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在古代,一个皇帝想“体面地去死”,有多不容易?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古代皇帝,尊贵庄严,但不是所有的皇上都能体面地离开,有的掉进粪坑溺死,有的举鼎而死,有的甚至被爱妃用枕头捂死……历史上皇帝有哪些奇葩的死法?

    在我国古代,作为一国之君的九五之尊,他们衣食优渥,享受着最奢侈的生活。如果没有遇上政治斗争,大多都会体面地走完一生。

    但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总会时不时出现一些真实而又荒诞的案例,有一些皇帝,结束生命的方式十分奇葩。

    首先最离谱的要数晋景公,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君王,也是“赵氏孤儿”事件的幕后推手。

    晋景公继位后,开始忌惮当时的第一大家族--赵氏家族。

    而赵氏的死对头屠岸贾猜了中晋景公的心思,瞅准时机,诬陷赵氏叛国,向赵氏满门挥起了屠刀,最后只剩下晋景公的姑姑庄姬,因怀有身孕躲在宫中,才保住性命,为赵氏宗族留下了唯一的血脉“赵氏孤儿”。

    言归正传,晋景公是怎么去世的呢?

    晋景公晚年身体状况不好,很担忧自己的健康,于是他找来一位大师,为自己测算。大师很实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硬着头皮说他活不过明年麦子成熟的时节。

    他相信天意,但又不愿承认测算的结果。从那天起,晋景公就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一直熬到了秋收时节,麦子成熟了。

    当晋景公看见端到面前的麦粒饭时,心中松了一口气,并命人请来大师,要现场吃给他看,让大师见证自己战胜了天命,并准备对这个胡言乱语的大师秋后算账。

    当晋景公端起碗正准备吃的时候,忽然感觉肚子疼,急忙去如厕,却迟迟未归。等到饭都凉了,晋景公还没有回来,最后,侍从在粪坑里发现了早已经溺亡的晋景公。

    这让后人不禁感叹,他一生荣华,竟死得如此不堪,在历史上留下了悲剧又充满味道的一笔。

    除了晋景公以外,秦武王嬴荡告别的方式也很奇葩。

    只要是看过《芈月传》的朋友,应该都很熟悉这位皇帝,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嫡长子,在位时间不长,仅有三年。他从小力气就很大,并且喜欢向别人展现他的神力,以此来获得成就感。

    公元前307年,嬴荡打赢了宜阳之战,士气大增。为此,周王室邀请了秦、齐、楚、赵四大强国,举办了一个大型王者的聚会。在聚会中,为了彰显自己的神力,嬴荡经人怂恿,和孟贲比赛举“龙纹赤鼎”。

    鼎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史料中记载,现如今出土秦朝时期最大的鼎,是由青铜铸造的,高61厘米,重达212公斤。

    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嬴荡举的鼎大概是200-300公斤重,但我国举重运动员在经过多年刻意联系后,最高纪录也才333公斤,更何况是养尊处优的皇帝。当他举起鼎时,忽然两眼出血,胫骨折断,暴毙而亡。

    嬴荡死得突然,让人不免唏嘘,如果他量力而行,不逞强,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做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时刻都有被害的风险,既要防着政敌的刺杀,也要防着身边的人不怀好意。东晋的孝武帝司马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孝武帝非常爱喝酒,也爱美女,一喝多了,就口无遮拦地乱开玩笑。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谁也不知道皇帝说的哪一句是假,哪一句是真。

    有一天,孝武帝照例搂着宠妃喝酒聊天,喝多了又开始胡言乱语,说这个爱妃年老色衰,连一儿半女也没给他生出来,假如她不听话,过几天就废了她,另寻新欢。

    孝武帝也许就是酒后胡诌,想捉弄一下自己的爱妃,调剂一下两人的感情。

    没想到,这位爱妃信以为真,越想越憋屈,自己已不再年轻漂亮,还没有孩子傍身,如果真被废了,晚年生活可想而知。

    看着眼前酒醉不醒的孝武帝,她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搬来了几床厚棉被,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没多久,这位皇帝就咽气了。

    孝武帝应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枕边人捂死在床上。

    所以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要谨言慎行。否则,小命可能随时不保。

    历史上除了这三位皇帝外,还有的皇帝被火烧死;有的不小心掉入河中,水喝多了饱腹而亡。总而言之,这些皇帝的离去方式,有些离谱,有些草率,甚至还有些荒诞。

    悠悠历史中,这些不为人知的边角故事同样真实鲜活,同样精彩纷呈,值得我们深挖。

    小伙伴们,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皇帝离开的故事呢?

    单字解释: 在 古 代 一 个 皇 帝 想 体 面 地 去 死 有 多 不 容 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