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状元县”休宁发现北宋状元墓遗址_苏易简_溪口镇_休宁县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中国状元县”休宁发现北宋状元墓遗址,4月18日,笔者从休宁县有关部门获悉,经过该县部分文史人员前期田野调查和认真考证,初步确认在该县溪口镇发现北宋状元苏易简墓遗址。 ,,苏易简(958年—996年),字太简,四川铜山(今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状元,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聪颖,才华横溢,为官清廉,秉公无私,以文章著于世,著有《文房四宝》《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传世;工书法,存世书迹有《家摹本兰亭》等。历史上,苏易简和两个孙子苏舜钦、苏舜元,被人称为“铜山三苏”,与“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相媲美。,今年3月,休宁籍芜湖市民苏心贵给休宁县有关部门写信,希望将位于该县溪口镇新安苏姓始迁祖、北宋状元苏易简墓进行修缮,以便苏氏寻根问祖。他们已于2018年12月来过溪口寻过根。,为慎重起见,该县政协文史委委托省徽学会会员、县作协主席汪红兴等人在溪口镇进行调查考证,一行人员走访附近乡村老人,并于4月11日翻山越岭,在村民吴立新等人带领下,深入该镇古地名为“渔梁”大溪背处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明代《新安苏氏族谱》的墓图以及当地村民的指认,初步确认该墓即为苏易简墓遗址。墓坐南朝西北,占地300多平方米,墓穴遭破坏,尚有墓托、三层拜台、拜堂等存在,现场遗留了部分残砖断石。,明成化年间,休宁学者苏大历十六载心血,编成《新安苏氏族谱》,考证严谨,史料丰富,谱中苏大特地撰文《易简公来新安考》一文,指出易简公之所以迁到休宁,是因为其子苏寿来歙州担任太守,慕休宁山水之胜,最初迁到双溪口(即今休宁上溪口)。谱中明确记载:参政公墓,在休邑西十三都上溪口,係在字一千一百四十一号内,取二十步,佥西南隅苏孟善户,士名渔矶,旧名戴家园穴,在上溪口之西南,有苏公钓鱼矶、苏公堤等。前临大溪,筑土为墩,遮去水,名千工墩,旁有庙,士人祀之,今废。从记载可以看出明代墓穴还是完好的,后代一直有人祭拜。该县县城及回口等地苏姓后裔均来自该派。只是近几十年墓穴荒废。,为此,考证人员还在休宁县委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查到道光年间《休宁县志》,县志中也有苏易简的有关明确记载。清代《徽州府志》以及《休宁名族志》都有记载。证实了官方与民间的记载是吻合的。,深耕徽州文化四十余载的黄山市社科联原主席陈平民先生,也对相关史料进行考证,确认史料翔实,遗址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苏氏后裔、易简公38世孙苏心贵等人,也对这一考证结果予以确认。据其介绍,易简公后裔目前遍布全国有20多万人。,休宁县以一县出19个状元而冠绝天下。苏易简虽不是休宁人,而随其子苏寿墓迁于此,开创了新安苏氏,成为名门望族。这一状元墓遗址发现,进一步丰富该县状元文化地面遗存景观,对做大状元文化品牌和发展寻根旅游,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汪红兴),来源:中安在线 ,

    原标题:“中国状元县”休宁发现北宋状元墓遗址

    4月18日,笔者从休宁县有关部门获悉,经过该县部分文史人员前期田野调查和认真考证,初步确认在该县溪口镇发现北宋状元苏易简墓遗址。

    苏易简(958年—996年),字太简,四川铜山(今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状元,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出身书香门第,少年聪颖,才华横溢,为官清廉,秉公无私,以文章著于世,著有《文房四宝》《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传世;工书法,存世书迹有《家摹本兰亭》等。历史上,苏易简和两个孙子苏舜钦、苏舜元,被人称为“铜山三苏”,与“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相媲美。

    今年3月,休宁籍芜湖市民苏心贵给休宁县有关部门写信,希望将位于该县溪口镇新安苏姓始迁祖、北宋状元苏易简墓进行修缮,以便苏氏寻根问祖。他们已于2018年12月来过溪口寻过根。

    为慎重起见,该县政协文史委委托省徽学会会员、县作协主席汪红兴等人在溪口镇进行调查考证,一行人员走访附近乡村老人,并于4月11日翻山越岭,在村民吴立新等人带领下,深入该镇古地名为“渔梁”大溪背处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明代《新安苏氏族谱》的墓图以及当地村民的指认,初步确认该墓即为苏易简墓遗址。墓坐南朝西北,占地300多平方米,墓穴遭破坏,尚有墓托、三层拜台、拜堂等存在,现场遗留了部分残砖断石。

    明成化年间,休宁学者苏大历十六载心血,编成《新安苏氏族谱》,考证严谨,史料丰富,谱中苏大特地撰文《易简公来新安考》一文,指出易简公之所以迁到休宁,是因为其子苏寿来歙州担任太守,慕休宁山水之胜,最初迁到双溪口(即今休宁上溪口)。谱中明确记载:参政公墓,在休邑西十三都上溪口,係在字一千一百四十一号内,取二十步,佥西南隅苏孟善户,士名渔矶,旧名戴家园穴,在上溪口之西南,有苏公钓鱼矶、苏公堤等。前临大溪,筑土为墩,遮去水,名千工墩,旁有庙,士人祀之,今废。从记载可以看出明代墓穴还是完好的,后代一直有人祭拜。该县县城及回口等地苏姓后裔均来自该派。只是近几十年墓穴荒废。

    为此,考证人员还在休宁县委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查到道光年间《休宁县志》,县志中也有苏易简的有关明确记载。清代《徽州府志》以及《休宁名族志》都有记载。证实了官方与民间的记载是吻合的。

    深耕徽州文化四十余载的黄山市社科联原主席陈平民先生,也对相关史料进行考证,确认史料翔实,遗址与文献记载相吻合。

    苏氏后裔、易简公38世孙苏心贵等人,也对这一考证结果予以确认。据其介绍,易简公后裔目前遍布全国有20多万人。

    休宁县以一县出19个状元而冠绝天下。苏易简虽不是休宁人,而随其子苏寿墓迁于此,开创了新安苏氏,成为名门望族。这一状元墓遗址发现,进一步丰富该县状元文化地面遗存景观,对做大状元文化品牌和发展寻根旅游,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汪红兴)

    来源:中安在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