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朱棣刚迁都北京,三大殿被遭雷击起火,杨荣竭力抢救但未能保住!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自明朝建国以来,北部边疆长期以来就受到蒙古多个部落的威胁,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时期,他虽然进行了多次北征,对敌人造成了有利的打击,但距离接触北部边患,还差得很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朱棣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移到北京去,这些以来日后北部发生边患,就可以从京城直接调兵过去快速支援了。

    然而,朱棣的这个迁都决定却遭到了大量官员的激烈反对,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南方,温暖的江南水乡。迁都北京,就意味着要他们远离故土,远赴塞下,去适应寒冷的气候,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但也有一些大臣表示支持朱棣的迁都决定,比如熟悉军务的内阁重臣杨荣,由于看到了迁都北京对于接触蒙古各个部落对于边疆的威胁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便联合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人一起表态,坚决支持朱棣迁都北京的决策。

    不仅如此,杨荣还特意在《题北京八景卷后》中指出:

    “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

    在得到了杨荣等人强而有力的支持后,朱棣最终力排众议,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反而老天似乎给他朱棣开了一个玩笑话,就在其迁都的同一年四月初八日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雷击,将北京新宫中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全部打中,并燃起了熊熊烈火。

    见此情况,杨荣立马亲自带领一批卫士,竭力救火,然而最终三大殿还是没能保住,只是勉强抢救出其中的一些重要图籍。

    此次事件之后,不发大臣借题发挥,进行又一波剧烈的反对迁都抗议,在这一场政治风波中,杨荣等人依旧坚定地站在朱棣这一边。朱棣好不容易迁都回来,怎么可能会仅仅因为一场莫名其妙地雷击,就缩回去呢?

    所以这次反对迁都的风波,最终在朱棣的强力压制下还是渐渐平息下去。完成迁都后的朱棣,顺势大力地加强北部边防力量,对于遏制蒙古各部的侵扰,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

    至于被雷击大火毁坏当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后来在整个明清两代的历史上,经过反复多次重建—毁坏—再重建的过程,可谓是紫禁城内多灾多难的三个宫殿!

    单字解释: 朱 棣 刚 迁 都 北 京 三 大 殿 被 遭 雷 击 起 火 杨 荣 竭 力 抢 救 但 未 能 保 住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