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鸿雁传书:一段跨越千年的深情传递

    2023.05.18 | lishimi | 次围观
    在中国古代,鸿雁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鸟类,它们的迁徙习性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那么,鸿雁传书这一典故究竟源自哪里呢?本文将带您探寻这段跨越千年的深情传递。,一、鸿雁传书的起源,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鹤”即指鸿雁,意味着鸿雁的叫声能够传达到遥远的天空。而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也有关于鸿雁传书的记载:“晋公子重耳之奔狄也,狄人伐之,公子奔卫。卫人恶之于狄,狄人又伐之。公子奔齐,齐桓公纳之。公子以书告于狄人,狄人乃止。”这里的“书”即指书信,意味着鸿雁能够传递人们的思念之情。,二、鸿雁传书的发展,到了汉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汉代著名文学家班固在《汉书·苏武传》中写道:“匈奴单于使苏武持节,送之北海上。单于使左右问之曰:‘汝欲降乎?’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何敢降乎?’单于使左右牵之去。武持节南望,涕泣横流。单于使左右问之曰:‘汝思汉乎?’武曰:‘臣生既已许国,死何敢忘?’单于使左右牵之去。武持节南望,涕泣横流。单于使左右问之曰:‘汝思汉乎?’武曰:‘臣生既已许国,死何敢忘?’单于使左右牵之去。武持节南望,涕泣横流。”这里的“持节”即指鸿雁传书的信物,意味着苏武通过鸿雁向汉武帝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思念之情。,三、鸿雁传书的意义,鸿雁传书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鸿雁的敬仰之情,更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忠诚信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鸿雁传书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时的思念之情、战争中的忠诚信仰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如今,虽然通讯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鸿雁传书这一典故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总结: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汉代文人墨客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鸿雁的敬仰之情,更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忠诚信仰。如今,虽然通讯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鸿雁传书这一典故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4944文章数 0评论数
    作者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