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枢密院|为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军权控制,枢密使权限有扩大趋势_宰相_元时代_年间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枢密院|为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军权控制,枢密使权限有扩大趋势,枢密院是唐、五代、宋、辽、元时代的一个官署名称。,事实上,唐朝永泰年间,任命宦官任枢密使,帮助皇帝处理机要。,,五代时期,后梁改枢密使为崇政使,由士人官僚充任,并设崇政院。,后唐又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崇政使为枢密使,与宰相分执朝政,宰相掌文官,枢密使掌武官。,宋代的时候,继续设枢密院并进一步完善了枢密院的规章制度,与中书省合称“两府”,并为宋代最高政务机关。,庆历年间因对西夏用兵,宰相一度兼任枢密使。,南宋宁宗后,宰相才开始照例兼任枢密使。,,辽曾分别设南、北枢密院,北院掌管军事,南院掌管官吏升降,分别相当于兵部和吏部。,元代,枢密院为军政枢纽,并掌管禁军,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明代,朱元璋废除了枢密院,改设大都督府统军。,事实上,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而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合称为执政官。,枢密院的设置后,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北宋初及庆历年间,宰相有时兼任枢密使。,赵匡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仍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枢密院是宋的最高军事机关,又称宥司。,赵匡胤承唐末五代旧制,设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以及中高级武官的裁用、考核、升降等。,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合称为“二府”,中书门下称东府、政府,枢密院为西府、枢府。,宋朝之所以沿五代旧制设置,目的是侵夺原兵部职权,为最高军事机构,直接归皇帝调遣。,宋初,枢密院的长官为枢密使,或为知枢密院事,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官资浅,则称枢密直学士签署院事、同签署院事。,,常以文臣充任此官,统辖三衙,以文制武。,说白了,这个枢密院给文官参与军机创造了条件,皇帝可以更好的驾驭武将集团。,而且枢密使这个最高的武官不常置,偶尔以皇太子领枢密院事。,普通情况下,以知院为之长。,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以及宫禁宿卫、军官选授之政令。,宋太祖沿袭此制,目的就是想分割宰相的兵权,造成了民政权与军政权的彻底分离。,皇帝便于从中控制军队!,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枢密院正副长官与副宰相一起并称“执政”。,枢密之任,秉国大权,本天下之兵柄,代天子之武威,势均中书,号称两府。,,太平兴国四年,开始以资浅者为“签署枢密院事”任副长官,后又设最低的副长官“同签署枢密院事”,英宗时起因避讳改“签署”为“签书”。,淳化二年,改知枢密院事为正长官,同知枢密院事为副长官。,此后又改以枢密使为长官,副使等为副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知、同知枢密院事不并设。,北宋时,只有庆历二年(1042)至五年与西夏战争期间,枢密使由宰相兼任。,这是造成宋代相权的复杂化。,,枢密院的办事机构为枢密院承旨司,熙宁三年(1070)五月,审官院改称审官东院。,同时将枢密院的部分职权划出,增设审官西院,负责中低级武官,包括诸司使、副使及大使臣的考课与任命。,淳化二年,枢密院又设审刑院,长官为知、同知审刑院事,为最高司法复审机构,侵夺刑部的部分职权。,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可见,辽代有枢密院治之设,但其制较为特殊,辽在北面官系统的北南宰相府下设有此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在南面官系统中,初以枢密院兼行尚书院。,枢密院又称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称南枢密院。,北、南枢密使参预国政,听决狱讼。,辽圣宗时,韩德让兼领北、南两枢密使,综理军政,成为皇帝以下最高的执政者。,此后,汉人官员可任北院枢密使,契丹官员也可任南院枢密使。,可见,宋朝和辽朝的枢密院职权越来越大,相当于兵部、吏部、刑部。,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枢密院的职责在管理军籍、武官之升迁调转、军事机密、边防三布置及作战计划。,以枢密使为首长,另设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等官,金元因宋制,唯元例由皇太子兼领枢密使。,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枢密院已不再与中书省并列,地位低于中书省。,总而言之,枢密使一职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创设的,代宗永泰年间只是开始以宦官掌枢密,并没有正式设立使职。,,唐朝的枢密院“初不置书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若入皇帝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至僖宗、昭宗时,杨复恭和西门季元相继为枢密使,开始于堂状后贴黄指挥公事。,从此,枢密使的权限逐渐扩大、加重。,直到宋朝和辽朝,枢密院职权就越来越大了,主要相当于兵部,有时候也行使吏部、刑部的一些职权,这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当然,枢密院主要还是一个军事管理机关。,一起聊一聊枢密院的故事,欢迎关注!,作者|龚柳辉 ,

    原标题:枢密院|为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军权控制,枢密使权限有扩大趋势

    枢密院是唐、五代、宋、辽、元时代的一个官署名称。

    事实上,唐朝永泰年间,任命宦官任枢密使,帮助皇帝处理机要。

    五代时期,后梁改枢密使为崇政使,由士人官僚充任,并设崇政院。

    后唐又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崇政使为枢密使,与宰相分执朝政,宰相掌文官,枢密使掌武官。

    宋代的时候,继续设枢密院并进一步完善了枢密院的规章制度,与中书省合称“两府”,并为宋代最高政务机关。

    庆历年间因对西夏用兵,宰相一度兼任枢密使。

    南宋宁宗后,宰相才开始照例兼任枢密使。

    辽曾分别设南、北枢密院,北院掌管军事,南院掌管官吏升降,分别相当于兵部和吏部。

    元代,枢密院为军政枢纽,并掌管禁军,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

    明代,朱元璋废除了枢密院,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事实上,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而与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合称为执政官。

    枢密院的设置后,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

    北宋初及庆历年间,宰相有时兼任枢密使。

    赵匡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仍定都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枢密院是宋的最高军事机关,又称宥司。

    赵匡胤承唐末五代旧制,设枢密院。

    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以及中高级武官的裁用、考核、升降等。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合称为“二府”,中书门下称东府、政府,枢密院为西府、枢府。

    宋朝之所以沿五代旧制设置,目的是侵夺原兵部职权,为最高军事机构,直接归皇帝调遣。

    宋初,枢密院的长官为枢密使,或为知枢密院事,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官资浅,则称枢密直学士签署院事、同签署院事。

    常以文臣充任此官,统辖三衙,以文制武。

    说白了,这个枢密院给文官参与军机创造了条件,皇帝可以更好的驾驭武将集团。

    而且枢密使这个最高的武官不常置,偶尔以皇太子领枢密院事。

    普通情况下,以知院为之长。

    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以及宫禁宿卫、军官选授之政令。

    宋太祖沿袭此制,目的就是想分割宰相的兵权,造成了民政权与军政权的彻底分离。

    皇帝便于从中控制军队!

    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枢密院正副长官与副宰相一起并称“执政”。

    枢密之任,秉国大权,本天下之兵柄,代天子之武威,势均中书,号称两府。

    太平兴国四年,开始以资浅者为“签署枢密院事”任副长官,后又设最低的副长官“同签署枢密院事”,英宗时起因避讳改“签署”为“签书”。

    淳化二年,改知枢密院事为正长官,同知枢密院事为副长官。

    此后又改以枢密使为长官,副使等为副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知、同知枢密院事不并设。

    北宋时,只有庆历二年(1042)至五年与西夏战争期间,枢密使由宰相兼任。

    这是造成宋代相权的复杂化。

    枢密院的办事机构为枢密院承旨司,熙宁三年(1070)五月,审官院改称审官东院。

    同时将枢密院的部分职权划出,增设审官西院,负责中低级武官,包括诸司使、副使及大使臣的考课与任命。

    淳化二年,枢密院又设审刑院,长官为知、同知审刑院事,为最高司法复审机构,侵夺刑部的部分职权。

    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

    可见,辽代有枢密院治之设,但其制较为特殊,辽在北面官系统的北南宰相府下设有此枢密院,相当于兵部。

    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

    在南面官系统中,初以枢密院兼行尚书院。

    枢密院又称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称南枢密院。

    北、南枢密使参预国政,听决狱讼。

    辽圣宗时,韩德让兼领北、南两枢密使,综理军政,成为皇帝以下最高的执政者。

    此后,汉人官员可任北院枢密使,契丹官员也可任南院枢密使。

    可见,宋朝和辽朝的枢密院职权越来越大,相当于兵部、吏部、刑部。

    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

    枢密院的职责在管理军籍、武官之升迁调转、军事机密、边防三布置及作战计划。

    以枢密使为首长,另设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等官,金元因宋制,唯元例由皇太子兼领枢密使。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枢密院已不再与中书省并列,地位低于中书省。

    总而言之,枢密使一职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创设的,代宗永泰年间只是开始以宦官掌枢密,并没有正式设立使职。

    唐朝的枢密院“初不置书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

    其职掌惟承受表奏,若入皇帝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至僖宗、昭宗时,杨复恭和西门季元相继为枢密使,开始于堂状后贴黄指挥公事。

    从此,枢密使的权限逐渐扩大、加重。

    直到宋朝和辽朝,枢密院职权就越来越大了,主要相当于兵部,有时候也行使吏部、刑部的一些职权,这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当然,枢密院主要还是一个军事管理机关。

    一起聊一聊枢密院的故事,欢迎关注!

    作者|龚柳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