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漫谈度量衡之“衡”_秤砣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漫谈度量衡之“衡”,文/杨彦农 图/源于网络,(广西老科协质监分会高级工程师),何谓“衡”?《礼记》:“犹衡之轻重也”。,利用杠杆原理保持两端平衡的“天平”,是最古老的计量器具。中国古代称之为“权衡”。“权”即砝码,“衡”即衡杆,均表示称重时的动作。天平衍生出“公正”和“公平”之意。,至今,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天平视作“法”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铜环权,外形呈圆环状,体积和质量较小,与小型的等臂天平配套使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记有“寽”、“匀”等重量单位名称,说明当时重量计量已经产生并得以应用。此外,商周时期官府还设有颁行“衡”标准和管理“衡”器具的官职,故“衡”始终是社会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老式天平,秦始皇诏铁石权:最珍贵最权威的古代秤砣,没有之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秦始皇颁发诏书,统一了“度量衡”,并专门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于是,秦国“衡”与“度”、“量”一样,在全国得以统一施行。在中国计量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诏铁石权于1973年在山东省文登县出土。我从事力学计量工作,多年前曾参观过山东省度量衡展览馆,遗憾的是,现场所见的,乃此文物之仿制品。何因?据了解,当地出土的“衡”文物达数百件,而由于其中秦始皇诏铁石权最为珍贵,真品已经被送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秦始皇诏铁石权,广西秤砣的确“牛”!,秦汉时期,衡制1石等于4钧,1钧等于30斤;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24铢。,1998年,广西文物队在桂林市兴安县秦城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1件铁石“权”,为秦“权”汉用之衡器。而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出土汉代文物,则反映了秦汉时的重量单位,如木简中有“客籼米一石”的记载,铜鼓、铜桶、铜钟上分别刻有“斤”、“两”等计量单位。其中一只重达30.75千克的铜鼓,其鼓足上刻有篆文“百廿斤”3字。这些铜器实测结果,与秦汉时期全国的衡量接近或一致。,西汉时期“翔鹭纹”铜鼓,西汉时期“布七斤”铭环钮筒形圆钟,而在桂林市临桂县两江出土的一只元代铜“权”,其形状已经由之前的半球形馒头状,演变为多棱形、灯笼形。本人以为,这样的秤砣形状在视觉上更为赏心悦目。,顺便告诉大家,古代的秤砣多为铜铸,到了明朝以后才普遍用铁铸。,上个世纪末,南宁市马山县出土了一件明代铁“权”,现藏广西博物馆。这一秤砣高5.7厘米、底径3厘米、重155克,其形状与现代百姓仍使用的秤砣区别较大。,明代铁权,2002年,桂林兴安县三里陡村又出土一只清乾隆年间大石“权”——大石秤砣,该秤砣重达105千克,上边刻有楷书说明石秤砣的功用。据当地村民说,因三里陡村是清代重要的食盐集散地,而石砣可以将一条盐船之货整体秤起,可见其“牛”!,俗话说:“秤不离砣”。但是,和历史上很多秤砣的命运一样,不管多“牛”,到现代一般只剩下砣在“单相思”,哪怕是用黑铁木制造的秤杆,能保留到今时今日的,已经少之又少了。据查,这个广西计量史上引以为傲的大秤的秤杆,在清末已被烧毁。我为这目前广西所发现的形体最大、最重的衡器深深婉惜。,天地间有杆秤,杆秤当称华夏国粹,它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秤盘及秤钩,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品,它所引发的“品味”,着实不简单。随着一桩桩交易在秤砣与秤盘和秤钩的彼此配合间完成,人们不断赋予杆秤特别的文化内涵:天地间有杆秤、天地良心、既公平又公正等。还有人将秤钩比喻成龙嘴,秤钮为龙眼,秤杆则龙身、秤花乃龙鳞,在这个龙的角度,以“龙”喻物,可见视之甚重。,关于“衡”,我写有一首关于杆秤的诗:,, 杆秤,权衡轻重力追求,,公正准星耀九州。,八两半斤为旧识,,称心如意乐春秋。,,半斤八两,计量成语,“半斤八两”在我国古代计量单位中,质量单位是十六制的,即16两为1斤,半斤、八两轻重相符,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古代定秤,以天上 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中国人拿秤称东西的时候,有天地良心在里面,短斤缺两,会损自己的福禄寿,所以古代度量衡包含丰富的诚信文化。十六两制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成1斤等于10两。如今我国已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千克。,,古代最精密的秤:戥秤,北宋时期,刘承珪发明的戥秤,按其规格可分为大小两种,量程分别为一两和一钱半,于两钱之下又定有分、厘、毫等单位,是称量黄金、白银、珠宝及名贵药材的专用工具。该秤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非常罕见。另外,该秤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乌木,还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等。,,“戥秤”一词,作为杆秤系列的精密称重专用器具名称,被人们沿用了一千多年,一直持续到现代天平的出现。,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而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国际单位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自1959年至1984年期间,推广米制、改革市制、限制英制、废除旧杂制,终于在1990年完成了向法定计量单位制的过渡。,与“秤”有关的广西地名,如贵港市桂平的点秤山、桂林市灌阳县秤铊冲、玉林市陆川县红山农场秤勾窝队、百色市那坡县称秤山、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龙秤、钦州市钦南区厘戥叉等。,这些与“秤”相关的广西地名,可能与地形、地貌与“秤”形状相似或读音与“秤”字相近而得名,与是否生产制造杆秤地无多大关系。,旧时广西生产杆秤的有名之地,一是南宁市宾阳县,二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这两个地方均以手工业制造出名。各衡器厂生产台秤、案秤,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是使用电子秤。,案秤,电子秤,量值定义世界 精准改变未来,纵观我国度量衡发展史,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衡命令和标准,对其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度量衡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量。计量是指实现单位同意,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四大特征:准确性、统一性、社会性、法制性。一国的计量水平象征着国家科技和工业化的实际水平。“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已成为计量的职责,追求和目标! ,

    原标题:漫谈度量衡之“衡”

    文/杨彦农 图/源于网络

    (广西老科协质监分会高级工程师)

    何谓“衡”?《礼记》:“犹衡之轻重也”。

    利用杠杆原理保持两端平衡的“天平”,是最古老的计量器具。中国古代称之为“权衡”。“权”即砝码,“衡”即衡杆,均表示称重时的动作。天平衍生出“公正”和“公平”之意。

    至今,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天平视作“法”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铜环权,外形呈圆环状,体积和质量较小,与小型的等臂天平配套使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记有“寽”、“匀”等重量单位名称,说明当时重量计量已经产生并得以应用。此外,商周时期官府还设有颁行“衡”标准和管理“衡”器具的官职,故“衡”始终是社会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老式天平

    秦始皇诏铁石权:最珍贵最权威的古代秤砣,没有之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秦始皇颁发诏书,统一了“度量衡”,并专门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于是,秦国“衡”与“度”、“量”一样,在全国得以统一施行。在中国计量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诏铁石权于1973年在山东省文登县出土。我从事力学计量工作,多年前曾参观过山东省度量衡展览馆,遗憾的是,现场所见的,乃此文物之仿制品。何因?据了解,当地出土的“衡”文物达数百件,而由于其中秦始皇诏铁石权最为珍贵,真品已经被送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秦始皇诏铁石权

    广西秤砣的确“牛”!

    秦汉时期,衡制1石等于4钧,1钧等于30斤;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24铢。

    1998年,广西文物队在桂林市兴安县秦城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1件铁石“权”,为秦“权”汉用之衡器。而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出土汉代文物,则反映了秦汉时的重量单位,如木简中有“客籼米一石”的记载,铜鼓、铜桶、铜钟上分别刻有“斤”、“两”等计量单位。其中一只重达30.75千克的铜鼓,其鼓足上刻有篆文“百廿斤”3字。这些铜器实测结果,与秦汉时期全国的衡量接近或一致。

    西汉时期“翔鹭纹”铜鼓

    西汉时期“布七斤”铭环钮筒形圆钟

    而在桂林市临桂县两江出土的一只元代铜“权”,其形状已经由之前的半球形馒头状,演变为多棱形、灯笼形。本人以为,这样的秤砣形状在视觉上更为赏心悦目。

    顺便告诉大家,古代的秤砣多为铜铸,到了明朝以后才普遍用铁铸。

    上个世纪末,南宁市马山县出土了一件明代铁“权”,现藏广西博物馆。这一秤砣高5.7厘米、底径3厘米、重155克,其形状与现代百姓仍使用的秤砣区别较大。

    明代铁权

    2002年,桂林兴安县三里陡村又出土一只清乾隆年间大石“权”——大石秤砣,该秤砣重达105千克,上边刻有楷书说明石秤砣的功用。据当地村民说,因三里陡村是清代重要的食盐集散地,而石砣可以将一条盐船之货整体秤起,可见其“牛”!

    俗话说:“秤不离砣”。但是,和历史上很多秤砣的命运一样,不管多“牛”,到现代一般只剩下砣在“单相思”,哪怕是用黑铁木制造的秤杆,能保留到今时今日的,已经少之又少了。据查,这个广西计量史上引以为傲的大秤的秤杆,在清末已被烧毁。我为这目前广西所发现的形体最大、最重的衡器深深婉惜。

    天地间有杆秤

    杆秤当称华夏国粹,它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秤盘及秤钩,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品,它所引发的“品味”,着实不简单。随着一桩桩交易在秤砣与秤盘和秤钩的彼此配合间完成,人们不断赋予杆秤特别的文化内涵:天地间有杆秤、天地良心、既公平又公正等。还有人将秤钩比喻成龙嘴,秤钮为龙眼,秤杆则龙身、秤花乃龙鳞,在这个龙的角度,以“龙”喻物,可见视之甚重。

    关于“衡”,我写有一首关于杆秤的诗:

    杆秤

    权衡轻重力追求,

    公正准星耀九州。

    八两半斤为旧识,

    称心如意乐春秋。

    半斤八两

    计量成语,“半斤八两”在我国古代计量单位中,质量单位是十六制的,即16两为1斤,半斤、八两轻重相符,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古代定秤,以天上 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中国人拿秤称东西的时候,有天地良心在里面,短斤缺两,会损自己的福禄寿,所以古代度量衡包含丰富的诚信文化。十六两制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成1斤等于10两。如今我国已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千克。

    古代最精密的秤:戥秤

    北宋时期,刘承珪发明的戥秤,按其规格可分为大小两种,量程分别为一两和一钱半,于两钱之下又定有分、厘、毫等单位,是称量黄金、白银、珠宝及名贵药材的专用工具。该秤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非常罕见。另外,该秤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乌木,还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等。

    “戥秤”一词,作为杆秤系列的精密称重专用器具名称,被人们沿用了一千多年,一直持续到现代天平的出现。

    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而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国际单位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自1959年至1984年期间,推广米制、改革市制、限制英制、废除旧杂制,终于在1990年完成了向法定计量单位制的过渡。

    与“秤”有关的广西地名

    如贵港市桂平的点秤山、桂林市灌阳县秤铊冲、玉林市陆川县红山农场秤勾窝队、百色市那坡县称秤山、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龙秤、钦州市钦南区厘戥叉等。

    这些与“秤”相关的广西地名,可能与地形、地貌与“秤”形状相似或读音与“秤”字相近而得名,与是否生产制造杆秤地无多大关系。

    旧时广西生产杆秤的有名之地,一是南宁市宾阳县,二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这两个地方均以手工业制造出名。各衡器厂生产台秤、案秤,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是使用电子秤。

    案秤

    电子秤

    量值定义世界 精准改变未来

    纵观我国度量衡发展史,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衡命令和标准,对其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度量衡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量。计量是指实现单位同意,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四大特征:准确性、统一性、社会性、法制性。一国的计量水平象征着国家科技和工业化的实际水平。“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已成为计量的职责,追求和目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