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杨衮、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十三代杨家将的传承_故事_刀法_七郎八虎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杨衮、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十三代杨家将的传承,赵家天子杨家将。杨家将是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族,他们保家卫国的故事一直流传于天下。,,在历史上,杨家将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为将的故事。但是在演义评书中,杨家将的故事就多了,有着十数代上百的人物,演绎着一曲曲的传奇故事。,下面看下演义评书中,到底有多少代杨家将:,杨家将传承,,1、金钱豹杨春,在我所知道的书中,最早的杨家将人物是《李存孝演义》的,金钱豹杨春,。,杨春是越国公罗增帐前的一员虎将,擅长于刀法。在当年罗增扫北之时,杨春在阵前斩将杀敌,屡立战功,被封为准许世袭的金坛亭侯。从某种意义来说,杨春才是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拜将封侯,开创了杨家将刀法。,,2、金刀杨会,到唐末之时,杨家出现了一个,金刀杨会,。,杨会袭承金坛亭侯,继承了家传的九耳八环金背大刀。在当时杨会的刀法也是残唐一绝,他本人也是与夏鲁奇、金良祖、赫连铎、罗绍威、周顺齐名,并称为残唐六友。不过,杨会并没有专门的书,故事只在《李存孝演义》、《火山王杨衮》、《金刀杨令公》等书中。,自杨会开始,杨家将一代一代正式开始传承。,,3、火山王杨衮,杨会的儿子就是,火山王杨衮,,有专门的一套故事叫《火山王杨衮》。,杨衮的故事也非常传奇,有着众多精彩故事。太原会战无敌将李存孝,汴梁怒骂大梁王朱温,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河东联合三十六寨自立火山王,义收假杨衮,扶汉灭辽大败辽太宗,大战赵匡胤铜锤换玉带,走线铜锤败飞鞭将佘表等等,都是杨衮在残唐五代的精彩演绎。,一般来说,都会将,杨衮正式定为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这一是因为杨衮在残唐五代时期联合河东三十六寨自立为了火山王,火塘寨也随之成为杨家将的老家,后世杨家将有话为“家住石州火塘寨,泗水关前有家门”;二是因为杨衮正式创立了杨家枪,后世杨家将大多都以枪法而扬名。所以,杨家将敬称杨衮为老祖宗,自报家门时会有句:头辈爷爷火山王。,,4、金刀老令公杨继业,杨衮之后的下一代就是,金刀老令公杨继业,。实际上,杨继业是杨家老七,上面还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六个哥哥,还有一个义子老八杨继亮(后来的高怀亮),这就是杨家的老七郎八虎。,在七郎八虎中,以杨继业最为出众。杨继业有着很多的传奇故事,曾随父去佘塘关抢亲,终在七星庙与佘赛花喜结良缘。到后续归宋后,杨继业带领八个儿子屡屡征战辽国,威震辽军,只可惜最后落了个撞死李陵碑的凄凉结局。,关于杨继业,很多人都疑问为何他的父亲和儿子都用枪,唯独他用刀?这个在不同书中也是不同的,一说是杨家枪是杨衮从刘家收藏的罗家枪谱演化而来,杨继业投宋对战北汉可以,但只能用刀斩汉将,绝不准用枪挑刘室,因此学了杨家祖传刀法与廉颇、马武、关羽刀法合而为一的刀法。还有一说是杨衮枪法是师兄高思继所传,因此格外照顾他的后人高怀亮,将绝招都传给了他,等高怀亮认祖归宗后以绝招打败了杨继业,杨衮就传给了他家传的刀法。,,5、杨六郎杨延昭,杨继业的下一代又是一代七郎八虎。这一代八兄弟的名字在不同书中也是不同,最流传的是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的名字,分别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杨延顺,,合起来就是“平定光辉,德昭嗣顺”。,这一代的七郎八虎虽然以杨六郎为主,但其他人故事也不少。在《赵太祖三下南唐》中,就有杨大郎和花解语;杨家将前期实际以七郎最出众,有着打擂劈潘豹,力杀四门的传奇。,到金沙滩之战中,杨家八子离散。大郎、二郎、三郎惨死,四郎、八郎流落北国,五郎五台山出家为僧,七郎也被潘仁美乱箭射杀,只剩下一个六郎返回家中。自此,六郎担起了杨家重任,与孟良、焦赞、岳胜、杨兴等人镇守边关。不过,这其间也有四郎、八郎的一些故事,五郎后续更是多有出现。另外,这一代七郎八虎的妻子也都很厉害,有着十二寡妇征西的传奇故事。,,6、少帅杨宗保,在七郎八虎之后,以杨六郎儿子,杨宗保,最为出名。不过,这一代绝对不止杨宗保一人,在不同故事中还有着,杨宗显、杨宗魁、杨宗宪、杨宗孝、杨宗峰、杨宗原、杨宗槐、杨宗保、杨宗勉、杨宗奎、杨宗英、杨宗连、杨宗飖、杨宗土,等人,可谓是最多的一代了。,这一代中,杨宗保和穆桂英的故事为人所知。后续之中杨宗保接替了父亲的担子,成为边关大帅。不过,要论武艺的话,杨宗保却是杨家当家人最拉胯的一代,同辈之中也不如杨宗英,也比不上杨宗原、杨宗原等人。,,7、太平王杨文广,再往下一代,主要是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还有二令公,杨文震,,英烈少女,杨金花,等人。,相比于父亲,杨文广的实力已是大进。这主要是因为六郎一脉学的杨家枪就继承了一个巧妙,却失去了狠勇的精髓,而杨文广去鹅头峰学会张飞流传的刚猛张家枪弥补了这一点。杨文广靠着精湛的枪法平南,因功被封为太平王。另外,杨文广是杨家将中妻子最多的一人,娶了十九个妻子。,,8、玉面虎杨怀玉,杨文广妻子虽多,却只有,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杨怀玉,四个儿子。这四人以玉面虎杨怀玉最出众,擅使一把三尖两刃刀,屡斩强敌。杨怀兴也是个很厉害的人,背有扫云鞭,只可惜刚认祖归宗就战死了。,在古本杨家将的故事中,到杨怀玉基本就结束了。不过随着后续杨家将传播,又增加了几代。,,9、金锤将杨士瀚,杨怀玉有子,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瀚、杨士鹏,。这其中以金锤大将杨士瀚最为出众,《小五虎平南》中就屡屡锤震敌将,更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扫北传奇,因功被封为震北侯。,,10、杨金豹,杨士瀚又有子为,杨金豹,,有故事为《杨金豹下山》。杨金豹很小的时候就丢失了,自幼跟随长眉道长学艺,长大认祖归宗后凭手中双龙宝戟在凤翔府力杀四门,解救了被困的佘太君等杨家女将。后续之时,杨金豹又成了镇守边关的良将。,11、杨满堂,杨金豹有子为,杨满堂,,有故事为《杨满堂除奸》。此时已是宋徽宗年间,辽军再次入侵,夺得雁门关,杨满堂率宋军夺回雁门关,得胜还朝。看着杨家又出了这一代英雄,老寿星佘太君含笑而逝。,,12、杨再兴,在《杨满堂除奸》的最后,又说了杨家将的又一代英雄,杨满堂的儿子,杨再兴,。《说岳全传》中也有提及杨再兴是杨六郎的玄孙,不过相比杨满堂的儿子差了几辈。,13、杨继周,到《说岳》后续之中,杨再兴又有个儿子叫作,杨继周,。杨继周曾以飞戟杀山狮驼,是《说岳》后期最出众的岳家军小将,也是《说岳》除高宠之外最厉害的猛将。,另外,《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也是杨家将后人。不过,杨志具体是第几代,是谁的儿子,并没有详细表述。在评书《杨志演义》中,则说杨志是杨文广的儿子,这也就是重复的代数。,这就是演义评书中杨家将的传承,足足有着十三代人物,演绎了众多传奇故事。当然了,这些大多都是虚构人物,但还是没有完全虚构的罗家将代数人物多。 ,

    原标题:杨衮、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十三代杨家将的传承

    赵家天子杨家将。杨家将是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族,他们保家卫国的故事一直流传于天下。

    在历史上,杨家将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为将的故事。但是在演义评书中,杨家将的故事就多了,有着十数代上百的人物,演绎着一曲曲的传奇故事。

    下面看下演义评书中,到底有多少代杨家将:

    杨家将传承

    1、金钱豹杨春

    在我所知道的书中,最早的杨家将人物是《李存孝演义》的

    金钱豹杨春

    杨春是越国公罗增帐前的一员虎将,擅长于刀法。在当年罗增扫北之时,杨春在阵前斩将杀敌,屡立战功,被封为准许世袭的金坛亭侯。从某种意义来说,杨春才是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拜将封侯,开创了杨家将刀法。

    2、金刀杨会

    到唐末之时,杨家出现了一个

    金刀杨会

    杨会袭承金坛亭侯,继承了家传的九耳八环金背大刀。在当时杨会的刀法也是残唐一绝,他本人也是与夏鲁奇、金良祖、赫连铎、罗绍威、周顺齐名,并称为残唐六友。不过,杨会并没有专门的书,故事只在《李存孝演义》、《火山王杨衮》、《金刀杨令公》等书中。

    自杨会开始,杨家将一代一代正式开始传承。

    3、火山王杨衮

    杨会的儿子就是

    火山王杨衮,

    有专门的一套故事叫《火山王杨衮》。

    杨衮的故事也非常传奇,有着众多精彩故事。太原会战无敌将李存孝,汴梁怒骂大梁王朱温,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河东联合三十六寨自立火山王,义收假杨衮,扶汉灭辽大败辽太宗,大战赵匡胤铜锤换玉带,走线铜锤败飞鞭将佘表等等,都是杨衮在残唐五代的精彩演绎。

    一般来说,都会将

    杨衮正式定为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

    。这一是因为杨衮在残唐五代时期联合河东三十六寨自立为了火山王,火塘寨也随之成为杨家将的老家,后世杨家将有话为“家住石州火塘寨,泗水关前有家门”;二是因为杨衮正式创立了杨家枪,后世杨家将大多都以枪法而扬名。所以,杨家将敬称杨衮为老祖宗,自报家门时会有句:头辈爷爷火山王。

    4、金刀老令公杨继业

    杨衮之后的下一代就是

    金刀老令公杨继业

    。实际上,杨继业是杨家老七,上面还有

    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

    六个哥哥,还有一个义子老八杨继亮(后来的高怀亮),这就是杨家的老七郎八虎。

    在七郎八虎中,以杨继业最为出众。杨继业有着很多的传奇故事,曾随父去佘塘关抢亲,终在七星庙与佘赛花喜结良缘。到后续归宋后,杨继业带领八个儿子屡屡征战辽国,威震辽军,只可惜最后落了个撞死李陵碑的凄凉结局。

    关于杨继业,很多人都疑问为何他的父亲和儿子都用枪,唯独他用刀?这个在不同书中也是不同的,一说是杨家枪是杨衮从刘家收藏的罗家枪谱演化而来,杨继业投宋对战北汉可以,但只能用刀斩汉将,绝不准用枪挑刘室,因此学了杨家祖传刀法与廉颇、马武、关羽刀法合而为一的刀法。还有一说是杨衮枪法是师兄高思继所传,因此格外照顾他的后人高怀亮,将绝招都传给了他,等高怀亮认祖归宗后以绝招打败了杨继业,杨衮就传给了他家传的刀法。

    5、杨六郎杨延昭

    杨继业的下一代又是一代七郎八虎。这一代八兄弟的名字在不同书中也是不同,最流传的是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的名字,分别为

    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杨延顺

    ,合起来就是“平定光辉,德昭嗣顺”。

    这一代的七郎八虎虽然以杨六郎为主,但其他人故事也不少。在《赵太祖三下南唐》中,就有杨大郎和花解语;杨家将前期实际以七郎最出众,有着打擂劈潘豹,力杀四门的传奇。

    到金沙滩之战中,杨家八子离散。大郎、二郎、三郎惨死,四郎、八郎流落北国,五郎五台山出家为僧,七郎也被潘仁美乱箭射杀,只剩下一个六郎返回家中。自此,六郎担起了杨家重任,与孟良、焦赞、岳胜、杨兴等人镇守边关。不过,这其间也有四郎、八郎的一些故事,五郎后续更是多有出现。另外,这一代七郎八虎的妻子也都很厉害,有着十二寡妇征西的传奇故事。

    6、少帅杨宗保

    在七郎八虎之后,以杨六郎儿子

    杨宗保

    最为出名。不过,这一代绝对不止杨宗保一人,在不同故事中还有着

    杨宗显、杨宗魁、杨宗宪、杨宗孝、杨宗峰、杨宗原、杨宗槐、杨宗保、杨宗勉、杨宗奎、杨宗英、杨宗连、杨宗飖、杨宗土

    等人,可谓是最多的一代了。

    这一代中,杨宗保和穆桂英的故事为人所知。后续之中杨宗保接替了父亲的担子,成为边关大帅。不过,要论武艺的话,杨宗保却是杨家当家人最拉胯的一代,同辈之中也不如杨宗英,也比不上杨宗原、杨宗原等人。

    7、太平王杨文广

    再往下一代,主要是杨宗保的儿子

    杨文广

    ,还有二令公

    杨文震

    ,英烈少女

    杨金花

    等人。

    相比于父亲,杨文广的实力已是大进。这主要是因为六郎一脉学的杨家枪就继承了一个巧妙,却失去了狠勇的精髓,而杨文广去鹅头峰学会张飞流传的刚猛张家枪弥补了这一点。杨文广靠着精湛的枪法平南,因功被封为太平王。另外,杨文广是杨家将中妻子最多的一人,娶了十九个妻子。

    8、玉面虎杨怀玉

    杨文广妻子虽多,却只有

    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杨怀玉

    四个儿子。这四人以玉面虎杨怀玉最出众,擅使一把三尖两刃刀,屡斩强敌。杨怀兴也是个很厉害的人,背有扫云鞭,只可惜刚认祖归宗就战死了。

    在古本杨家将的故事中,到杨怀玉基本就结束了。不过随着后续杨家将传播,又增加了几代。

    9、金锤将杨士瀚

    杨怀玉有子

    杨士奎、杨士亮、杨士瀚、杨士鹏

    。这其中以金锤大将杨士瀚最为出众,《小五虎平南》中就屡屡锤震敌将,更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扫北传奇,因功被封为震北侯。

    10、杨金豹

    杨士瀚又有子为

    杨金豹

    ,有故事为《杨金豹下山》。杨金豹很小的时候就丢失了,自幼跟随长眉道长学艺,长大认祖归宗后凭手中双龙宝戟在凤翔府力杀四门,解救了被困的佘太君等杨家女将。后续之时,杨金豹又成了镇守边关的良将。

    11、杨满堂

    杨金豹有子为

    杨满堂

    ,有故事为《杨满堂除奸》。此时已是宋徽宗年间,辽军再次入侵,夺得雁门关,杨满堂率宋军夺回雁门关,得胜还朝。看着杨家又出了这一代英雄,老寿星佘太君含笑而逝。

    12、杨再兴

    在《杨满堂除奸》的最后,又说了杨家将的又一代英雄,杨满堂的儿子

    杨再兴

    。《说岳全传》中也有提及杨再兴是杨六郎的玄孙,不过相比杨满堂的儿子差了几辈。

    13、杨继周

    到《说岳》后续之中,杨再兴又有个儿子叫作

    杨继周

    。杨继周曾以飞戟杀山狮驼,是《说岳》后期最出众的岳家军小将,也是《说岳》除高宠之外最厉害的猛将。

    另外,《水浒传》中的青面兽

    杨志

    也是杨家将后人。不过,杨志具体是第几代,是谁的儿子,并没有详细表述。在评书《杨志演义》中,则说杨志是杨文广的儿子,这也就是重复的代数。

    这就是演义评书中杨家将的传承,足足有着十三代人物,演绎了众多传奇故事。当然了,这些大多都是虚构人物,但还是没有完全虚构的罗家将代数人物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