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明朝中日大海战,中国痛击倭寇,打出三百年和平_日军_舰队_明军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明朝中日大海战,中国痛击倭寇,打出三百年和平,1590年7月,时任日本关白兼太政大臣,同时也是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实现对日本领土的完全控制。丰臣秀吉希望通过发动对外战争,靠战争消耗各家实力。同时统一战争的胜利,也使丰臣秀吉对日本实力和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估计。他制订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借道朝鲜进攻并征服中国,随后以中国为基地征服印度及东南亚。,,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向集结在九州的日军下达出发命令。侵朝日军先头部队小西行长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人分乘400余艘舰船跨过对马海峡,于4月14日在釜山登陆,仅用两小时即攻克釜山。随后日军主力部队向汉城迅速推进。此前两天,朝鲜宣宗李昖已与文武百官一起逃往平壤。6月11日,李昖放弃平壤,再次向中朝边境的义州出逃,并遣使向中国求援。,,12月26日,明朝新任命的防海御倭总兵官李如松率领四万三千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率领的明军与朝鲜联军五万人进抵平壤城下。李如松采用中国传统的“围三厥一”战术,并组织大量火炮和火箭猛烈轰击城内日军,一举破城。小西行长率残部突围时又遭明军伏兵攻击,此役日军损失近九千人。,,丰臣秀吉也意识到战争陷入僵局,他授权小西行长作为代表与明朝和谈。3月下旬,双方达成协议,日军于4月下旬撤出汉城,7月明军撤离朝鲜。万历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丰臣秀吉并不甘心,经过四年休养生息,1597年2月,日军再次集结14万陆军和2.4万水军入侵朝鲜。,战争初期,由于兵力不足和指挥失误,援朝明军接连失利。但日军士气也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日渐衰落。万历二十六年五月,丰臣秀吉眼见军无斗志,且钱粮消耗过大,只得默许撤军。至八月,原本在朝的14万日军只剩6万。,,明朝此时则开始大量加派军队入朝,力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万历二十六年七月,在朝明军人数已达7万,明军在朝鲜长期处于兵力劣势的局面终于得到扭转。至九月,明军在朝兵力已达到14.2万,对日军形成压倒性优势。日军处境更艰难的是,由于海上交通线被明军水师封锁,在朝日军得不到海路运来的补给,饥寒交迫,更迫切希望尽快回国。,而此时日本正在风雨飘摇之中。8月,丰臣秀吉病逝。他逝世仅9天,五大家老一致决定从朝鲜撤军。9月15日,五大家老决定向明廷提出和议要求,试图为驻朝日军赢得撤退时间。9月28日,五大家老向在朝鲜的日军发出总撤退令。,当撤退命令下达后,小西行长几次组织小规模撤退,均被中朝联军水师挫败。从日军的行动中,中朝联军水师提督陈璘和李舜臣敏锐地判断出:这是日军总撤退的信号。联军决定将计就计,在露梁海峡地区组织一场围点打援的战役,彻底歼灭日本水军,断绝残余日军的最后退路。联军故意放弃对11月18日回国的加藤清正军团的拦截以麻痹敌人,将全部水师兵力集中到顺天附近海域,由老将邓子龙率明朝水师一部埋伏在露梁海以北,切断日军退路;由李舜臣率朝鲜水师埋伏于露梁海以南的观音浦;陈璘则率明朝水师主力埋伏在昆阳竹岛,计划用三支舰队将前来救援小西行长的岛津舰队包围歼灭。,,19日凌晨,岛津舰队刚驶出露梁海峡即落入联军包围。岛津舰队一面使用火炮和火枪还击,一面继续前进。战至天明,岛津舰队被联军舰队逼入观音浦,出口已被联军封死。,为打开突围航道,岛津义弘指挥舰队反复向港外发起冲击,联军水师与岛津舰队陷入混战。在狭小的港湾里,火枪火炮已施展不开,双方水兵互相跳帮,展开惨烈的白刃战。七十高龄的邓子龙率领亲兵不停冲向被围困的朝鲜战船,跳上甲板杀散船上的日本水兵,救出多艘朝鲜战船。日军战船随后集中火力轰击邓子龙坐舰,并组织舰船抵近用火枪齐射,邓子龙胸前中弹,当即阵亡。,邓子龙战死后,岛津舰队也已损失过半。岛津义弘决定集合残余的二百余艘战船向港外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李舜臣看出岛津义弘的意图,率领朝鲜水师迎着岛津舰队的航线冲了上去。激战中,一发流弹击中李舜臣。弥留之际,李舜臣叮嘱左右暂时不要公布自己的死讯,以免影响士气,不久便溘然长逝。,,李舜臣的阻击为中朝水师赢得了重新组织的时间,在陈璘的带领下,明军水师对岛津舰队展开追歼。战斗一直打到当日正午,岛津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除岛津义弘率50艘战船突出重围外,其余450艘战船全部被击沉,日军阵亡一万余人,史称露梁大捷。岛津义弘之后率残部逃至釜山,搭上回国的最后一班船。至此,朝鲜已不存在成建制的日军部队,壬辰战争在开始的地方画上了句号。,,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海洋战争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在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的黑船叩关之前,德川幕府一直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无论是无组织的倭寇还是有组织的日本水军,再也没有敢向中国沿海发动大规模入侵。整个东亚地区保持了近三百年的相对和平状态。 ,

    原标题:明朝中日大海战,中国痛击倭寇,打出三百年和平

    1590年7月,时任日本关白兼太政大臣,同时也是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实现对日本领土的完全控制。丰臣秀吉希望通过发动对外战争,靠战争消耗各家实力。同时统一战争的胜利,也使丰臣秀吉对日本实力和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估计。他制订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借道朝鲜进攻并征服中国,随后以中国为基地征服印度及东南亚。

    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向集结在九州的日军下达出发命令。侵朝日军先头部队小西行长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人分乘400余艘舰船跨过对马海峡,于4月14日在釜山登陆,仅用两小时即攻克釜山。随后日军主力部队向汉城迅速推进。此前两天,朝鲜宣宗李昖已与文武百官一起逃往平壤。6月11日,李昖放弃平壤,再次向中朝边境的义州出逃,并遣使向中国求援。

    12月26日,明朝新任命的防海御倭总兵官李如松率领四万三千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率领的明军与朝鲜联军五万人进抵平壤城下。李如松采用中国传统的“围三厥一”战术,并组织大量火炮和火箭猛烈轰击城内日军,一举破城。小西行长率残部突围时又遭明军伏兵攻击,此役日军损失近九千人。

    丰臣秀吉也意识到战争陷入僵局,他授权小西行长作为代表与明朝和谈。3月下旬,双方达成协议,日军于4月下旬撤出汉城,7月明军撤离朝鲜。万历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丰臣秀吉并不甘心,经过四年休养生息,1597年2月,日军再次集结14万陆军和2.4万水军入侵朝鲜。

    战争初期,由于兵力不足和指挥失误,援朝明军接连失利。但日军士气也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日渐衰落。万历二十六年五月,丰臣秀吉眼见军无斗志,且钱粮消耗过大,只得默许撤军。至八月,原本在朝的14万日军只剩6万。

    明朝此时则开始大量加派军队入朝,力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万历二十六年七月,在朝明军人数已达7万,明军在朝鲜长期处于兵力劣势的局面终于得到扭转。至九月,明军在朝兵力已达到14.2万,对日军形成压倒性优势。日军处境更艰难的是,由于海上交通线被明军水师封锁,在朝日军得不到海路运来的补给,饥寒交迫,更迫切希望尽快回国。

    而此时日本正在风雨飘摇之中。8月,丰臣秀吉病逝。他逝世仅9天,五大家老一致决定从朝鲜撤军。9月15日,五大家老决定向明廷提出和议要求,试图为驻朝日军赢得撤退时间。9月28日,五大家老向在朝鲜的日军发出总撤退令。

    当撤退命令下达后,小西行长几次组织小规模撤退,均被中朝联军水师挫败。从日军的行动中,中朝联军水师提督陈璘和李舜臣敏锐地判断出:这是日军总撤退的信号。联军决定将计就计,在露梁海峡地区组织一场围点打援的战役,彻底歼灭日本水军,断绝残余日军的最后退路。联军故意放弃对11月18日回国的加藤清正军团的拦截以麻痹敌人,将全部水师兵力集中到顺天附近海域,由老将邓子龙率明朝水师一部埋伏在露梁海以北,切断日军退路;由李舜臣率朝鲜水师埋伏于露梁海以南的观音浦;陈璘则率明朝水师主力埋伏在昆阳竹岛,计划用三支舰队将前来救援小西行长的岛津舰队包围歼灭。

    19日凌晨,岛津舰队刚驶出露梁海峡即落入联军包围。岛津舰队一面使用火炮和火枪还击,一面继续前进。战至天明,岛津舰队被联军舰队逼入观音浦,出口已被联军封死。

    为打开突围航道,岛津义弘指挥舰队反复向港外发起冲击,联军水师与岛津舰队陷入混战。在狭小的港湾里,火枪火炮已施展不开,双方水兵互相跳帮,展开惨烈的白刃战。七十高龄的邓子龙率领亲兵不停冲向被围困的朝鲜战船,跳上甲板杀散船上的日本水兵,救出多艘朝鲜战船。日军战船随后集中火力轰击邓子龙坐舰,并组织舰船抵近用火枪齐射,邓子龙胸前中弹,当即阵亡。

    邓子龙战死后,岛津舰队也已损失过半。岛津义弘决定集合残余的二百余艘战船向港外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李舜臣看出岛津义弘的意图,率领朝鲜水师迎着岛津舰队的航线冲了上去。激战中,一发流弹击中李舜臣。弥留之际,李舜臣叮嘱左右暂时不要公布自己的死讯,以免影响士气,不久便溘然长逝。

    李舜臣的阻击为中朝水师赢得了重新组织的时间,在陈璘的带领下,明军水师对岛津舰队展开追歼。战斗一直打到当日正午,岛津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除岛津义弘率50艘战船突出重围外,其余450艘战船全部被击沉,日军阵亡一万余人,史称露梁大捷。岛津义弘之后率残部逃至釜山,搭上回国的最后一班船。至此,朝鲜已不存在成建制的日军部队,壬辰战争在开始的地方画上了句号。

    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海洋战争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在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的黑船叩关之前,德川幕府一直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无论是无组织的倭寇还是有组织的日本水军,再也没有敢向中国沿海发动大规模入侵。整个东亚地区保持了近三百年的相对和平状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