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东吴四“都督”对东吴的贡献如何排名?在孙权心中早有一杆秤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在东吴有四个人物常常被排列在一起,就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往往被称为“东吴四都督”,其实这并不是十分准确的说法,大概是小说家的说法。因为东吴并没有所谓的大都督的官职,一般都是战时总指挥官的说法。所以说“东吴四英杰”的说法更恰当一些。那么这四个人对东吴的贡献应该如何排名的呢?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其实在孙权心中早就有一杆秤。

    孙权对“东吴四英杰”的排名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江东集团或者东吴的股肱重臣,孙权心中也有一个大略的排名和评价。具体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后面。其中记载孙权曾经与陆逊一起评价周瑜、鲁肃、吕蒙的功过是非。言语当中也提到了陆逊。整体上来说,在孙权心中,“东吴四英杰”的排名应该是周瑜、陆逊(并列第一)、吕蒙(第二)、鲁肃(第三)。那么孙权以什么理由进行这样的排名呢?

    孙权提到的“东吴四英杰”的功过

    周瑜

    对周瑜这个人物,孙权几乎全都是正面的评价。对于东吴来说,周瑜的贡献确实是比较大的。周瑜从孙策时期就加入江东集团,跟随孙策消灭刘繇、刘勋;后来又跟随孙权消灭黄祖。但是在孙权的心中,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赤壁之战”。因为“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孙权面临的最大危机,印象深刻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在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江东集团可以说是人心惶惶,抵抗意志几乎崩溃。连孙策给孙权留下的股肱心腹张昭都认为该投降,执行孙策留下的“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的命令。如果没有强硬的鹰派支持,孙权孤掌难鸣,未必不会走刘琮的覆辙(当然孙权的威望和对江东集团的控制力远远比刘琮强)。这个时候主战的周瑜站出来,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不仅保证江东集团无虞,还开拓了荆州,对孙权来说功不可没。

    吕蒙

    孙权评论周瑜、鲁肃、吕蒙三人的顺序是周、鲁、吕,但是实际上的排名却是周、吕、鲁。孙权对吕蒙的评价是:少年时期果敢,壮年时期睿智。这也是因为孙权的影响。吕蒙早先确实只有一腔悍勇,只想凭借军功博取富贵。后来孙权劝他多读书,吕蒙推辞军中多务没有时间。孙权一再劝说吕蒙读书。吕蒙于是专心读书,竟然“旧儒不胜”。在一些史料中还记载吕蒙在梦中学《易》的故事。

    在孙权看来,吕蒙文武双全,智计频出,仅次于周瑜,但是风姿不如周瑜。另外吕蒙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白衣渡江”袭击荆州。这一点在现在争议很大,认为这是吕蒙战略上的短视的表现,认为孙权破坏了与刘备集团并力北伐的最佳时机。

    但是从江东集团的立场上来看,荆州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地方。因为刘备集团一旦强大起来之后,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在荆州上游突袭扬州下游。在“赤壁之战”之前,张昭等重臣打算向曹操投降,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曹操控制了荆州,对扬州带来巨大威胁。等到孙权采取吕蒙的建议,袭取荆州建立完整长江防线之后,就可以真正放心地与蜀汉结盟,两家一起北伐的举动也有很多。这个时候就是蜀汉进攻关中、陇右;东吴进攻江汉、淮南。

    鲁肃

    对于鲁肃这个人物,孙权的心理是相当复杂的。简单来说,在孙权的眼中鲁肃有“二快”和“一短”。首先说说“一快”。鲁肃并非江东集团的元老,他和周瑜的关系很好,当初周瑜行军路上没有军粮,鲁肃送给他一囷粮食,这就是“指囷相赠”的成语的由来。后来周瑜使用半拉拢半强迫的方式,把鲁肃举荐给孙权。

    鲁肃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那个忠厚老实的形象,他本身是游侠出身,野心非常大。鲁肃和孙权刚刚一见面,就向孙权提出《榻上策》,也是所谓的“天下二分之计”,在《榻上策》当中不仅提出横跨荆州、扬州,以长江为屏障与北方抗衡的初步战略,更是劝孙权称帝自立。尽管孙权当时并未表现出称帝的野心,但鲁肃的一番话还是说到孙权的心坎里。以至于多年以后孙权回忆鲁肃还是表露“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二快”还是与“赤壁之战”有关。在《三国演义》当中营造出来的江东集团的环境是文臣主和,武将主战胶着不决。事实上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主战的声音,毕竟曹操的压力太大了。连豫章太守孙贲(孙权的堂兄)都有送子入质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鲁肃坚持主战,劝孙权联系、任用周瑜率领大军对抗曹操。虽然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大多只表现在外交上,但仍然是孙权心中的“二快”。

    至于鲁肃的“一短”,当然是与刘备集团有关。鲁肃对待刘备集团是妥妥的鸽派。鲁肃建议孙权借地给刘备,扶植刘备成长,本意上是想驱使刘备成为江东集团的助力。但是最后很难说完成了战略目标,反而出现一个强大的潜在的敌人。最后孙权还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攻取荆州,算是完成鲁肃最初提出的战略。所以关于这一点让孙权很不爽。虽然孙权表面上“忘其短而贵其长”,但话里话外还是批评鲁肃这一点。

    至于陆逊,孙权这番评论当中倒是没有特别提到陆逊,但孙权明确表明周瑜“邈焉难继,君今继之”。也就是说在孙权的心中,只有陆逊算是周瑜的继承人。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军事上有“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的表现;政治上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说他继承周瑜的位置倒也不为过。

    小结

    现在对“东吴四英杰”的评论有很多,在排序上也不统一。不过大多都喜欢把鲁肃排得很高,把吕蒙排得很低。归根结底是因为鲁肃稳定了孙刘之间的联盟,奠定后来蜀汉和东吴并立对抗曹魏的雏形,对历史的影响最大;吕蒙袭取荆州,破坏了孙刘联盟,导致关羽的“襄樊之战”的彻底失败以及两家的“夷陵之战”的内耗,让曹魏坐收渔利。不过在孙权心中的排序还是比较清晰的,就是周瑜、陆逊、吕蒙、鲁肃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孙权#

    单字解释: 东 吴 四 都 督 对 东 吴 的 贡 献 如 何 排 名 ? 在 孙 权 心 中 早 有 一 杆 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