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北京地名历史:公主坟儿_乾隆_刘墉_大院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北京地名历史:公主坟儿,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北京地名儿历史:说说公主坟儿。实际上北京叫公主坟的地方特别多(加上八王坟、索家坟等等“坟”就更多了),不过说起别的“公主坟”多要加上前缀,比如朝阳大山子公主坟、房山公主坟、长辛店公主坟等等,不然人家不知道您说的是哪儿。只有一个不用加前缀,一说“公主坟儿”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哪儿,那必须是海淀公主坟、也就是三环路上那个、即新兴桥、城乡贸易中心那块儿。,,这里埋没埋过公主呢?这就有点儿废话了,没埋过还叫坟吗?但埋的是哪位公主就众说纷纭了:有乾隆义女说、金泰之妻说,还有奇女孔四贞说。咱从后往前挨个儿简述一下:孔四贞为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幼时曾为吴三桂养女。皇太极时期孔有德受封恭顺王,顺治年间因镇压反清势力有功而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李定国军破桂林,孔有德兵败自杀,其女孔四贞被顺治之母(即孝庄)收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她也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死后就葬在这里。,,传说金泰是汉人、从小被满族人收养,后因参军立功被封为元帅。一次游园时与某位公主相遇,一见钟情。但是清初有规定:满汉不得通婚,因此遭到朝中老臣反对,金泰也被流放。后来金泰因贫苦劳累而病重,临死前给公主写信,说见信时他已不在人世了。公主见信后悲痛欲绝、服毒自尽,皇帝将公主葬在了北京西郊。,,流传最广的是乾隆义女说:有一回乾隆带着刘墉和珅微服出游,结果出城没多远儿乾隆就又累又饿、走不动了。只好到附近村庄一户人家休息“借”饭。这家只有父女二人,老者慈眉善目,小姑娘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十分清秀可爱。乾隆一高兴就将女孩儿认为干闺女,还留下信物,说以后如遇急难可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刘墉一听要露馅儿,赶紧接过来:“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皇家大院。”,,几年后北京遇灾荒,父女俩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到进城去找姑娘的干爹,可是找遍北京城也没找到“黄家大院”。姑娘急要到护城河寻短见,正巧碰上遛弯儿的刘墉,爷儿俩这才知道那位爷敢情是皇上!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见乾隆,乾隆早把此事忘的一干二净。当初顺口一说,没想到如今真的找来了,又有信物为证,不认不行,就把父女俩留在皇城。结果发现皇家的繁文褥节多得要命,周围又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大都势利眼,连惊带吓,父女二人相继得病去世。,,乾隆原想将他们草草掩埋,可是刘墉说:公主虽不是万岁亲生,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草草葬了有失皇家体面。乾隆无奈,只好按公主待遇把姑娘葬在了她的家乡——王佐村。从此村里多了一座大坟,慢慢就被叫成了公主坟,人们反而淡忘了原名。其实这三版都是民间传说,不过根据这些故事还衍生了文艺作品,据说当年琼先生路过公主坟,听说了这些民间故事后,回去就写了一部小说,后来还拍成了电视剧,红火了好一阵儿,也捧红了好几位演员,叫《还珠格格》。,,实际此地确实曾叫王佐村,也真的有公主坟,而且还是两座。至于墓主身份,早在1965年因为修地铁而迁坟时,文物部门就进行了挖掘和考证,谜底早已揭开了: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女儿的“公主坟”;一东一西,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为嘉庆第三女;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俩人死的时候都不大,一个三十一、一个二十八,都已出嫁,按清朝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夫家祖坟,必须另建坟莹,故此埋葬于西郊,这也是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的原因。,,公主坟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并广植树木。1965年挖掘时发现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坟墓迁走,但保留了大量红松、白皮松、古柏、和古槐,并在原地建环岛,环岛上面辟为街心公园,东部还有音乐喷泉。周围有城乡贸易中心、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及电视塔)、军博、京西宾馆、华鹰饭店、北京一商局针织批发市场等,商业十分发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后从公主坟开始、一路向西建了很多大院儿。那些大院儿里长大的孩子也存在着“鄙视链”,均以“我们那院儿在公主坟儿” 为荣、“你们那院儿都快到石景山了”。因为空军大院在公主坟,位列头一个。这是因为解放前咱们在飞机上吃过亏,所以建国后十分重视空军,排在了第一位。,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原标题:北京地名历史:公主坟儿

    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北京地名儿历史:说说公主坟儿。实际上北京叫公主坟的地方特别多(加上八王坟、索家坟等等“坟”就更多了),不过说起别的“公主坟”多要加上前缀,比如朝阳大山子公主坟、房山公主坟、长辛店公主坟等等,不然人家不知道您说的是哪儿。只有一个不用加前缀,一说“公主坟儿”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哪儿,那必须是海淀公主坟、也就是三环路上那个、即新兴桥、城乡贸易中心那块儿。

    这里埋没埋过公主呢?这就有点儿废话了,没埋过还叫坟吗?但埋的是哪位公主就众说纷纭了:有乾隆义女说、金泰之妻说,还有奇女孔四贞说。咱从后往前挨个儿简述一下:孔四贞为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幼时曾为吴三桂养女。皇太极时期孔有德受封恭顺王,顺治年间因镇压反清势力有功而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李定国军破桂林,孔有德兵败自杀,其女孔四贞被顺治之母(即孝庄)收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她也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死后就葬在这里。

    传说金泰是汉人、从小被满族人收养,后因参军立功被封为元帅。一次游园时与某位公主相遇,一见钟情。但是清初有规定:满汉不得通婚,因此遭到朝中老臣反对,金泰也被流放。后来金泰因贫苦劳累而病重,临死前给公主写信,说见信时他已不在人世了。公主见信后悲痛欲绝、服毒自尽,皇帝将公主葬在了北京西郊。

    流传最广的是乾隆义女说:有一回乾隆带着刘墉和珅微服出游,结果出城没多远儿乾隆就又累又饿、走不动了。只好到附近村庄一户人家休息“借”饭。这家只有父女二人,老者慈眉善目,小姑娘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十分清秀可爱。乾隆一高兴就将女孩儿认为干闺女,还留下信物,说以后如遇急难可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刘墉一听要露馅儿,赶紧接过来:“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北京遇灾荒,父女俩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到进城去找姑娘的干爹,可是找遍北京城也没找到“黄家大院”。姑娘急要到护城河寻短见,正巧碰上遛弯儿的刘墉,爷儿俩这才知道那位爷敢情是皇上!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见乾隆,乾隆早把此事忘的一干二净。当初顺口一说,没想到如今真的找来了,又有信物为证,不认不行,就把父女俩留在皇城。结果发现皇家的繁文褥节多得要命,周围又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大都势利眼,连惊带吓,父女二人相继得病去世。

    乾隆原想将他们草草掩埋,可是刘墉说:公主虽不是万岁亲生,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草草葬了有失皇家体面。乾隆无奈,只好按公主待遇把姑娘葬在了她的家乡——王佐村。从此村里多了一座大坟,慢慢就被叫成了公主坟,人们反而淡忘了原名。其实这三版都是民间传说,不过根据这些故事还衍生了文艺作品,据说当年琼先生路过公主坟,听说了这些民间故事后,回去就写了一部小说,后来还拍成了电视剧,红火了好一阵儿,也捧红了好几位演员,叫《还珠格格》。

    实际此地确实曾叫王佐村,也真的有公主坟,而且还是两座。至于墓主身份,早在1965年因为修地铁而迁坟时,文物部门就进行了挖掘和考证,谜底早已揭开了: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女儿的“公主坟”;一东一西,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为嘉庆第三女;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俩人死的时候都不大,一个三十一、一个二十八,都已出嫁,按清朝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夫家祖坟,必须另建坟莹,故此埋葬于西郊,这也是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的原因。

    公主坟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并广植树木。1965年挖掘时发现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坟墓迁走,但保留了大量红松、白皮松、古柏、和古槐,并在原地建环岛,环岛上面辟为街心公园,东部还有音乐喷泉。周围有城乡贸易中心、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及电视塔)、军博、京西宾馆、华鹰饭店、北京一商局针织批发市场等,商业十分发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后从公主坟开始、一路向西建了很多大院儿。那些大院儿里长大的孩子也存在着“鄙视链”,均以“我们那院儿在公主坟儿” 为荣、“你们那院儿都快到石景山了”。因为空军大院在公主坟,位列头一个。这是因为解放前咱们在飞机上吃过亏,所以建国后十分重视空军,排在了第一位。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