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是谁?这句话怎么来的?_周顗_王敦_叛乱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是谁?这句话怎么来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流传了很久。这个典故是什么?伯仁又是谁?,,周顗,字伯仁,晋朝的名士、大臣,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他神采俊秀,少年时便已经有很高的声誉了。后来,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官拜秘书郎。元帝司马睿刚到江东时,邀请出任周顗军谘祭酒。虽然他有才华,但不擅长带兵作战。他率军刚到州中,建平流民傅密等人就发生了叛乱,迎接蜀地贼人杜弢入境。面对叛乱,周顗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非常狼狈,后陶侃派遣部将吴寄率兵前来救援,才得以脱险。,随后,周顗去投奔了豫章的王敦,被收留。不久,元帝召他回建康,重新启用他,再次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周顗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遭到了弹劾。加上门生伤人牵连到了他,被免去了官职。318年,朝廷再次启用他,让他担任太子少傅,兼任吏部尚书。周顗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便上书推辞。可朝廷觉得他能担此大任,让他不要谦虚和推辞了,他才答应。,,永昌元年正月,东晋权臣王敦在武昌起兵,有人劝说元帝将王氏族人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害怕自己被牵连,每天带着族人跪在宫阙外请罪。一天,恰好好友周顗进宫,他对好友说:“伯仁,我家这几百人的性命可全靠你了啊!”周顗没有说什么,甚至都没看他一眼就进宫见皇上了。他对元帝说王导这人忠君爱国,希望皇上不要错杀忠良。皇上一向很敬重和喜爱他,采纳了他的建议,还留他喝酒。他一高兴,又多喝了几杯。,,出宫时,王导急于知道情况,大声呼喊周顗,没有得到回应。他只听见周顗对身边的人说:“我要杀了那些叛乱的人,换个大官当当。”王导误以为周顗不救自己,还落井下石,因此怨恨上了他。出宫后,周顗又上书朝廷说不能杀王导,这一切王导都不知道,从而导致了他被杀害。当王敦的叛军进入建康,问王导如何处理周顗,是给他高官还是杀了他,王导都不说话,也不发表意见。于是,王敦就派人抓了周顗,杀掉了他。,叛乱平定后,王导整理以前的奏折时,发现了当初周顗为救自己所写的折子,言辞非常感人、恳切。看完后,他痛哭流涕,非常后悔。回家,他对儿子们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在幽冥之中,我愧对周顗这样的良友啊!”这便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来历。,,周顗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被杀后,王敦还派人抄了周家,发现周家没有什么财物,只有旧棉絮、酒和大米。其他大臣都很佩服周顗的廉洁。王敦死后,朝廷追赠周顗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以少牢之礼致祭。 ,

    原标题:“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是谁?这句话怎么来的?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流传了很久。这个典故是什么?伯仁又是谁?

    周顗,字伯仁,晋朝的名士、大臣,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他神采俊秀,少年时便已经有很高的声誉了。后来,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官拜秘书郎。元帝司马睿刚到江东时,邀请出任周顗军谘祭酒。虽然他有才华,但不擅长带兵作战。他率军刚到州中,建平流民傅密等人就发生了叛乱,迎接蜀地贼人杜弢入境。面对叛乱,周顗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非常狼狈,后陶侃派遣部将吴寄率兵前来救援,才得以脱险。

    随后,周顗去投奔了豫章的王敦,被收留。不久,元帝召他回建康,重新启用他,再次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周顗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遭到了弹劾。加上门生伤人牵连到了他,被免去了官职。318年,朝廷再次启用他,让他担任太子少傅,兼任吏部尚书。周顗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便上书推辞。可朝廷觉得他能担此大任,让他不要谦虚和推辞了,他才答应。

    永昌元年正月,东晋权臣王敦在武昌起兵,有人劝说元帝将王氏族人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害怕自己被牵连,每天带着族人跪在宫阙外请罪。一天,恰好好友周顗进宫,他对好友说:“伯仁,我家这几百人的性命可全靠你了啊!”周顗没有说什么,甚至都没看他一眼就进宫见皇上了。他对元帝说王导这人忠君爱国,希望皇上不要错杀忠良。皇上一向很敬重和喜爱他,采纳了他的建议,还留他喝酒。他一高兴,又多喝了几杯。

    出宫时,王导急于知道情况,大声呼喊周顗,没有得到回应。他只听见周顗对身边的人说:“我要杀了那些叛乱的人,换个大官当当。”王导误以为周顗不救自己,还落井下石,因此怨恨上了他。出宫后,周顗又上书朝廷说不能杀王导,这一切王导都不知道,从而导致了他被杀害。当王敦的叛军进入建康,问王导如何处理周顗,是给他高官还是杀了他,王导都不说话,也不发表意见。于是,王敦就派人抓了周顗,杀掉了他。

    叛乱平定后,王导整理以前的奏折时,发现了当初周顗为救自己所写的折子,言辞非常感人、恳切。看完后,他痛哭流涕,非常后悔。回家,他对儿子们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在幽冥之中,我愧对周顗这样的良友啊!”这便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来历。

    周顗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被杀后,王敦还派人抄了周家,发现周家没有什么财物,只有旧棉絮、酒和大米。其他大臣都很佩服周顗的廉洁。王敦死后,朝廷追赠周顗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以少牢之礼致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