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是大侠,他是川军队长,他是现在中国足球最缺的人,他叫魏群!_四川_哥老会_成都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他是大侠,他是川军队长,他是现在中国足球最缺的人,他叫魏群!,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叫“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来形容四川安逸的生活,太巴适,但不幸的是川地也因为有着群山天险和都江堰水利这两大战略纵深而屡屡成为乱世用兵之地。不过安逸的环境和动荡的局势每次都能在蜀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有志的青年才俊,自明末起尤甚,张献忠屠川不但没有给蜀地带来一丝恐惧,反倒是激发了川蜀网民内心的血性。,,秦良玉和李定国都凭借在川中的顽强抵抗和辉煌战果成为了我们的民族英雄,而在清末民初,以“袍哥文化”著称的四川哥老会又因为锄强扶弱,敢于反抗腐朽社会的侠义精神,而被蜀中百姓视为精神文化象征。时至今日,就算江湖上再也没有所谓的哥老会,但是关于“袍哥”的传说则依然深深烙在蜀人的心里。,至于为何天府之国的网民会至今都对哥老会还有“袍哥“这俩旧时代的名词如此念兹在兹呢?这就和我们所爱的——那该死的足球有关。,当代最后的哥老会——四川全兴,当代四川人最喜欢什么?火锅,啤酒,还是游山玩水?也许天性烂漫的四川人什么都爱,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足球。足球所崇尚的高对抗性和团队协作意识就如同蜀人所崇尚的哥老会作风一样,而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四川雄起”这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四川全兴队在甲A联赛中掀起了黄色风暴。,,球风激情、观赏性十足,而且还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量的国脚,四川全兴就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最深的烙印之一。尽管终其俱乐部一生,全兴队最好的成绩也就是甲A联赛第三名,但是这支球队由内到外都散发着一股哥老会的气息,一个字就是“铁”!,这股“铁”是从上到下的,不仅球队内部如亲兄弟一般,球迷们也对全兴队自始至终不离不弃。作为中国职业赛场首支登场的专业足球俱乐部,全兴队也是打进中国职业联赛首球的队伍,而更重要的是她创造了中国职业足球最早的“金牌球市”神话。,,著名的“成都保卫战”并不是争冠战也不是争夺洲际比赛资格的大战,只是1995年甲A联赛的一场保级战。然而这样的比赛却吸引到了6万多四川球迷到现场助威,要知道当时成都市体育中心的容量也只有4万多一点,在场外甚至出现了黄牛也一票难求的奇景。所有球迷一心只想为家乡球队呐喊,单纯地希望全兴队能够留在甲A。,时至今日,老川足的球员们甚至像马麦罗这样的外援游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还时不时地会被铁杆老球迷们认出来,而被热情地索要签名合影。这其实就是足球原本该有的样子,而这样的故事在如今的四川仍旧时不时地发生着。,,至于球队层面,由于当时最早的全兴队员大多是从专业体制的四川省队一块出来的,本身就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铁自然就无需加双引号了。可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球员对四川足球感情上的“铁”,每当四川足球落难的时候、四川足球需要他们的时候,站出来的都是这批全兴队的老将们。,魏群和马明宇可以说是全兴队的两大支柱了,他们都为四川足球的后来者们出钱出力甚至是左右支出也毫无怨言;“猎豹”姚夏现在正是中甲升班马成都兴城队的副总经理,而在此前成都天诚队陷入欠薪和保级双重困难的时候,年过40岁的姚夏还重新披挂上阵,创造了中国球员在中国职业赛场的最高龄登场记录,堪称是四川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活化石;“山哥”黎兵虽然不是根红苗正的四川人,但在四川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足球传奇,不仅在球员时期帮助全兴队创造了队史最佳战绩,作为教练还先后帮助成都谢菲联和四川FC渡过难关,也挖掘了不少四川足球的好苗子。,,说实话,当年的四川全兴队并没有网上传闻的那么厉害,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在甲A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凡是提甲A必谈及四川全兴还有成都保卫战,就好比西甲的毕尔巴鄂还有英超的纽卡斯尔联那样虽然战绩不算太光鲜,但都有着死忠球迷和属于自己的球队精神。,究其根本,这一切无非还是源自四川网民所崇尚的“袍哥文化”,而全兴这支俱乐部从足球的角度来看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哥老会”!,江湖最后的“袍哥”——魏大侠,就如同哥老会这样的帮派也会有自己的 “袍哥” 领袖一样,能够在20多年前带领这支激情澎湃的四川全兴队,想必川足的领袖也绝非等闲之辈。事实也正如想象的那样,当时的川军队长叫做魏群,江湖人送外号“大侠”!,,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川中的少年都喜欢模仿魏群叼着牙签的大佬走姿,而巴蜀的少女们则一直声声念叨着:“嫁人要嫁魏大侠!”。,大侠,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超出一般人能力、勇气和仁义道德的人。而如果你真的了解魏群,你会发现包括“大侠”在内,一切对他的赞美都恰如其分。魏群之所以能成为川足鼎盛时期的队长,正是源于他性格中那种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魏群曾把一位调戏妇女的小流氓收拾得像一堆拆散的零件;他曾为四川队的小球员挡了17刀,而动手术时怕影响奔跑能力硬是缝100多针不打麻药,不哼半句,就连主治医生也惊呼:“这不是人,这是野兽!”;更厉害的是,手术完后两个月,魏群就又代表四川队在全运会中披挂上阵。,这不就是翻版哥老会的“袍哥”吗?在当时的四川全兴队,谁又敢质疑魏群的地位呢?所以他是大侠,是全兴众兄弟的大哥。,,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更多的人通过电视看到魏群在球场上那股敢打敢拼、舍我其谁的霸气。1994年11月7日,在四川全兴与辽足的比赛中川足获得了一个点球,但当时没有人敢主动上去罚,后来作为队长的魏群大胆地站到了点球点上一蹴而就,成功打进了中国职业联赛的首粒进球。,纵观魏大侠的职业生涯,他是甲A联赛进球最多的后卫,也是中国足球职业历史上首个上演帽子戏法的后卫,当然这里要除去范志毅打前腰时期的数据。魏大侠可以在45米外拔脚怒射让江津束手无策,也可以在弧顶用剪刀脚扫射让江洪汗颜。,,在当年的绿茵江湖,随处可见魏群怒发冲冠,怒目圆睁。不管是与对手还是跟裁判,魏群皆有冲天豹子胆,奋勇虎狼心,在与对手凶悍的拼斗中,在裁判嚣张的哨声下,魏大侠只有一个原则:跟丫死磕!,在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正是魏群和他带领的那支四川全兴队延续了哥老会和“袍哥文化“的香火,成为了川蜀网民心中的寄托。而且这份由足球而起的影响更是持续到了今日,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现在看来魏大侠的足球生涯只留下了一个遗憾:他没有接班人,在现代中国教育和足球的大背景下,估计也很难再出现第二个“魏大侠”了。这样看来,魏群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江湖最后一个“袍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有一句名言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也正好映射出了魏群完整的性格。魏大侠那种路见不平的正义感绝非做作,他可以为朋友拍案而起,他可以为正义挺身而出,他更可以为球队奉献自己,也许对他来说,为兄弟挡刀和为国家尽忠是一回事。这就是魏群,他是四川足球的标杆人物,他是“袍哥”文化的象征。,,无论是在场内还是场外,魏大侠的真性情是那种油然而生的,他习惯于用自己的霸气震撼全场,只是可惜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中国足球的“牺牲品”。在客场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川足遭到了“主场哨”的不公而误判点球,当时情绪激动的魏群直接跪在了裁判面前,成为了甲A联赛的经典一幕。,前些年在采访中回忆起这次“下跪”,魏大侠也给出自己霸气的解释:“当时我比较冲动,回到成都后,好多朋友包括相关领导都说男人膝下是黄金,但当时我已经顾不到那些了,我只是觉得太冤了。”,魏群早已看淡了个人的荣辱,永远把球队和团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不正是金庸先生笔下武侠角色的原型吗?,,后来川足的命运十分悲情,成为了“实德系”假球卖球的附属品,但是魏大侠仍然是队内的一股清流。他曾开车拉着一群小弟去机场接自己的国家队好友徐弘(大连实德队名宿,后四川大河主教练),并且义正言辞地告诉小弟们:“这是我大哥,你们要好好听他话。”,然而后来在功勋老将“山哥”黎兵的告别赛中,很多四川队新球员都被授意”放球“,当几个全兴老将好不容易将比分扳平后,此时又是魏大侠站出来了,他冒着和老友徐弘撕破脸的风险对场上球员们怒吼:”谁敢不拼就弄死谁!“,为了这两件事,魏群得罪了不少足球圈内特别是实德系的人,乃至于最后被昔日好友徐弘封远走云南红塔。但是这并不能扭曲魏群的性格,敢于一个人挑战整个足球界,但求无愧于心,这就是血性纯粹的魏大侠!,,倘若魏群出生在30年代的上海滩,想必也就没有许文强和丁力什么事了。,退役之后,魏群还担任过新川足的主教练,但终归还是逐渐淡出了足球圈。不过前几年老甲A四川与上海比赛中,魏群与范大将军发生冲突的一幕却让人再次想起有关魏大侠的传说,”范哈尔,你敢弄我王大爷,再闹事就不带范志毅玩!“。这么多年了,魏大侠还是大侠,能够在赛场上硬怼范志毅的在中国足坛恐怕也没有其他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在魏群身上值得细细品味。魏群之后,人间再无大侠,江湖再无袍哥,中国足球也再无如此有血性之人。,如果你真心喜欢魏群的话,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甲A风云之辣球》。小成本电影,全程四川话,相信能唤起你对魏大侠和老川足的回忆。, ,

    原标题:他是大侠,他是川军队长,他是现在中国足球最缺的人,他叫魏群!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叫“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来形容四川安逸的生活,太巴适,但不幸的是川地也因为有着群山天险和都江堰水利这两大战略纵深而屡屡成为乱世用兵之地。不过安逸的环境和动荡的局势每次都能在蜀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有志的青年才俊,自明末起尤甚,张献忠屠川不但没有给蜀地带来一丝恐惧,反倒是激发了川蜀网民内心的血性。

    秦良玉和李定国都凭借在川中的顽强抵抗和辉煌战果成为了我们的民族英雄,而在清末民初,以“袍哥文化”著称的四川哥老会又因为锄强扶弱,敢于反抗腐朽社会的侠义精神,而被蜀中百姓视为精神文化象征。时至今日,就算江湖上再也没有所谓的哥老会,但是关于“袍哥”的传说则依然深深烙在蜀人的心里。

    至于为何天府之国的网民会至今都对哥老会还有“袍哥“这俩旧时代的名词如此念兹在兹呢?这就和我们所爱的——那该死的足球有关。

    当代最后的哥老会——四川全兴

    当代四川人最喜欢什么?火锅,啤酒,还是游山玩水?也许天性烂漫的四川人什么都爱,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足球。足球所崇尚的高对抗性和团队协作意识就如同蜀人所崇尚的哥老会作风一样,而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四川雄起”这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四川全兴队在甲A联赛中掀起了黄色风暴。

    球风激情、观赏性十足,而且还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量的国脚,四川全兴就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最深的烙印之一。尽管终其俱乐部一生,全兴队最好的成绩也就是甲A联赛第三名,但是这支球队由内到外都散发着一股哥老会的气息,一个字就是“铁”!

    这股“铁”是从上到下的,不仅球队内部如亲兄弟一般,球迷们也对全兴队自始至终不离不弃。作为中国职业赛场首支登场的专业足球俱乐部,全兴队也是打进中国职业联赛首球的队伍,而更重要的是她创造了中国职业足球最早的“金牌球市”神话。

    著名的“成都保卫战”并不是争冠战也不是争夺洲际比赛资格的大战,只是1995年甲A联赛的一场保级战。然而这样的比赛却吸引到了6万多四川球迷到现场助威,要知道当时成都市体育中心的容量也只有4万多一点,在场外甚至出现了黄牛也一票难求的奇景。所有球迷一心只想为家乡球队呐喊,单纯地希望全兴队能够留在甲A。

    时至今日,老川足的球员们甚至像马麦罗这样的外援游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中还时不时地会被铁杆老球迷们认出来,而被热情地索要签名合影。这其实就是足球原本该有的样子,而这样的故事在如今的四川仍旧时不时地发生着。

    至于球队层面,由于当时最早的全兴队员大多是从专业体制的四川省队一块出来的,本身就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铁自然就无需加双引号了。可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球员对四川足球感情上的“铁”,每当四川足球落难的时候、四川足球需要他们的时候,站出来的都是这批全兴队的老将们。

    魏群和马明宇可以说是全兴队的两大支柱了,他们都为四川足球的后来者们出钱出力甚至是左右支出也毫无怨言;“猎豹”姚夏现在正是中甲升班马成都兴城队的副总经理,而在此前成都天诚队陷入欠薪和保级双重困难的时候,年过40岁的姚夏还重新披挂上阵,创造了中国球员在中国职业赛场的最高龄登场记录,堪称是四川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活化石;“山哥”黎兵虽然不是根红苗正的四川人,但在四川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足球传奇,不仅在球员时期帮助全兴队创造了队史最佳战绩,作为教练还先后帮助成都谢菲联和四川FC渡过难关,也挖掘了不少四川足球的好苗子。

    说实话,当年的四川全兴队并没有网上传闻的那么厉害,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在甲A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凡是提甲A必谈及四川全兴还有成都保卫战,就好比西甲的毕尔巴鄂还有英超的纽卡斯尔联那样虽然战绩不算太光鲜,但都有着死忠球迷和属于自己的球队精神。

    究其根本,这一切无非还是源自四川网民所崇尚的“袍哥文化”,而全兴这支俱乐部从足球的角度来看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哥老会”!

    江湖最后的“袍哥”——魏大侠

    就如同哥老会这样的帮派也会有自己的 “袍哥” 领袖一样,能够在20多年前带领这支激情澎湃的四川全兴队,想必川足的领袖也绝非等闲之辈。事实也正如想象的那样,当时的川军队长叫做魏群,江湖人送外号“大侠”!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川中的少年都喜欢模仿魏群叼着牙签的大佬走姿,而巴蜀的少女们则一直声声念叨着:“嫁人要嫁魏大侠!”。

    大侠,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超出一般人能力、勇气和仁义道德的人。而如果你真的了解魏群,你会发现包括“大侠”在内,一切对他的赞美都恰如其分。魏群之所以能成为川足鼎盛时期的队长,正是源于他性格中那种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魏群曾把一位调戏妇女的小流氓收拾得像一堆拆散的零件;他曾为四川队的小球员挡了17刀,而动手术时怕影响奔跑能力硬是缝100多针不打麻药,不哼半句,就连主治医生也惊呼:“这不是人,这是野兽!”;更厉害的是,手术完后两个月,魏群就又代表四川队在全运会中披挂上阵。

    这不就是翻版哥老会的“袍哥”吗?在当时的四川全兴队,谁又敢质疑魏群的地位呢?所以他是大侠,是全兴众兄弟的大哥。

    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更多的人通过电视看到魏群在球场上那股敢打敢拼、舍我其谁的霸气。1994年11月7日,在四川全兴与辽足的比赛中川足获得了一个点球,但当时没有人敢主动上去罚,后来作为队长的魏群大胆地站到了点球点上一蹴而就,成功打进了中国职业联赛的首粒进球。

    纵观魏大侠的职业生涯,他是甲A联赛进球最多的后卫,也是中国足球职业历史上首个上演帽子戏法的后卫,当然这里要除去范志毅打前腰时期的数据。魏大侠可以在45米外拔脚怒射让江津束手无策,也可以在弧顶用剪刀脚扫射让江洪汗颜。

    在当年的绿茵江湖,随处可见魏群怒发冲冠,怒目圆睁。不管是与对手还是跟裁判,魏群皆有冲天豹子胆,奋勇虎狼心,在与对手凶悍的拼斗中,在裁判嚣张的哨声下,魏大侠只有一个原则:跟丫死磕!

    在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正是魏群和他带领的那支四川全兴队延续了哥老会和“袍哥文化“的香火,成为了川蜀网民心中的寄托。而且这份由足球而起的影响更是持续到了今日,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现在看来魏大侠的足球生涯只留下了一个遗憾:他没有接班人,在现代中国教育和足球的大背景下,估计也很难再出现第二个“魏大侠”了。这样看来,魏群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江湖最后一个“袍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有一句名言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也正好映射出了魏群完整的性格。魏大侠那种路见不平的正义感绝非做作,他可以为朋友拍案而起,他可以为正义挺身而出,他更可以为球队奉献自己,也许对他来说,为兄弟挡刀和为国家尽忠是一回事。这就是魏群,他是四川足球的标杆人物,他是“袍哥”文化的象征。

    无论是在场内还是场外,魏大侠的真性情是那种油然而生的,他习惯于用自己的霸气震撼全场,只是可惜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中国足球的“牺牲品”。在客场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川足遭到了“主场哨”的不公而误判点球,当时情绪激动的魏群直接跪在了裁判面前,成为了甲A联赛的经典一幕。

    前些年在采访中回忆起这次“下跪”,魏大侠也给出自己霸气的解释:“当时我比较冲动,回到成都后,好多朋友包括相关领导都说男人膝下是黄金,但当时我已经顾不到那些了,我只是觉得太冤了。”

    魏群早已看淡了个人的荣辱,永远把球队和团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不正是金庸先生笔下武侠角色的原型吗?

    后来川足的命运十分悲情,成为了“实德系”假球卖球的附属品,但是魏大侠仍然是队内的一股清流。他曾开车拉着一群小弟去机场接自己的国家队好友徐弘(大连实德队名宿,后四川大河主教练),并且义正言辞地告诉小弟们:“这是我大哥,你们要好好听他话。”

    然而后来在功勋老将“山哥”黎兵的告别赛中,很多四川队新球员都被授意”放球“,当几个全兴老将好不容易将比分扳平后,此时又是魏大侠站出来了,他冒着和老友徐弘撕破脸的风险对场上球员们怒吼:”谁敢不拼就弄死谁!“

    为了这两件事,魏群得罪了不少足球圈内特别是实德系的人,乃至于最后被昔日好友徐弘封远走云南红塔。但是这并不能扭曲魏群的性格,敢于一个人挑战整个足球界,但求无愧于心,这就是血性纯粹的魏大侠!

    倘若魏群出生在30年代的上海滩,想必也就没有许文强和丁力什么事了。

    退役之后,魏群还担任过新川足的主教练,但终归还是逐渐淡出了足球圈。不过前几年老甲A四川与上海比赛中,魏群与范大将军发生冲突的一幕却让人再次想起有关魏大侠的传说,”范哈尔,你敢弄我王大爷,再闹事就不带范志毅玩!“。这么多年了,魏大侠还是大侠,能够在赛场上硬怼范志毅的在中国足坛恐怕也没有其他人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在魏群身上值得细细品味。魏群之后,人间再无大侠,江湖再无袍哥,中国足球也再无如此有血性之人。

    如果你真心喜欢魏群的话,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甲A风云之辣球》。小成本电影,全程四川话,相信能唤起你对魏大侠和老川足的回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