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为活命装傻37年,被当傀儡推上皇位,继位第一道圣旨让众人懵了_李怡为_宦官_唐武宗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他为活命装傻37年,被当傀儡推上皇位,继位第一道圣旨让众人懵了,宦官相对于外臣来说,是陪在皇帝身边比较长久的人,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也就更为亲密。一些过于信任宦官的皇帝便会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但结果往往会形成宦官专权。宦官专权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早至秦朝的赵高,晚至明朝的王振、魏忠贤。然而唐朝却是宦官专权的例外,后期的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跋扈。,,唐朝的宦官们不仅要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甚至还敢弑君、废君、立君。到唐文宗李昂这儿,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都是被宦官废杀和扶立的,他为此想要铲除这股势力。结果没成,事败后遭到软禁,三十一岁的年纪便抑郁而终。李昂身亡后,他的弟弟李炎登上皇位,这便是唐武宗。,,唐武宗同样是一位宦官拥立的君主,无奈他长期服食长生丹药,三十三岁便驾崩了。唐武宗去世后,宦官马元贽有些为难,因为唐穆宗李恒活到成年的儿子也就三个。这三个分别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全搭进去了,那么武宗死后立谁为皇帝呢?马元贽思来想去,决定略过这三位皇帝的子孙,立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李怡为皇帝。,李怡生于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论辈分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可实际上年龄比敬宗和文宗还要小上一岁。所以马元贽决定立他的那一年,他才三十七岁,比去世的武宗也就大四岁。这不免让人有些奇怪,立一个年纪大的人为皇帝,难道马元贽不怕他夺权吗?,,马元贽当然怕,他是仔细考虑过的,在他的印象里李怡是一个非常好控制的人。这就要从李怡年幼的时候说起,孩童时期他便很少说话,宫里的人大多认为他不聪明。十多岁那年,李怡生了场大病,忽然一道光照在他身上。他便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就好像是对待臣下一下,不料穆宗(李怡哥哥)看过之后,认为他是英明人物。,,赐了许多东西不说,还为他挑选了一个师傅,可李怡从此反而更加的不聪明。很少说话,看起来有些憨傻,文宗、武宗时常以逗他为乐。文宗、武宗都如此认为,马元贽也认为李怡傻,好控制也就不奇怪了。但让马元贽没想到的是,李怡这么多年,其实都是在装疯卖傻。他实际上聪慧得不得了,装傻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是做给外人看的。,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李怡改名为李忱,被立为皇太叔。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驾崩,李忱顺利登基为唐宣宗。第一条命令便令马元贽傻眼,废了宰相李德裕的官职,将马元贽的权力收了回来。李德裕与马元贽是一伙的,显然宣宗很明白这点,一出手便将两人一起解决了。,,表面上马元贽还是风光无限,实际上除却手中的禁军,压根没有什么实际力量了。宣宗也真不愧是忍了三十多年的人,明明非常痛恨宦官专权,却还摆出一副宠信马元贽的样子。时不时的给他赐些东西,结果反而以赐的这个东西,解决了马元贽的党羽。马元贽与另一个宰相马植来往很密切,还因为同姓叙为兄弟,马元贽将皇帝赏的宝带转赠给了马植。,,一天上朝被宣宗看见了,第二天就免了马植的宰相之职,可见他对马元贽的防范有多严密。宣宗不光能除宦官,当皇帝也确实当得不错,暂时拉住了一路向下的大唐。至少他在位的时候,唐朝相对的比较安定繁荣,因此彼时的百姓称他为小太宗。如果宣宗能活得长久一些,或许大唐的荣光也就还能延续得再长一些,可惜他也比较短命。,宣宗常年服食仙丹(长年药),导致中毒,五十岁的年纪便驾崩了。,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

    原标题:他为活命装傻37年,被当傀儡推上皇位,继位第一道圣旨让众人懵了

    宦官相对于外臣来说,是陪在皇帝身边比较长久的人,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也就更为亲密。一些过于信任宦官的皇帝便会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但结果往往会形成宦官专权。宦官专权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早至秦朝的赵高,晚至明朝的王振、魏忠贤。然而唐朝却是宦官专权的例外,后期的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跋扈。

    唐朝的宦官们不仅要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甚至还敢弑君、废君、立君。到唐文宗李昂这儿,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都是被宦官废杀和扶立的,他为此想要铲除这股势力。结果没成,事败后遭到软禁,三十一岁的年纪便抑郁而终。李昂身亡后,他的弟弟李炎登上皇位,这便是唐武宗。

    唐武宗同样是一位宦官拥立的君主,无奈他长期服食长生丹药,三十三岁便驾崩了。唐武宗去世后,宦官马元贽有些为难,因为唐穆宗李恒活到成年的儿子也就三个。这三个分别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全搭进去了,那么武宗死后立谁为皇帝呢?马元贽思来想去,决定略过这三位皇帝的子孙,立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李怡为皇帝。

    李怡生于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论辈分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可实际上年龄比敬宗和文宗还要小上一岁。所以马元贽决定立他的那一年,他才三十七岁,比去世的武宗也就大四岁。这不免让人有些奇怪,立一个年纪大的人为皇帝,难道马元贽不怕他夺权吗?

    马元贽当然怕,他是仔细考虑过的,在他的印象里李怡是一个非常好控制的人。这就要从李怡年幼的时候说起,孩童时期他便很少说话,宫里的人大多认为他不聪明。十多岁那年,李怡生了场大病,忽然一道光照在他身上。他便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就好像是对待臣下一下,不料穆宗(李怡哥哥)看过之后,认为他是英明人物。

    赐了许多东西不说,还为他挑选了一个师傅,可李怡从此反而更加的不聪明。很少说话,看起来有些憨傻,文宗、武宗时常以逗他为乐。文宗、武宗都如此认为,马元贽也认为李怡傻,好控制也就不奇怪了。但让马元贽没想到的是,李怡这么多年,其实都是在装疯卖傻。他实际上聪慧得不得了,装傻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是做给外人看的。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李怡改名为李忱,被立为皇太叔。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驾崩,李忱顺利登基为唐宣宗。第一条命令便令马元贽傻眼,废了宰相李德裕的官职,将马元贽的权力收了回来。李德裕与马元贽是一伙的,显然宣宗很明白这点,一出手便将两人一起解决了。

    表面上马元贽还是风光无限,实际上除却手中的禁军,压根没有什么实际力量了。宣宗也真不愧是忍了三十多年的人,明明非常痛恨宦官专权,却还摆出一副宠信马元贽的样子。时不时的给他赐些东西,结果反而以赐的这个东西,解决了马元贽的党羽。马元贽与另一个宰相马植来往很密切,还因为同姓叙为兄弟,马元贽将皇帝赏的宝带转赠给了马植。

    一天上朝被宣宗看见了,第二天就免了马植的宰相之职,可见他对马元贽的防范有多严密。宣宗不光能除宦官,当皇帝也确实当得不错,暂时拉住了一路向下的大唐。至少他在位的时候,唐朝相对的比较安定繁荣,因此彼时的百姓称他为小太宗。如果宣宗能活得长久一些,或许大唐的荣光也就还能延续得再长一些,可惜他也比较短命。

    宣宗常年服食仙丹(长年药),导致中毒,五十岁的年纪便驾崩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