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讲道理,《凤囚凰》里的“计中计”是不是有点多!

    2024.05.02 | lishimi | 次围观

    历史剧评/凤囚凰/第十一期

    《凤囚凰》中第一个叫好的“计中计”来自于这一段:霍将军巡视,看见自己的士兵欺负老百姓,上前教训。可是谁知,转身就被一个“老百姓”捅了一刀,身负重伤,更可怕的是,刀上有毒。没过多久,霍将军去世了,当听到她去世的消息后,敌方军队按捺不住想要攻击,城中企图背叛国家的官吏富商也逐渐浮现。这是才知,这是一个计中计。

    这里面,包涵两处大反转:被保护的百姓,转眼间成了刺客;快死的将军,实际上是掌舵人。这个计中计一出,瞬间感觉“哎呦,不错哦”。

    第二个引起注意的计中计:马雪云为了让容止愧疚,于是割肉做药引。她先割了婢女的肉,受伤后的婢女被楚玉发现,楚玉愤愤不平去容止面前理论。可是当检查马雪云手臂时,赫然发现,一个深深的还流血的伤口。楚玉因此倍受责难。

    这一计,也包涵两个反转:都以为马雪云骗过了众人,可是偏偏婢女被发现了;就以为她要被揭穿真实面目,谁知身上真有伤口。

    看到这里,我的感觉是“哦,又是计中计,还好吧”

    然而,短短的两集内,马上就是第三个计中计:楚玉祭祀突然着火,然后以“敌国奸细”的理由,被关押。关押着的楚玉费尽心机,终于逃出来了,为的就是找到大祭司,证明清白。可是谁知,这才是等着她的计。大祭司被杀,楚玉被迷晕,一次很好的嫁祸。然而楚玉晕倒前,用力推了凶手一把,以至于凶手胸前有掌印为证。

    此处两个反转:都以为楚玉逃跑了,可是阴谋才开始;都以为楚玉要完了,但留下了掌印。

    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是“怎么又是计中计,累不累。”

    计中计本身的特点,就是“反转”,它可以是我方将计就计,也可以是敌人一开始就设计好两层陷阱,当你想要冲破第一层,已经进入第二层。这在历史中很常见,当我们读三国故事时,总听到“XX计”。不久前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曹操一上来,就以查处衣带诏为名,以达收买人心的目的,这用的也是计中计等等。

    但是仔细研读下来,这些作品又和《凤囚凰》不一样,他们以“计策”为点缀,主旋律却依旧是平铺直叙的生活。一切出发点,几乎都可以从人心,利益二字得出,在动用计策之前,也早就有所铺垫。

    曹操留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句,他出身卑微,非皇室血脉,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不正当的,因此他会格外强调收买人心,一是为他们的才,二是抹杀自己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才有了《军师联盟》衣带诏之计。

    刘备早期投奔袁绍,以图个“XX路诸侯”,讨伐董卓,兴复汉室。可是袁绍既瞧不起他,又想利用他。只见《三国演义》有一段,刘备兄弟打了胜仗,从战场上下来,袁绍不闻不问,转头却和袁术说别的事了。从这个铺垫,就很好理解后期刘备逃跑到荆州的情节了。

    这也就为什么可以解释,《凤囚凰》里霍将军的计策让人看着这么痛快,而其他的看着就有点累。因为剧情铺垫了很久边境战事紧急,敌人狡猾,官吏贪腐,这次计中计一出,正为解决以上问题。

    可是反观其他计策,几乎是突然发生的,并且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楚玉为什么敢从屋子里逃出来?逃犯的结果是什么她难道不知道吗?楚玉和被害人一起晕倒了,大家为什么还坚信她是杀人犯,一点都不怀疑?

    更重要的是,剧终计策太紧密,有时候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非要搞个计策出来。一集一场阴谋,让人感觉,有些刻意。

    后记:

    历史中虽然有许多计谋,但绝对不是只有计谋,更多的是摸透人心,顺势而为。

    同时,历史中的计谋虽然也有反转,但绝对不是这么多反转。他喜欢利益,我就诱他以利;他讲义气,我就许他以义。真实操作起来,光这一句,就很难执行到位。

    单字解释: 讲 道 理 凤 囚 凰 里 的 计 中 计 是 不 是 有 点 多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