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2003年,达曼民族加入中国国籍,流浪200余年,他们是群什么人?_生活_尼泊尔_问题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2003年,达曼民族加入中国国籍,流浪200余年,他们是群什么人?,2003年5月26日,这对于达曼人来说,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被国务院允许加入中国国籍,结束了200余年的流亡生活。,单纯听这一个消息,就让人感觉到激动。在现如今,谁要是能够成为中国公民,或许连晚上做梦都会笑醒。,那达曼人到底是一群什么人,他们为何在流浪200多年之后,能被中国正式接纳?,,达曼人的前世今生,达曼民族之前从何而来,他们又为何姗姗来迟,一直到2003年才加入我们?在2003年之前,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这或许要从尼泊尔的廓尔喀部落说起。廓尔喀部落是尼泊尔中部的一个部落,廓尔喀人坚信自己是雅利安人的月族,认为自己是“牛的守护者”。,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廓尔喀族随着发展,胃口越来越大,竟然在巴克拉塔的带领下,在1769年推翻了玛拉王朝,廓尔喀人成为了尼泊尔的新任统治者,建立了沙阿王朝。,沙阿王朝建立之后,几代统治者颇有才华,正赶上西方统治者殖民扩张时期,他们也想实现武力扩张。,,他们吞并周边一些小部落,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让尼泊尔的国土面积翻了三倍。,于是,廓尔喀人飘了,他们将毒手伸向了西藏地区。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年间,这让乾隆爷非常不开心。,公元1788年,乾隆皇帝派成德率领3000清兵,协同当地的驻军共同抵抗廓尔喀人的入侵。廓尔喀人战败诈和,却在清朝退兵之后卷土重来。,既然如此,乾隆皇帝自然也就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派福康安率领1万清军前来,仅仅经过6次战争便收复了失地。,为了彻底避免重蹈覆辙,福康安率军追至廓尔喀人的都城,让廓尔喀人彻底涨涨记性。如果他们不作出点什么动作,亡国灭种也只在旦夕之间。,廓尔喀人的首领向大清俯首称臣,承诺永不再犯,并每隔五年都要向大清进贡。就是这场战争,催生了之后的达曼人。,,由于战局进行得太快,廓尔喀人的骑兵都没来得及回防,就被清军截断了归路,他们滞留在中印边境。,即便是等到清军撤兵,他们也不敢回去复命,因为回去就难逃一死。或许在上报的战损名单里面,这群骑兵早已“被死亡”。,就这样,这群骑兵就一直生活在边境地区,而“达曼”翻译过来便是“骑兵后裔”。,达曼人因而流浪了200多年无人接纳,他们一直生活在藏区,却没有国籍。因为没有归属,就没有依托。虽然生活习惯和风俗等和藏族差异不大,但是他们却没有土地,也没有基本的保障。,达曼人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西藏地区,生活更是清贫无依,他们干最累的活,获取的报酬确实最少的。,理智地来讲,尼泊尔应该摒弃前嫌,重新接纳他们,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毕竟从根源上来说,他们更亲近一些。,,但是,对于尼泊尔来说,他们自己国家的穷人还照顾不过来呢,根本就不缺这几百流浪汉。该说不说的,尼泊尔政府委婉地拒绝了达曼人的国籍申请。,当然,达曼人本身也开始寻求破局之法,既然卡着他们脖子的是国籍,他们便从这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达曼人的后代,女性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外嫁其他族群,一方面为了解决近亲繁殖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举动,获得国籍身份。,而部落里面的男性就比较惨淡了,即便流浪了200余年,族群的数量依旧只有200来人,并隐隐还有下跌的趋势。,在当今社会,谁也不愿意嫁到一个连国籍都没有的人,如果达曼人想要破局,就只能通过正规途径,找到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国家。,,2003年,达曼人成了中国公民,于是,他们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越的发展,并且本身也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且各民族之间氛围相当融洽。,结果很顺利,他们被允许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公民。既然接纳了他们,就得为他们的民生问题负责。,为了解决达曼人的生活问题,我国政府投资上百万给他们建造了达曼村,修路解决交通问题,顺道还解决他们的饮水以及上学问题。,就连基本的补贴,也会如数发放,让他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那么很多人有一个疑问,那么我们吸收了达曼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有57个民族了?,其实并不是那样的,由于他们数量少且长期受藏族文化的影响,他们被归纳到了藏族,因此我国还是56个民族。,,后记,达曼人有了归属,他们也是懂得感恩的一群人。他们家在当地,不少人就在当地参军,投身军营报效国家。,中国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我们的崛起,是为了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不会侵犯谁的利益。我们博大的胸怀以及文化的包容性将会继续得到体现。 ,

    原标题:2003年,达曼民族加入中国国籍,流浪200余年,他们是群什么人?

    2003年5月26日,这对于达曼人来说,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被国务院允许加入中国国籍,结束了200余年的流亡生活。

    单纯听这一个消息,就让人感觉到激动。在现如今,谁要是能够成为中国公民,或许连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那达曼人到底是一群什么人,他们为何在流浪200多年之后,能被中国正式接纳?

    达曼人的前世今生

    达曼民族之前从何而来,他们又为何姗姗来迟,一直到2003年才加入我们?在2003年之前,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这或许要从尼泊尔的廓尔喀部落说起。廓尔喀部落是尼泊尔中部的一个部落,廓尔喀人坚信自己是雅利安人的月族,认为自己是“牛的守护者”。

    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廓尔喀族随着发展,胃口越来越大,竟然在巴克拉塔的带领下,在1769年推翻了玛拉王朝,廓尔喀人成为了尼泊尔的新任统治者,建立了沙阿王朝。

    沙阿王朝建立之后,几代统治者颇有才华,正赶上西方统治者殖民扩张时期,他们也想实现武力扩张。

    他们吞并周边一些小部落,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让尼泊尔的国土面积翻了三倍。

    于是,廓尔喀人飘了,他们将毒手伸向了西藏地区。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年间,这让乾隆爷非常不开心。

    公元1788年,乾隆皇帝派成德率领3000清兵,协同当地的驻军共同抵抗廓尔喀人的入侵。廓尔喀人战败诈和,却在清朝退兵之后卷土重来。

    既然如此,乾隆皇帝自然也就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派福康安率领1万清军前来,仅仅经过6次战争便收复了失地。

    为了彻底避免重蹈覆辙,福康安率军追至廓尔喀人的都城,让廓尔喀人彻底涨涨记性。如果他们不作出点什么动作,亡国灭种也只在旦夕之间。

    廓尔喀人的首领向大清俯首称臣,承诺永不再犯,并每隔五年都要向大清进贡。就是这场战争,催生了之后的达曼人。

    由于战局进行得太快,廓尔喀人的骑兵都没来得及回防,就被清军截断了归路,他们滞留在中印边境。

    即便是等到清军撤兵,他们也不敢回去复命,因为回去就难逃一死。或许在上报的战损名单里面,这群骑兵早已“被死亡”。

    就这样,这群骑兵就一直生活在边境地区,而“达曼”翻译过来便是“骑兵后裔”。

    达曼人因而流浪了200多年无人接纳

    他们一直生活在藏区,却没有国籍。因为没有归属,就没有依托。虽然生活习惯和风俗等和藏族差异不大,但是他们却没有土地,也没有基本的保障。

    达曼人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西藏地区,生活更是清贫无依,他们干最累的活,获取的报酬确实最少的。

    理智地来讲,尼泊尔应该摒弃前嫌,重新接纳他们,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毕竟从根源上来说,他们更亲近一些。

    但是,对于尼泊尔来说,他们自己国家的穷人还照顾不过来呢,根本就不缺这几百流浪汉。该说不说的,尼泊尔政府委婉地拒绝了达曼人的国籍申请。

    当然,达曼人本身也开始寻求破局之法,既然卡着他们脖子的是国籍,他们便从这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达曼人的后代,女性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外嫁其他族群,一方面为了解决近亲繁殖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举动,获得国籍身份。

    而部落里面的男性就比较惨淡了,即便流浪了200余年,族群的数量依旧只有200来人,并隐隐还有下跌的趋势。

    在当今社会,谁也不愿意嫁到一个连国籍都没有的人,如果达曼人想要破局,就只能通过正规途径,找到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国家。

    2003年,达曼人成了中国公民

    于是,他们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越的发展,并且本身也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且各民族之间氛围相当融洽。

    结果很顺利,他们被允许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公民。既然接纳了他们,就得为他们的民生问题负责。

    为了解决达曼人的生活问题,我国政府投资上百万给他们建造了达曼村,修路解决交通问题,顺道还解决他们的饮水以及上学问题。

    就连基本的补贴,也会如数发放,让他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那么很多人有一个疑问,那么我们吸收了达曼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有57个民族了?

    其实并不是那样的,由于他们数量少且长期受藏族文化的影响,他们被归纳到了藏族,因此我国还是56个民族。

    后记

    达曼人有了归属,他们也是懂得感恩的一群人。他们家在当地,不少人就在当地参军,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中国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我们的崛起,是为了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不会侵犯谁的利益。我们博大的胸怀以及文化的包容性将会继续得到体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