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第一家族: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依然兴盛不衰,如今祖宅堪比皇宫_孔子_孔府_曲阜市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中国第一家族: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依然兴盛不衰,如今祖宅堪比皇宫,,山东曲阜市明故城内的曲阜衍圣公府(俗称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孙居住的府第,有“天下第一家”美誉。可以说在如今的中国,没有哪一个家族能与孔氏家族相比,这个家族在历经两千五百年依旧兴盛不衰。,小编认为可以把孔氏家族称之为“中国第一家族”。在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和孔林在当地被称为“三孔”,其中孔府名气最大。,,孔府刚开始规模很小,但经过不断的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堪比明清北京皇宫的庞大院落。当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们在参观孔府后,感叹道,“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是包括152座殿堂的古建筑群。它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扬儒学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思想基础。封建统治者在尊崇孔子的同时,也会对孔子的子孙们进行大加赏赐,特别自汉代之后,孔子后裔就受封为世袭贵族,从封君到封侯,等级各异,名目繁多,实属罕见。,据说孔氏家族有一条家规,即使不能随意起名,必须严格按照皇帝御赐的行辈来取名。为了保证辈分不混乱,孔府曾专门制定发布了《孔氏辈分告示》,在告示中这样写道,,,“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1985年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时,当时仅曲阜孔氏后裔就有男女十万余众,占全市总人口的20.5%,单单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孔氏是个人口众多,庞大的古老家族。目前的孔氏家族已经传到了第七十五代孔祥林这里。,,孔祥林曾谈及孔式家族兴盛不衰的原因是,他表示家族一直秉承“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的祖训。孔祥林还表示,“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各种纷争,就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孔子的教诲。因此现今社会需要重新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而这其中就包含优秀的家风家训。” ,

    原标题:中国第一家族: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依然兴盛不衰,如今祖宅堪比皇宫

    山东曲阜市明故城内的曲阜衍圣公府(俗称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孙居住的府第,有“天下第一家”美誉。可以说在如今的中国,没有哪一个家族能与孔氏家族相比,这个家族在历经两千五百年依旧兴盛不衰。

    小编认为可以把孔氏家族称之为“中国第一家族”。在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和孔林在当地被称为“三孔”,其中孔府名气最大。

    孔府刚开始规模很小,但经过不断的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堪比明清北京皇宫的庞大院落。当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们在参观孔府后,感叹道,“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是包括152座殿堂的古建筑群。它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扬儒学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思想基础。封建统治者在尊崇孔子的同时,也会对孔子的子孙们进行大加赏赐,特别自汉代之后,孔子后裔就受封为世袭贵族,从封君到封侯,等级各异,名目繁多,实属罕见。

    据说孔氏家族有一条家规,即使不能随意起名,必须严格按照皇帝御赐的行辈来取名。为了保证辈分不混乱,孔府曾专门制定发布了《孔氏辈分告示》,在告示中这样写道,

    “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1985年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时,当时仅曲阜孔氏后裔就有男女十万余众,占全市总人口的20.5%,单单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孔氏是个人口众多,庞大的古老家族。目前的孔氏家族已经传到了第七十五代孔祥林这里。

    孔祥林曾谈及孔式家族兴盛不衰的原因是,他表示家族一直秉承“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的祖训。孔祥林还表示,“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各种纷争,就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孔子的教诲。因此现今社会需要重新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而这其中就包含优秀的家风家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