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曹操为何不废君自立?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曹操到死都没有废掉汉献帝,这不能说明曹操没有不臣之心,而恰恰反映了他的聪明之处。

    一、曹操对废汉心有余悸

    当年董卓挟持汉帝迁都长安,天下诸侯共往讨之。整个过程曹操都参与了,并且是骨干量之一。那个时代,打着救皇帝的旗号讨伐逆臣,能笼络到天下百姓和各方势力的支持,而曹操正式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壮大的。曹操笼络到的力量也都是在这个旗号下统一到一起的,其实对于曹操来说,如果自己要废除汉帝,能不能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他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

    历史上家臣篡天子之位的先例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自东周开始,周天子已经没有实权,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但周王亦然做了500多年天子之位,虽然最终成乱世,但无人敢以天子自居。秦末,赵高乱政,杀天子秦二世胡亥,封子婴秦王,想把天子之位留给自己,最终亦被诛杀。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最终失败后背上了千古骂名。曹操的地位和想法和这些历史上的权臣是一样一样的,对于废除汉帝自立的这步棋,他一直心有余悸。

    二、曹操不废除汉献帝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东汉末年的局势相当复杂,天下四分五裂。曹操是个有大志向的领袖,志在结束乱局,一统天下。而他手中有一张别人都没有的好牌,就是汉献帝。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但从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上讲,他是天子,拥有上天赋予的地位和权力。曹操假汉献帝之名对诸侯诏安、讨伐都是正统法令,反而是让对手非常被动。虽说有不少对手也会打着皇帝的旗号讨伐“曹贼”,但号召力早已大打折扣。客观上已经让对手的同盟军变得最少。天下尚未统一,曹操怎么会轻易放弃手里的这个“王炸”。

    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汉献帝入驻洛阳,但不久之后马上迁都许昌。这不但反映了但是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成熟,同时也反映了曹操对于朝中大臣忠于汉还是忠于曹的担忧。汉献帝赐曹操节钺,自此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但这个时代,曹操所有的政令都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即便南下讨伐孙权,追击刘备也都不是曹操以自己的名义。

    三、曹操知道汉家天下已经大势已去,曹家天下已经逐步成熟,没有必要急着废帝。

    “挟天子令诸侯”这步棋曹操考虑的很全面,不仅仅是在朝中考虑布局,他把棋子都布局到了汉献帝的家里。为了控制汉献帝,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不久废掉了伏皇后,让自己的女儿曹节登上皇后之位。这从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外戚掌权与之为敌。到这个地步,汉献帝除了拥有作为皇帝的名分之外,甚至没有了作为皇帝的尊严。

    对于朝中文武,到底是忠于汉,还是忠于曹方面,在曹操的手段下,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深知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帝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削弱,曹操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加。故而不急于一时,谋大局者方能得天下。

    曹操如果自立为王,也能做得了这个皇帝。但不会那么顺利,造成的是天下反曹联盟更容易形成,朝中局势更容易动荡,甚至攻守易型都有可能。

    单字解释: 曹 操 为 何 不 废 君 自 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