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荆州刺史王睿:支持讨董的关东群雄,为何被部下长沙太守孙坚杀害_曹寅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荆州刺史王睿:支持讨董的关东群雄,为何被部下长沙太守孙坚杀害,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带兵北上,声称要讨伐董卓,结果却杀了支持讨董的上司荆州刺史王睿。为何孙坚要杀害王睿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名门,,王睿出身琅琊王氏,所以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为人很有才学,但也心高气傲。王睿长大后步入仕途,凭借着琅琊王氏的巨大影响力而步步高升,最后升任荆州刺史。王睿到任后不久就把荆州的治所从武陵郡汉寿县迁往南郡江陵县,便于自己通过长江加强对荆州各郡的掌控。,二,荆州刺史,冬十月,零陵人观鹄自称“平天将军”,寇桂阳,长沙太守孙坚击斩之。(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四年(187年),零陵人观鹄起兵反汉,自称“平天将军”,攻略零陵与桂阳两郡。汉灵帝便命荆州刺史王睿与长沙太守孙坚平叛。,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吴录),,孙坚出身吴郡寒门,长大后投身军旅,凭着军功而步步高升,得以获封长沙太守、乌程侯。王睿出身顶级士族琅琊王氏,自小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傲慢之气,自然看不起孙坚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对他封侯也有些嫉妒,所以对他态度轻慢。孙坚对此十分气愤,但碍于王睿是自己的上司而不好发作,便把此事记在心里,准备以后报仇。,三,被逼自尽,,初平元年(190年),东汉关东各地牧守会盟,共同声讨擅自废立皇帝的权臣董卓。荆州是东汉十三州里的大州,与司隶校尉所辖的京城洛阳相邻,对局势走向有重大影响。王睿作为一镇诸侯,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见袁绍、袁术等名门子弟都参与讨伐出身寒门的乱臣董卓,自然表示支持讨董。,及睿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杨言当先杀寅。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睿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卽承檄勒兵袭睿。(吴录),王睿与部下武陵太守曹寅不和,便想要借机将其除掉,于是声称自己要先杀了曹寅,再与讨董联盟会师。曹寅对此十分害怕,便决定先动手除掉王睿,他知道孙坚能征善战,还与王睿不和,便决定借孙坚之手除掉王睿。,,史书并未记载曹寅与王睿有何过节,不过从王睿把荆州治所从武陵迁往南郡推断,二人关系不好。毕竟武陵作为荆州治所,武陵太守的地位与重要性自然要比其他六位荆州太守高一些,所以曹寅极有可能反对王睿迁徙治所,导致双方关系变差。王睿坚持迁徙州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寅不服从自己的领导,导致自己在荆州威望降低,所以他才要杀曹寅。,随后曹寅伪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书信称:王睿犯有大罪,应当处死;孙坚勤勉王事,忠勇可嘉,命其将王睿就地逮捕处决,然后上报朝廷。接着曹寅就把这份伪造的书信交给孙坚,让他立即执行。,,孙坚收到曹寅的书信后,立马就认出这是假的,明白这是曹寅的借刀杀人之计,但自己与王睿不和,正好可以借机名正言顺地除掉王睿,便没有说破书信为假,表示自己会坚决执行朝廷的命令。,孙坚化妆成普通士兵,带着部下星夜赶往江陵,表示要见刺史大人。王睿对此感到奇怪,于是登上江陵城墙,询问他们要干什么?,孙坚部下回答说:“我们为朝廷征战多年,十分辛苦,可是获得的赏赐还不够买几件衣服,希望使君大人能够给一些赏赐。”,王睿听了,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说:“我知道你们久战辛苦,怎么会吝惜钱财。我把府库打开,你们需要什么就拿什么。”,兵进及楼下,睿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睿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吴录),,随后孙坚所部进入江陵城,王睿站在城上统计人数,突然发现了人群中的孙坚。王睿感到很吃惊,于是问孙坚说:“士兵们自己来讨赏,你吃穿不愁,为什么要混在他们中间?”,孙坚回答说:“我奉朝廷的命令杀你。”,王睿于是问道:“我犯了何罪?”,孙坚回答说:“无知。”,王睿听了大吃一惊,知道孙坚是欲加之罪,自己难逃一死,便向孙坚请求给自己一个体面的死法。孙坚考虑王睿是名士,还是自己的上司,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王睿吞金自杀。 ,

    原标题:荆州刺史王睿:支持讨董的关东群雄,为何被部下长沙太守孙坚杀害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初平元年(190年),长沙太守孙坚带兵北上,声称要讨伐董卓,结果却杀了支持讨董的上司荆州刺史王睿。为何孙坚要杀害王睿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王睿出身琅琊王氏,所以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为人很有才学,但也心高气傲。王睿长大后步入仕途,凭借着琅琊王氏的巨大影响力而步步高升,最后升任荆州刺史。王睿到任后不久就把荆州的治所从武陵郡汉寿县迁往南郡江陵县,便于自己通过长江加强对荆州各郡的掌控。

    二,荆州刺史

    冬十月,零陵人观鹄自称“平天将军”,寇桂阳,长沙太守孙坚击斩之。(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四年(187年),零陵人观鹄起兵反汉,自称“平天将军”,攻略零陵与桂阳两郡。汉灵帝便命荆州刺史王睿与长沙太守孙坚平叛。

    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吴录)

    孙坚出身吴郡寒门,长大后投身军旅,凭着军功而步步高升,得以获封长沙太守、乌程侯。王睿出身顶级士族琅琊王氏,自小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傲慢之气,自然看不起孙坚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对他封侯也有些嫉妒,所以对他态度轻慢。孙坚对此十分气愤,但碍于王睿是自己的上司而不好发作,便把此事记在心里,准备以后报仇。

    三,被逼自尽

    初平元年(190年),东汉关东各地牧守会盟,共同声讨擅自废立皇帝的权臣董卓。荆州是东汉十三州里的大州,与司隶校尉所辖的京城洛阳相邻,对局势走向有重大影响。王睿作为一镇诸侯,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见袁绍、袁术等名门子弟都参与讨伐出身寒门的乱臣董卓,自然表示支持讨董。

    及睿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杨言当先杀寅。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睿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卽承檄勒兵袭睿。(吴录)

    王睿与部下武陵太守曹寅不和,便想要借机将其除掉,于是声称自己要先杀了曹寅,再与讨董联盟会师。曹寅对此十分害怕,便决定先动手除掉王睿,他知道孙坚能征善战,还与王睿不和,便决定借孙坚之手除掉王睿。

    史书并未记载曹寅与王睿有何过节,不过从王睿把荆州治所从武陵迁往南郡推断,二人关系不好。毕竟武陵作为荆州治所,武陵太守的地位与重要性自然要比其他六位荆州太守高一些,所以曹寅极有可能反对王睿迁徙治所,导致双方关系变差。王睿坚持迁徙州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寅不服从自己的领导,导致自己在荆州威望降低,所以他才要杀曹寅。

    随后曹寅伪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书信称:王睿犯有大罪,应当处死;孙坚勤勉王事,忠勇可嘉,命其将王睿就地逮捕处决,然后上报朝廷。接着曹寅就把这份伪造的书信交给孙坚,让他立即执行。

    孙坚收到曹寅的书信后,立马就认出这是假的,明白这是曹寅的借刀杀人之计,但自己与王睿不和,正好可以借机名正言顺地除掉王睿,便没有说破书信为假,表示自己会坚决执行朝廷的命令。

    孙坚化妆成普通士兵,带着部下星夜赶往江陵,表示要见刺史大人。王睿对此感到奇怪,于是登上江陵城墙,询问他们要干什么?

    孙坚部下回答说:“我们为朝廷征战多年,十分辛苦,可是获得的赏赐还不够买几件衣服,希望使君大人能够给一些赏赐。”

    王睿听了,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说:“我知道你们久战辛苦,怎么会吝惜钱财。我把府库打开,你们需要什么就拿什么。”

    兵进及楼下,睿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睿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吴录)

    随后孙坚所部进入江陵城,王睿站在城上统计人数,突然发现了人群中的孙坚。王睿感到很吃惊,于是问孙坚说:“士兵们自己来讨赏,你吃穿不愁,为什么要混在他们中间?”

    孙坚回答说:“我奉朝廷的命令杀你。”

    王睿于是问道:“我犯了何罪?”

    孙坚回答说:“无知。”

    王睿听了大吃一惊,知道孙坚是欲加之罪,自己难逃一死,便向孙坚请求给自己一个体面的死法。孙坚考虑王睿是名士,还是自己的上司,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王睿吞金自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