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张作霖的2位顶级战将,昔日战友反目成仇,最终两人全毙命!_郭松龄_姜登选_张学良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张作霖的2位顶级战将,昔日战友反目成仇,最终两人全毙命!,1925年,姜登选刚当上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得知曾经的同僚郭松龄,在滦(luan)州兵变,倒戈反奉。一向对张作霖忠心耿耿的他,于是决定去劝说郭松龄回头,没成想,刚到郭松龄的地盘,他就被扣押了。,随后被郭松龄残忍杀害,尸体被放置于薄木棺材中,弃之荒野,堂堂一位奉军军团长,奉军头号战将,被人当垃圾一样丢弃,简直荒唐。,,更为可气的是,当有人发现姜登选,打开他棺材时,棺材内遍布爪痕,原来当时姜登选被枪击后,并没有死亡,最终是被活活闷死在棺材中,张作霖得知其死状后抱头痛哭。,郭松龄作为姜登选曾经的同僚,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私人仇恨,郭松龄为何会下如此狠手?原因令人愤怒。,姜登选与郭松龄,两人曾经都是清朝巡房营出身,在投靠张作霖之前,都在朱庆澜手下干活。所以两人可以说很早就认识,只不过后来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姜登选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座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日军高级将领,同时也走出了非常多的著名的中国将军,比如蔡锷、何应钦、汤恩伯等人。而郭松龄考入的是北京陆军大学,这两个起点,成为了他们今后爆发矛盾的关键。,之后两人一前一后加入奉军,论资历郭松龄在奉军中要比姜登选老。第1次直奉大战时,姜登选担任奉军总参议,手里没有兵。而郭松龄在张学良的举荐下,已经是一名旅长。,,当时,在奉军中存在着两个派系,一个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里面的成员,都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而后面的靠山就是我们的少帅张学良了。,而另一派,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里面的成员都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姜登选就是这一派的。两个派系谁都看不上谁,郭松龄这派看不起这一帮流日的,姜登选这一派对另一派也没好感。,第一次直奉战争,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还没有特别明显,真正激化他们矛盾的是第2次直奉战争。由于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表现非常好,得到了张作霖的提拔。,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学良与郭松龄被任命为第三军正、副军长,姜登选与另一位奉军猛将韩麟春,担任第一军正、副军长。郭松龄他们奉命,从山海关正面发起进攻,而姜登选奉命从侧面九门口,对敌人发起进攻。,,结果没想到,郭松龄等人率领的第三军,从山海关正面发起进攻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反而是从侧面发起进攻的姜登选,早一步打开了一个缺口,让战争有了转机。,当时,张学良为了扩大战果,立马从第三军中调出了一部分兵力去支援九门口,带队的就是郭松龄。,姜登选对郭松龄的到来,自然不欢迎,两派将领对立已久,合作的机会很少,自然要挖苦一番,说他是沾了第一军的光。郭松龄此人非常自傲,心眼还很小,晚年张学良回忆,曾经郭松龄亲口对他说:“我要不是跟你呀,我早就不知道怎样了。”,,言外之意是,我老郭要是不跟你张学良,比现在牛逼多了。可见郭松龄这个人,不但自傲还相当自恋。,也是因为郭松龄这样的性格,被姜登选嘲笑后,一气之下直接带着部队走了,扬言自己要从山海关正面打开突破口。事后,姜登选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虽然表面没有怪罪,但是九门口一战的胜利,张作霖也没有给他好处。,反而其他人,一个个被加官进爵,这让原本心眼就小的郭松龄更加不爽,姜、郭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战后,张作霖将大批的军队开入关内,准备与南方的各军阀开战,而郭松龄则提议退出关内,当个土皇帝,保境安民。但是他的想法被张作霖否决了,郭松龄感觉自己处处受到挤兑,在奉军中已经没有了发展前途。,于是和冯玉祥等人合作,准备反奉,冯玉祥是著名的倒戈将军,凡是利字当头,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但盟友却迟迟不支援他,导致他最终败的一败涂地。,郭松龄叛变后,姜登选觉得自己和他是老相识,即使当时矛盾再深,怎么说也得劝一下。谁料这个时候的郭松龄,毫不念旧情,把积怨已久的恨意,全撒在姜登选身上,上来就给他枪毙了,连说理的机会都没。张学良晚年回忆,郭杀姜这件事情,明确表示看不起郭这个人。,,总结:,郭松龄,心眼太小而且个性比较自大,最终他兵败被杀也是咎由自取。而,姜登选虽然与他立场不同,好歹两人有些旧情,没有到非杀不可的地步,他死得如此惨,只能说是他识人不明,错误估计了对方的人品,最终导致自己惨死。 ,

    原标题:张作霖的2位顶级战将,昔日战友反目成仇,最终两人全毙命!

    1925年,姜登选刚当上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得知曾经的同僚郭松龄,在滦(luan)州兵变,倒戈反奉。一向对张作霖忠心耿耿的他,于是决定去劝说郭松龄回头,没成想,刚到郭松龄的地盘,他就被扣押了。

    随后被郭松龄残忍杀害,尸体被放置于薄木棺材中,弃之荒野,堂堂一位奉军军团长,奉军头号战将,被人当垃圾一样丢弃,简直荒唐。

    更为可气的是,当有人发现姜登选,打开他棺材时,棺材内遍布爪痕,原来当时姜登选被枪击后,并没有死亡,最终是被活活闷死在棺材中,张作霖得知其死状后抱头痛哭。

    郭松龄作为姜登选曾经的同僚,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私人仇恨,郭松龄为何会下如此狠手?原因令人愤怒。

    姜登选与郭松龄,两人曾经都是清朝巡房营出身,在投靠张作霖之前,都在朱庆澜手下干活。所以两人可以说很早就认识,只不过后来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姜登选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座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日军高级将领,同时也走出了非常多的著名的中国将军,比如蔡锷、何应钦、汤恩伯等人。而郭松龄考入的是北京陆军大学,这两个起点,成为了他们今后爆发矛盾的关键。

    之后两人一前一后加入奉军,论资历郭松龄在奉军中要比姜登选老。第1次直奉大战时,姜登选担任奉军总参议,手里没有兵。而郭松龄在张学良的举荐下,已经是一名旅长。

    当时,在奉军中存在着两个派系,一个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这一派里面的成员,都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而后面的靠山就是我们的少帅张学良了。

    而另一派,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里面的成员都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姜登选就是这一派的。两个派系谁都看不上谁,郭松龄这派看不起这一帮流日的,姜登选这一派对另一派也没好感。

    第一次直奉战争,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还没有特别明显,真正激化他们矛盾的是第2次直奉战争。由于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表现非常好,得到了张作霖的提拔。

    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学良与郭松龄被任命为第三军正、副军长,姜登选与另一位奉军猛将韩麟春,担任第一军正、副军长。郭松龄他们奉命,从山海关正面发起进攻,而姜登选奉命从侧面九门口,对敌人发起进攻。

    结果没想到,郭松龄等人率领的第三军,从山海关正面发起进攻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反而是从侧面发起进攻的姜登选,早一步打开了一个缺口,让战争有了转机。

    当时,张学良为了扩大战果,立马从第三军中调出了一部分兵力去支援九门口,带队的就是郭松龄。

    姜登选对郭松龄的到来,自然不欢迎,两派将领对立已久,合作的机会很少,自然要挖苦一番,说他是沾了第一军的光。郭松龄此人非常自傲,心眼还很小,晚年张学良回忆,曾经郭松龄亲口对他说:“我要不是跟你呀,我早就不知道怎样了。”

    言外之意是,我老郭要是不跟你张学良,比现在牛逼多了。可见郭松龄这个人,不但自傲还相当自恋。

    也是因为郭松龄这样的性格,被姜登选嘲笑后,一气之下直接带着部队走了,扬言自己要从山海关正面打开突破口。事后,姜登选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虽然表面没有怪罪,但是九门口一战的胜利,张作霖也没有给他好处。

    反而其他人,一个个被加官进爵,这让原本心眼就小的郭松龄更加不爽,姜、郭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战后,张作霖将大批的军队开入关内,准备与南方的各军阀开战,而郭松龄则提议退出关内,当个土皇帝,保境安民。但是他的想法被张作霖否决了,郭松龄感觉自己处处受到挤兑,在奉军中已经没有了发展前途。

    于是和冯玉祥等人合作,准备反奉,冯玉祥是著名的倒戈将军,凡是利字当头,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但盟友却迟迟不支援他,导致他最终败的一败涂地。

    郭松龄叛变后,姜登选觉得自己和他是老相识,即使当时矛盾再深,怎么说也得劝一下。谁料这个时候的郭松龄,毫不念旧情,把积怨已久的恨意,全撒在姜登选身上,上来就给他枪毙了,连说理的机会都没。张学良晚年回忆,郭杀姜这件事情,明确表示看不起郭这个人。

    总结:

    郭松龄,心眼太小而且个性比较自大,最终他兵败被杀也是咎由自取。而,姜登选虽然与他立场不同,好歹两人有些旧情,没有到非杀不可的地步,他死得如此惨,只能说是他识人不明,错误估计了对方的人品,最终导致自己惨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