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是一代名将,本有一手好牌却打烂了,最终活活饿死

    2024.05.02 | lishimi | 次围观

    时势造英雄,刘邦自从芒砀山揭竿而起到垓下大败项羽,涌现出了韩信、彭越、黥布这样的名将。虽然他们的结局都不太好,但足以名载史册了。随着硝烟散尽,惠帝、吕后、文景二帝清一色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政策,让这些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将军们再无用武之地。

    寂寞吗?当然寂寞了。好在,这样的寂寞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那个叫晃错的老顽固“不惜一切”挑起了一场战争(七国之乱),而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被后世的曹操都赞叹不已的一代名将:周亚夫!

    说起周亚夫这的一生,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他是刘邦芒砀山元老周勃的儿子,根正苗红,而他自己的治军才能在当时也是鹤立鸡群。汉文帝临死前,甚至告诉还是太子的刘启:遇到什么军情缓急,周亚夫当堪大用!

    出身好,自身专业技能过硬,又有先帝罩着,周亚夫简直成了时代的宠儿。不过,老天觉得这还不够:武将必须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他还缺个一战成名的机会!

    这不,缺什么就有人来给送什么。汉景帝才当皇帝三年,他那个老师晃错,就轰轰烈烈开始削藩,七国之乱终于爆发。彼时的汉朝,罢兵戎已经很多年了。而在和平年代遇到这样一场战争,对于汉朝的子民也许是一场灾难。但对于想扬名立万的武将来说,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

    在平定这场叛乱的过程中,虽然前线的总司令是汉景帝的表兄/弟窦婴,可实际上制订策略和消灭叛军都是由周亚夫完成的。他向皇帝进言:以梁国(汉景帝同母弟刘武所在封国)为诱饵,避吴楚之锋芒,不恋战,伺机绝其粮道。

    整个战役都如周亚夫战前所设定,梁国军队与吴楚大军鏖战的同时,叛军粮道被断,军心涣散。此时的周亚夫才精兵尽出,将其一一击溃。最终将汉景帝朝最大的一场危机化解,用时仅仅三个月。班师回朝后,他被封为太尉(仅低于大将军的官职)。五年后,又被委任为丞相,根据《史记》的记载,汉景帝这时对他的态度是:“景帝甚重之。”

    出身、技能、口碑、战功、官职、皇宠一样都不缺了,此时的周亚夫真正是拿了两王四个二,一手好牌,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可能是物极必反,也可能是性格使然。周亚夫这样的一手好牌却被他生生打烂了,最后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

    第一手臭牌:阻止汉景帝废立太子。

    汉景帝废刘荣,不管是因为他老姐馆陶公主的扇阴风,点鬼火,还是栗姬(刘荣母亲)政治智商缺乏,没有母仪天下的胸怀,这终究是皇帝应该决定的事儿。历朝历代,干预立储都是朝堂上的忌讳。作为丞相,周亚夫当然可以据理力争,阐述废长立幼的弊端。但是不要忘了一个问题:你为皇帝提供的只是参考意见,有建议性的意见,而不是替皇帝做决定!

    而周亚夫则选择了后者,他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仗义执言”,丝毫不考虑汉景帝的感受,史书上的记载是:“丞相固争之。”

    而事情的结果呢?汉景帝最终还是废了刘荣,而从此以后,这对君臣之间也有了裂痕。

    第二手臭牌:阻止汉景帝分封王皇后的哥哥。

    汉景帝废了刘荣后,立了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为太子,而武帝的妈妈王氏也就自然成了皇后。这是一个极有政治手腕儿的女人,甚至连当时后宫里权力最大的景帝老妈窦太后都为她说话。这次分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也是窦太后的意思。

    从感情上来说,汉景帝当然愿意给王信分侯。但也得走个过场,问问文武百官,周亚夫是丞相,自然首当其冲。

    而周亚夫对于这件事儿的处理更烂,原本女主临朝、外戚擅权这是刚刚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儿,有N多种理由阐述这其中的危害。可他却什么都不管,直接搬出刘邦来了:“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这可是结结实实地让汉景帝坐了一回蜡:继续封侯吧,那就有违祖训;不封吧,老妈,老婆那里都不好交待。这个皇帝难当呀!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此处的描写也非常生动,汉景帝听了周亚夫的话后:“景帝默然而止”。唉,皇帝是彻底郁闷了,嘴上是什么也不说,但全记在心里了呀!

    第三手臭牌:阻止汉景帝分封匈奴降将。

    刘邦白登山之围后,汉朝就对匈奴就采用和亲政策。而自汉文帝起又奉行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用女人和金钱买边境的和平是当时的国策。而分封来降的匈奴则是最能体现两国友好的举措,可周亚夫这一次开始“炮轰”了。

    “陛下这样分封叛逃其祖国的不忠不义之徒,以后还如何责备那些不守节操的臣子呢?”这句话真是直戳汉景帝的痛点。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最在意的不是什么金钱美女,而是世人乃至史书对其的评价。

    周亚夫的这段话让汉景帝这个皇帝形象瞬间就一落千丈,你让史官怎么记载这件事儿?原本是为了边境和平的安抚之策,被他这一说,汉景帝倒变成了一个奖罚不分明的庸主了。

    其实,周亚夫原本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作为一名武将,看着自己的国家对着异族低声下气,背躬屈腰,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基本可以肯定,如果汉景帝一声令下对匈奴开战,他必然会身先士卒,纵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所以说,这件事充分显示出来周亚夫武人的本色。如果说前几次还有些退让,这一次汉景帝压根儿不考虑周亚夫的建议,直接回怼:“丞相议不可用”。

    这个时候,汉景帝已经无视周亚夫了!

    第四手臭牌:在汉景帝面前居功自傲。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事情后,汉景帝已经对周亚夫失去了耐心。不过,他还得有一件事儿要做:为他的儿子将来当皇帝铺路。以周亚夫的军功和地位,是未来最不好估量的因素,汉景帝要试探试探他了!

    汉景帝赐食周亚夫,有一整块肉,没有切也没放筷子。周亚夫看见后,心里十分不爽,就叫人给他去拿筷子。汉景帝笑着说:“难道这些还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周亚夫本来心情就不爽,随即起身向皇帝谢罪。然后,竟然直接地走了!

    汉景帝为什么要放一块没有切的肉,还不准备筷子?那是告诉你周亚夫:只有我给你,你才有。否则,即使是肉摆在眼前,你也吃不成!

    现在已经无法推测周亚夫是否理解了汉景帝的用意!如果没有了解,那是表明他的政治智商实在太低,根本不足与大事相托;如果他了解,还这样拂袖而去,那就更麻烦了:你这是功高盖主呀,在当朝皇帝面前都这样桀骜不恭,对于下一任皇帝你是不是要取而代之了!

    汉景帝最后对周亚夫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这种遇点儿事就不满意的人,绝不可辅助少主!”到这个时候,周亚夫已经被汉景帝判了“死刑”了。

    周亚夫最终死得很凄凉:在监狱里,绝食五日,吐血而亡。郁闷地饿死了!

    他入狱仅仅是因为买了五百件随葬盔甲,为将来的后事做准备。但这在刀笔吏的眼里,就是谋反:你有生之年谋反不了,是想入土后篡夺汉家江山吗?

    无论这段记载是真是假,都是治周亚夫罪的一个借口罢了。管你有没有什么罪,最重要的是你周亚夫不能活到下一个皇帝的任上。

    这么看来,周亚夫这样的人也只适合在战场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不知道他是真的缺乏经验抑或是不屑于这样的阴谋诡计。纵然拿着一手好牌,依然摆脱不了全憋在手里的悲催结局!

    单字解释: 他 是 一 代 名 将 本 有 一 手 好 牌 却 打 烂 了 最 终 活 活 饿 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