璟的印象非常好,想让他承袭“诚意伯”的爵位,但刘璟说“长兄还有一长子刘廌”。于是刘伯温伯爵爵位给了刘基长孙刘廌。

    刘璟的正直、不贪图名利,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先是封他为閤门使,之后又被封位谷王左长史,同时敕权提调边关六七个王府的军事,以历练他的军事才干。

    然而,刘璟不听父亲刘伯温的话也就罢了,但他不该选择了站队。靖难之役爆发,刘璟多次向朝廷提出对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后来李景隆大败,刘璟带病入宫,向建文帝上了万言书,但始终不被采纳,刘璟无奈之下只好辞官回家了。

    不过,刘璟一心忠于朝廷,时刻关心朝廷局势,就等着朝廷能召唤他回去。可惜,直到靖难之役结束,建文帝始终没有召他。

    朱棣获胜后,这时有人召唤刘璟了,但召唤刘璟的人,并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建文帝,而是朱棣。朱棣派人征召刘璟,但刘璟“称疾不至”。朱棣大怒,派人将刘璟强行“请”到南京。

    其实,刘璟和朱棣还有过一段闹不愉快矛盾。当年朱棣在南京的时候,两人一块下棋,朱棣棋艺不精,,一连输了好几盘,脸上就有些挂不住,提出“卿不少让耶”?刘璟听后,正色说道:可让处自然会让,但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朱棣顿时默然无语!

    这一次,老朋友再次见面,刘璟依然不给朱棣面子,朱棣软硬兼施,刘璟也不吃这一套,义正言辞说:人臣事主,死而不贰,依旧称呼他为“殿下”,还说在殿下百世之后,难得逃得过一“篡”字,朱棣听了更加恼火,刘璟被打入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刘伯温的预测果然很准,告诫两儿子好好地守着伯爵爵位,享着朝廷的俸米就行了,可惜,两个儿子没读懂,最后都惨遭毒手。不仅没有一个得善终,还因刘家再无人挑大梁者,家道就此衰落。

    无人挑起大梁,导致家道就此中落

    刘伯温的两个儿子死后,长孙刘廌接受两位父辈教训,决定不再入仕,选择了隐居避世。屡次受到朝廷征用,但都以奉亲守墓为由拒绝。

    身为刘伯温的长孙,刘廌虽未能继承其祖的雄才大略,但是,他的治学和处事,亦得到后世称道。

    刘廌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袭封诚意伯,虽说第二诚意伯刘廌得以袭爵,但刘家再无人挑大梁,也受到胡惟庸党羽的伤害。

    仅过一年,就因“坐事贬秩归里”,从此过着与民为伍,在家善待母亲,写诗耕地的日子,终老于永乐年间。

    留下了十卷《盘古集》,并整理祖父的御书、诏、诰、行状等结集成《翊运录》传世。他在永乐年间死去,爵位承袭再次中断。

    刘廌之子本应继承伯爵爵位的,但是明成祖嫌刘廌之子年龄太小,未堪起用,干脆不封了。

    所以从刘廌这一代开始,往下的九代都是过着与民为伍的生活,直到世孙刘瑜出生才打破了这一僵局。

    九世刘瑜出世,诚意伯爵位再现

    到了弘治年间,明孝宗诵读史书,知道有刘伯温这样的人才,心中甚是羡慕,迫切想找到刘伯温的后代,于是,下令寻找刘伯温的后代。

    所以派人去找刘伯温后代,果然找到了刘伯温的九世孙刘瑜,这正应验了刘伯温的预言。

    刘瑜不仅文才武略,拥有一身不俗的武功,而且精通兵法,不仅如此,刘瑜擅长吟诗作对,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当世奇才。

    在明孝宗的重用之下,刘伯温九世孙刘瑜大展抱负,做出了一番丰功伟绩。

    嘉靖十一年,刘瑜承袭爵位,为第三代“诚意伯”,由此刘家也重振了威风,光耀了门楣。

    同时,明世宗念在刘家为明朝作出的贡献,不仅为他彻查被冤枉一案,还为刘伯温重新修理太庙,刘氏家族的荣耀再次重现,伯爵更是一个极高的官职。刘瑜上任以后在工作上面是勤勤恳恳,而刘家的局面也有所扭转。

    最后也安享晚年,善终一生。而在刘瑜以后诚意伯都得以继续世袭。不过,自刘瑜入朝参政,逐渐武臣化,从文慢慢转化为武,此时与先代士大夫精神渐行渐远。

    不过总的来说,刘伯温除了不听告诫的两个儿子惨死外,他其他子孙后代明朝对他们还算不错,至少没有赶尽杀绝,让刘伯温的子孙后来平安安生活200多年,直至明朝终结。

    写到最后

    刘基在明朝建国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可以用三个阶段概括:少年时期即元末,自命不凡,豪情满怀,胸怀大志,有一身本领;青壮年时期,他与朱元璋惺惺相惜,如千里马遇上了伯乐般志气相投,即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江山;中老年时期,明朝建立后的阶段,则只剩落寞伤感。

    后来病重后,他知道自己倒下之后,家族肯定会陷入到沉沦之中,胡惟庸就会趁机发射永不停歇的明枪暗箭。他刘伯温在的时候,还能进攻抵抗,但子孙段位自然不如他,为了让子孙不遭到胡惟庸的毒手,才不准子孙学习他的那些异术,后代才没有完全遭毒手。这也是刘伯温庇荫之下,福泽其后代子孙,幸福贯穿直至明朝终结。

    单字解释: 刘 伯 温 临 终 前 不 准 子 孙 学 王 佐 之 术 那 他 的 子 孙 后 代 过 得 如 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