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明清皇陵都葬有哪些人?_陵区_陵墓_中国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明清皇陵都葬有哪些人?,明清皇陵是埋葬明清两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建筑群,主要分布在河北、湖北、北京、江苏和辽宁,主要包括明显陵、清东陵、清西、明十三陵、明孝陵和清福陵、昭陵、永陵。这些建筑的格局保存完整,反映了皇家陵寝的原貌。规模大、气势磅礴是皇家陵寝的最大特色。,,明显陵位于湖北省中部钟祥市东郊的松林山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后的合葬墓。明显陵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完工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历时47年,整个陵园面积183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明公代帝王陵寝之一。陵园的结构是一陵两寝,是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的。,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的西南,西距北京125千米,是一座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群。它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陵区共有陵寝14座,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嫔陵5座,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在此安葬,还有14个皇后,136个妃、嫔及中国近代的慈禧太后安葬在这里。可见清东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后妃陵墓群。,,清东陵自昌瑞山南麓各依山势东西排开,整个陵区四山环绕,气势雄伟。各陵区的水汇集于此,直浮陵口,水流急湍。陵区幅员辽阔,整个陵区以昌瑞山顶明长城为界分两部分。清东陵的选址设计,在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都经过周密的测试,布局结构十分考究。陵墓高低参差,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的森严等级,又有严谨的科学艺术性。陵区由大小不等的多座单体建筑组成,有殿宇、宫墙、宝城等一组建筑群。清东陵地面建筑富丽堂皇,地下还藏有大量的殉葬品,价值连城。,,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15千米处的永宁山下,距北京120多千米,东起梁格庄,西至紫荆关,南自大雁桥,北止厅峰岭,是清代帝王两大陵寝之一。清西陵陵区规模宏大,陵园建筑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其周界约100千米。清西陵陵区内有4座帝陵,3座后陵,3座妃园寝,4座王公、公主园寝,这4座陵寝中葬着76人。其中帝陵最大,后陵次之,园寝再次之。,,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的西北郊,是明朝帝陵的最大群体。明代的朱棣即位后有意迁都北京,所以永乐五年(1407)皇后徐氏病逝后,朱棣将陵址选在昌平县黄土山,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建造了长陵。此后,又有十二帝的陵墓建在长陵左右,形成了一处建筑宏伟的陵寝区域,世称明十三陵。,,位于辽宁的永陵、照陵、福陵,惯称之为盛京三陵,也称东北三陵,是开创清朝皇室基业的祖先的陵墓。盛京三陵加上清东陵、清西陵,构成了一组完整的清朝帝陵体系,清朝的历史浓缩其中。,,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朝按照帝王的要求精心规划营建而成的。它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以及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社会风习,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精华。 ,

    原标题:明清皇陵都葬有哪些人?

    明清皇陵是埋葬明清两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建筑群,主要分布在河北、湖北、北京、江苏和辽宁,主要包括明显陵、清东陵、清西、明十三陵、明孝陵和清福陵、昭陵、永陵。这些建筑的格局保存完整,反映了皇家陵寝的原貌。规模大、气势磅礴是皇家陵寝的最大特色。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中部钟祥市东郊的松林山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后的合葬墓。明显陵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完工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历时47年,整个陵园面积183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明公代帝王陵寝之一。陵园的结构是一陵两寝,是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的。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的西南,西距北京125千米,是一座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群。它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陵区共有陵寝14座,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嫔陵5座,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在此安葬,还有14个皇后,136个妃、嫔及中国近代的慈禧太后安葬在这里。可见清东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后妃陵墓群。

    清东陵自昌瑞山南麓各依山势东西排开,整个陵区四山环绕,气势雄伟。各陵区的水汇集于此,直浮陵口,水流急湍。陵区幅员辽阔,整个陵区以昌瑞山顶明长城为界分两部分。清东陵的选址设计,在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都经过周密的测试,布局结构十分考究。陵墓高低参差,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的森严等级,又有严谨的科学艺术性。陵区由大小不等的多座单体建筑组成,有殿宇、宫墙、宝城等一组建筑群。清东陵地面建筑富丽堂皇,地下还藏有大量的殉葬品,价值连城。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15千米处的永宁山下,距北京120多千米,东起梁格庄,西至紫荆关,南自大雁桥,北止厅峰岭,是清代帝王两大陵寝之一。清西陵陵区规模宏大,陵园建筑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其周界约100千米。清西陵陵区内有4座帝陵,3座后陵,3座妃园寝,4座王公、公主园寝,这4座陵寝中葬着76人。其中帝陵最大,后陵次之,园寝再次之。

    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的西北郊,是明朝帝陵的最大群体。明代的朱棣即位后有意迁都北京,所以永乐五年(1407)皇后徐氏病逝后,朱棣将陵址选在昌平县黄土山,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建造了长陵。此后,又有十二帝的陵墓建在长陵左右,形成了一处建筑宏伟的陵寝区域,世称明十三陵。

    位于辽宁的永陵、照陵、福陵,惯称之为盛京三陵,也称东北三陵,是开创清朝皇室基业的祖先的陵墓。盛京三陵加上清东陵、清西陵,构成了一组完整的清朝帝陵体系,清朝的历史浓缩其中。

    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朝按照帝王的要求精心规划营建而成的。它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以及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社会风习,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精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