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辽宁路的变迁_青岛_丝织厂_日本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辽宁路的变迁,辽宁路在青岛建置初期,还只是一条过往骡马车的土路。德占青岛后,将“峰台岭”(贮水山)改名毛尔提克山,在山上建了两个大贮水池,并修建了炮台。,,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将贮水山改称为若鹤町,把山下的这条路称作若鹤町一丁目,并进行了扩建。不久,街道周边成了日本人从商和居住的密集区域。,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接收政府是奉系的东北军,遂改为奉天路,1929年更名为辽宁路。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后又改为奉天路。抗战胜利后,1946年又恢复为辽宁路。 ,,辽宁路位于市北区西北部,条像镰刀似的路,东起台东一路,西南至热河路。全长2300多米。以泰山路交汇处为界,可分为东、南两段。,东段主要是工业区,解放前,大都是日资企业,如:东和油坊,解放后改为青岛植物油厂、长生集团等,1966年,该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瓶浓香花生油,并畅销海内外。,,青岛丝织厂,前身是铃木丝厂,由日本商人铃木格三郎于1917年独资创立,铃木丝厂位于当时的奉天路80号(辽宁路印染厂处),距离青岛港码头和铁路货场约两公里,运输较方便。,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伪统治下的青岛蚕丝业已有相当规模,当时,该厂拥有织机200余台,员工300多人,其工厂占据的地盘也扩展到了寿光路的东西两侧,北至辽宁路,南至登州路。,,前丝织厂旧址,日本人对工人十分刻薄,每天下班时搜身,上厕所领牌限时等。日本人投降撤离时施行破坏,丝织厂一度衰落。青岛解放后,丝织厂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接管,改为“山东丝织总厂”、“山东第一丝织厂”,1980年更名为青岛丝织厂,隶属市纺织局。,1979年,该厂工业总产值达4853万元,利润614.7万元。到了1985年,职工达两千多人,成为青岛纺织业的著名企业。90年代开始,丝织厂逐渐走向衰落。如今,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旧址了。,辽宁路上的青岛第三针织厂,前身是青岛第二针织厂的内衣车间。1978年,青岛针织行业结构调整。针二内衣车间划出,成立青岛第三针织厂,隶属青岛市纺织工业局。,,针织三厂旧址,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15金的好成绩,引发全民体育爱好热潮,运动服也随之在国内各大城市流行。这一年,青岛第三针织厂生产的“蓝天”牌运动装,夺得全国针织行业第一个国优金质奖,被纺织部列为达到国际水平的产品。“蓝天”运动装蜚声全国。,当时,“蓝天”牌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时髦的运动装,因供不应求,买套“蓝天”还得托关系,走后门。“蓝天”牌运动服装热,持续了十几年。那些年,针织三厂经济效益突出,全年工业总产值为5462万元,利税总额695.7万元。是全国27个大型针织厂经济效益最好的厂家之一。,,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阿迪、耐克之类世界名牌,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蓝天运动装逐渐萧条,进入21世纪,第三针织厂的厂房开始改造出租,2019年,老厂房被夷为了平地,盖起了新建筑,这里将成为市北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以前,辽宁路上还有瑞丰染织厂(青岛印染厂)、瑞丰酿造厂(青岛酿造总公司和酿造六厂)、三井油坊(现为青岛嘉里植物油厂)、三菱油房(后原址成为第三针织厂)、东洋印刷厂(青岛印刷厂)等。中资企业有青岛同泰橡胶厂、第二面粉厂等。,,(爆破中的厂房),青岛同泰橡胶厂位于辽宁路72号(宁海路口处).主要生产金鹿牌、骆驼牌自行车胎、手推车、摩托车、农机轮胎等,1932年,民族工商业者曹海泉、李俊亭等7人集资3万银元开办的,开始叫同泰胶皮厂等。,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强迫租借了工厂,改名三菱岛工厂。1945年日本投降,工厂收回。此时,同泰胶皮厂与烟台亿中公司合资,改名为同泰橡胶厂。,解放后,同泰橡胶厂迁至辽宁路现址,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同泰橡胶厂。工厂兴盛时,职工达3000多人,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149.7万元 。上世纪90年代末,产品逐渐萧条,工厂也渐渐湮没在变革的浪潮中,现厂房已拆除,此处成为正在筹建的 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的一部分,,第二面粉厂,以前叫恒兴面粉公司第二面粉厂,是中国商人宫世云1923年创办的,1929年易名为恒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时青岛市最大的面粉厂。,后将面粉厂卖给中国银行,更名为中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又多次易主,青岛解放后,改为国营青岛第二面粉厂,由市粮食局管辖,是粮油系统的标兵单位,现已搬迁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台东邮电局西侧,原山口路旁,有一个拉客的马车总站,在辽宁路与清和路的路口处,还有一个拉客小轿车的始发站,直接发往中山路。当时,这一带店铺林立、一家挨一家,房屋建筑主要是中式二层小楼和平房。,,较大的商铺有:自家酿酒的源盛栈酒馆,带舞厅的顺天馆酒家,大众化的杨氏饭馆等;有陈氏开的亚洲大药房,周氏医疗诊所、赵家针灸所,德生药铺等医疗卫生店铺;有卖米面油盐酱醋的小食品店、照像馆、麻将馆、货栈、磨房及专办丧事的扎纸彩铺等规模较小的商家。 ,解放后,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都成为国有企业,又陆续建立了青岛公交公司的电车公司、青岛球拍厂、青岛青岛第二粮库等,现在也大都搬迁、拆除了。,,(球拍厂),辽宁路南段是老市北区的繁华商业地段,商业气息由来已久。第一次日占时期,就开始成为日商集中的商业区。有经营汽车、矿产、化工、木材、棉花棉布进出口贸易的高桥商会;日商的青岛实业银行;经营木材的中村洋行、煤炭的东和公司、经营人造丝的源昌号等大大小小的公司、洋行、店铺几十家。,,(现在的小商品批发城),中国人开办的商业以经营棉花为主,有同和棉行、永泰棉行、瑞丰盛棉行、裕丰盛棉行、福顺成棉行等,有新泰元、鸿盛泰等鞋店,利丰、谦泰祥、福源恒等酱园,还有鑫成、裕盛德五金行、酒店乐和居等十几家商铺。 ,,(现在的科技街一角) ,解放后,辽宁路南段一直保持着商业条街的繁华景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临街的各式房屋几乎都被商家占据,行业齐全、门类繁多,商品丰富多彩,虽然没有大型的商场,但各类商店都设有门市部,是老市北区市民的购物中心。,当时,规模、影响较大的商家有:辽宁路百货商店、绸布呢绒商店、市北五金电器商店、化工店,辽宁路新华书店、副食品商店、土产店(在路的两侧圴有门市部),老字号的曙光美发厅及新时代理发店、青海路饭店、中华老字号的新时代照像馆及开明照像馆、天祥茶叶庄、青年商店,辽宁路粮店、广州饭店、市北工商银行黄台路储蓄所、辽宁路邮电局、1950年开业的国营人民药房,以及市北区医院(青岛肛肠医院)等,闻名岛城的贮水山公园正门也在辽宁路上。,,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商店、副食品店都是热门行业,记得我一位初中同学在辽宁路食品店担任经理,同学间经常有人找他“走后门”,买一、两瓶白酒。,,辽宁路的建筑、布局也颇具风格。东段除了厂房和围墙外,都是中式的二层小楼、平瓦房 的小店铺或居民住宅。南段的建筑风格多式多样,以日式居多,也有少量的中、欧式建筑。,街区的房屋布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一条路的交叉口处的两侧房屋,在切面处均开有门面店铺,使前后左右的街道、商铺前后呼应、相互交融,这是辽宁路人气聚集、商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时小鲍岛地域街道风格的显现。 ,多年来,辽宁路不但是繁华的商业街,还是岛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干道。日本二次占领时,岛城仅有五条公交线路,其中就有始发汇泉站点的辽宁路。,,如今的辽宁路,已经旧貌换新颜了,日式小楼早已拆除殆尽,不见了踪影。那些生产企业有的搬迁,有的改建为商业市场,商贸建筑此起彼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专业化的大型商场取代了小型店铺,科技街、天幕城、电子信息城、百脑汇、颐中银街、颐高数码广场、中新商厦、中防文化城等。,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商业项目占领了辽宁路,科技产业与人文商业初具规模,至今道路两侧还有诸多的大型建筑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一条繁华纷呈的现代化大道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辽宁路,是一条百年老街,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昔日的模样,过去的陈年轶事,随着旧建筑的拆除,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路没有消失,作为历史,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本文发表于2018年3月8日,有改动) ,

    原标题:辽宁路的变迁

    辽宁路在青岛建置初期,还只是一条过往骡马车的土路。德占青岛后,将“峰台岭”(贮水山)改名毛尔提克山,在山上建了两个大贮水池,并修建了炮台。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将贮水山改称为若鹤町,把山下的这条路称作若鹤町一丁目,并进行了扩建。不久,街道周边成了日本人从商和居住的密集区域。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接收政府是奉系的东北军,遂改为奉天路,1929年更名为辽宁路。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后又改为奉天路。抗战胜利后,1946年又恢复为辽宁路。

    辽宁路位于市北区西北部,条像镰刀似的路,东起台东一路,西南至热河路。全长2300多米。以泰山路交汇处为界,可分为东、南两段。

    东段主要是工业区,解放前,大都是日资企业,如:东和油坊,解放后改为青岛植物油厂、长生集团等,1966年,该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瓶浓香花生油,并畅销海内外。

    青岛丝织厂,前身是铃木丝厂,由日本商人铃木格三郎于1917年独资创立,铃木丝厂位于当时的奉天路80号(辽宁路印染厂处),距离青岛港码头和铁路货场约两公里,运输较方便。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伪统治下的青岛蚕丝业已有相当规模,当时,该厂拥有织机200余台,员工300多人,其工厂占据的地盘也扩展到了寿光路的东西两侧,北至辽宁路,南至登州路。

    前丝织厂旧址

    日本人对工人十分刻薄,每天下班时搜身,上厕所领牌限时等。日本人投降撤离时施行破坏,丝织厂一度衰落。青岛解放后,丝织厂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生产部接管,改为“山东丝织总厂”、“山东第一丝织厂”,1980年更名为青岛丝织厂,隶属市纺织局。

    1979年,该厂工业总产值达4853万元,利润614.7万元。到了1985年,职工达两千多人,成为青岛纺织业的著名企业。90年代开始,丝织厂逐渐走向衰落。如今,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旧址了。

    辽宁路上的青岛第三针织厂,前身是青岛第二针织厂的内衣车间。1978年,青岛针织行业结构调整。针二内衣车间划出,成立青岛第三针织厂,隶属青岛市纺织工业局。

    针织三厂旧址

    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15金的好成绩,引发全民体育爱好热潮,运动服也随之在国内各大城市流行。这一年,青岛第三针织厂生产的“蓝天”牌运动装,夺得全国针织行业第一个国优金质奖,被纺织部列为达到国际水平的产品。“蓝天”运动装蜚声全国。

    当时,“蓝天”牌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时髦的运动装,因供不应求,买套“蓝天”还得托关系,走后门。“蓝天”牌运动服装热,持续了十几年。那些年,针织三厂经济效益突出,全年工业总产值为5462万元,利税总额695.7万元。是全国27个大型针织厂经济效益最好的厂家之一。

    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阿迪、耐克之类世界名牌,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蓝天运动装逐渐萧条,进入21世纪,第三针织厂的厂房开始改造出租,2019年,老厂房被夷为了平地,盖起了新建筑,这里将成为市北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以前,辽宁路上还有瑞丰染织厂(青岛印染厂)、瑞丰酿造厂(青岛酿造总公司和酿造六厂)、三井油坊(现为青岛嘉里植物油厂)、三菱油房(后原址成为第三针织厂)、东洋印刷厂(青岛印刷厂)等。中资企业有青岛同泰橡胶厂、第二面粉厂等。

    (爆破中的厂房)

    青岛同泰橡胶厂位于辽宁路72号(宁海路口处).主要生产金鹿牌、骆驼牌自行车胎、手推车、摩托车、农机轮胎等,1932年,民族工商业者曹海泉、李俊亭等7人集资3万银元开办的,开始叫同泰胶皮厂等。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强迫租借了工厂,改名三菱岛工厂。1945年日本投降,工厂收回。此时,同泰胶皮厂与烟台亿中公司合资,改名为同泰橡胶厂。

    解放后,同泰橡胶厂迁至辽宁路现址,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同泰橡胶厂。工厂兴盛时,职工达3000多人,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149.7万元 。上世纪90年代末,产品逐渐萧条,工厂也渐渐湮没在变革的浪潮中,现厂房已拆除,此处成为正在筹建的 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的一部分

    第二面粉厂,以前叫恒兴面粉公司第二面粉厂,是中国商人宫世云1923年创办的,1929年易名为恒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时青岛市最大的面粉厂。

    后将面粉厂卖给中国银行,更名为中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又多次易主,青岛解放后,改为国营青岛第二面粉厂,由市粮食局管辖,是粮油系统的标兵单位,现已搬迁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台东邮电局西侧,原山口路旁,有一个拉客的马车总站,在辽宁路与清和路的路口处,还有一个拉客小轿车的始发站,直接发往中山路。当时,这一带店铺林立、一家挨一家,房屋建筑主要是中式二层小楼和平房。

    较大的商铺有:自家酿酒的源盛栈酒馆,带舞厅的顺天馆酒家,大众化的杨氏饭馆等;有陈氏开的亚洲大药房,周氏医疗诊所、赵家针灸所,德生药铺等医疗卫生店铺;有卖米面油盐酱醋的小食品店、照像馆、麻将馆、货栈、磨房及专办丧事的扎纸彩铺等规模较小的商家。

    解放后,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都成为国有企业,又陆续建立了青岛公交公司的电车公司、青岛球拍厂、青岛青岛第二粮库等,现在也大都搬迁、拆除了。

    (球拍厂)

    辽宁路南段是老市北区的繁华商业地段,商业气息由来已久。第一次日占时期,就开始成为日商集中的商业区。有经营汽车、矿产、化工、木材、棉花棉布进出口贸易的高桥商会;日商的青岛实业银行;经营木材的中村洋行、煤炭的东和公司、经营人造丝的源昌号等大大小小的公司、洋行、店铺几十家。

    (现在的小商品批发城)

    中国人开办的商业以经营棉花为主,有同和棉行、永泰棉行、瑞丰盛棉行、裕丰盛棉行、福顺成棉行等,有新泰元、鸿盛泰等鞋店,利丰、谦泰祥、福源恒等酱园,还有鑫成、裕盛德五金行、酒店乐和居等十几家商铺。

    (现在的科技街一角)

    解放后,辽宁路南段一直保持着商业条街的繁华景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临街的各式房屋几乎都被商家占据,行业齐全、门类繁多,商品丰富多彩,虽然没有大型的商场,但各类商店都设有门市部,是老市北区市民的购物中心。

    当时,规模、影响较大的商家有:辽宁路百货商店、绸布呢绒商店、市北五金电器商店、化工店,辽宁路新华书店、副食品商店、土产店(在路的两侧圴有门市部),老字号的曙光美发厅及新时代理发店、青海路饭店、中华老字号的新时代照像馆及开明照像馆、天祥茶叶庄、青年商店,辽宁路粮店、广州饭店、市北工商银行黄台路储蓄所、辽宁路邮电局、1950年开业的国营人民药房,以及市北区医院(青岛肛肠医院)等,闻名岛城的贮水山公园正门也在辽宁路上。

    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商店、副食品店都是热门行业,记得我一位初中同学在辽宁路食品店担任经理,同学间经常有人找他“走后门”,买一、两瓶白酒。

    辽宁路的建筑、布局也颇具风格。东段除了厂房和围墙外,都是中式的二层小楼、平瓦房 的小店铺或居民住宅。南段的建筑风格多式多样,以日式居多,也有少量的中、欧式建筑。

    街区的房屋布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一条路的交叉口处的两侧房屋,在切面处均开有门面店铺,使前后左右的街道、商铺前后呼应、相互交融,这是辽宁路人气聚集、商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时小鲍岛地域街道风格的显现。

    多年来,辽宁路不但是繁华的商业街,还是岛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干道。日本二次占领时,岛城仅有五条公交线路,其中就有始发汇泉站点的辽宁路。

    如今的辽宁路,已经旧貌换新颜了,日式小楼早已拆除殆尽,不见了踪影。那些生产企业有的搬迁,有的改建为商业市场,商贸建筑此起彼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专业化的大型商场取代了小型店铺,科技街、天幕城、电子信息城、百脑汇、颐中银街、颐高数码广场、中新商厦、中防文化城等。

    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商业项目占领了辽宁路,科技产业与人文商业初具规模,至今道路两侧还有诸多的大型建筑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一条繁华纷呈的现代化大道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辽宁路,是一条百年老街,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昔日的模样,过去的陈年轶事,随着旧建筑的拆除,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路没有消失,作为历史,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本文发表于2018年3月8日,有改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