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太监给光绪穿寿衣准备后事,光绪却突然挺身起来,慈禧:不穿算了_尹忠义_尹义忠_刑罚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太监给光绪穿寿衣准备后事,光绪却突然挺身起来,慈禧:不穿算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所下的懿旨。,慈禧太后色厉内荏,对外国列强毕恭毕敬,对中国百姓极尽压榨,是她的愚昧和光绪的软弱无能,造就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慈禧与光绪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曾有过母慈子孝的美好,但更多地是势不两立的对弈。,,这对“母子”似乎天生有缘,满清入关时,孝庄太后与顺治帝是孤儿寡母;,满清即将覆灭时,慈禧和光绪亦是孤儿寡母。,1908年11月14日,34岁的光绪帝驾崩,仅仅过了一天,70岁的慈禧太后也驾鹤西游。,关于两人之死,有人认为是单纯的巧合,也有人认为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光绪与慈禧关系不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据清廷女官裕德龄回忆,光绪是一位博学多识且颇有情趣的皇帝。,他和下人们在一起时从没有架子,还经常教大家英语,戏谑玩闹的不亦乐乎。,不过,见了慈禧,光绪就好像变了个人,每次开口说话前,不论有没有错,必先认错。,,大臣们对他的评价是:“颇不聪颖,且绝不言语,似甚愚蒙”。,光绪这是大智若愚,如果在慈禧面前滔滔不绝,表现的太聪慧,轻则皇位不保,重则人头落地。,光绪很清楚,自己的不开心,就是慈禧最大的开心。,,有一回,光绪送给了珍妃一件满是翡翠、珍珠的旗袍,两人游走在后花园里,光彩夺目。,他们在花草间嬉笑打闹,像极了寻常人家的小两口。,慈禧恰好从后花园经过,被旗袍晃了一下眼。,她气冲冲的直奔珍妃:“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光绪吓得连忙磕头赔罪,并求慈禧放过珍妃。,慈禧当然不会给光绪面子,让手下的太监扒光了珍妃的衣服,拿着大板狠狠的敲打。,这是一种叫褫衣廷杖的刑罚,一般用来惩罚那些犯了重罪的大臣,不仅让其承受皮肉之苦,更是对人尊严的一种践踏。,不过,此等刑罚一般不会用在妃子身上。,,看着心爱的女人被打的皮开肉绽,光绪只能一个劲的磕头求饶,而光绪求的越狠,太监就打的越狠。,光绪帝曾被慈禧囚禁了十年,慈禧在紫禁城,光绪就在瀛台“坐牢”,此地四面环水,光绪插翅难逃。,慈禧在颐和园,就会把光绪圈禁在玉澜堂,这是一个四合院,但慈禧却把四个门全都堵住,有的筑起砖墙,有的盖上大门,只有自己的人才能出入。,,长期的囚禁生活,让原本就身体孱弱的光绪雪上加霜,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关于光绪的病,御医曾对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弟弟说过这样一段话:“此症不甚重,无非虚不受补之意。”,但是有人不让御医将病情如实写在脉案上,而是夸大其词,写的非常严重。,,御医坦言:“要是按脉案上写的那样,人早就不能动了。”,但光绪从瀛台出来后,每天都坚持上朝,直到临死前10天。,1908年,慈禧太后刚过完七十四大寿。,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吃坏了东西,头痛欲裂、烦闷不安、口渴舌干、剧烈咳嗽,时而发热时而恶寒。,,与此同时,光绪也患上了重病,他对御医大叫:“肚子痛的不得了”,并不断在床上翻滚。紧接着,疼痛蔓延至全身,面部也出现了浮肿。,内殿总管尹义忠带着膳药坊首领和一众太医去福昌殿给慈禧诊脉时,告知了她光绪的病情。,“奴才的万岁爷病重,据太医说,脉相不好,请预备后事。”,慈禧有气无力的侧躺在榻上,点点泪珠夺眶而出。,,她的内心百感交集,颤巍地说:“他怎么病成这样,他的后事多未准备,他还没有地儿(陵寝)呢。”,慈禧太后的头脑仍是非常清醒,她一面让尹义忠等人负责为光绪筹备后事,一面颁旨急诏载沣和他的儿子溥仪,入宫觐见。,尹忠义一行人来到光绪所在的涵元殿,刚才还奄奄一息的光绪,竟突然挺身起来了,声音也从微弱变得有力,尹忠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光绪问尹忠义所来何事,尹忠义让一旁的内监端出准备好的寿服。,光绪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慈禧这是要让太监给自己穿寿衣准备后事,好驾崩后及时准备入殓。,光绪挺直了身子,问尹忠义:“你看,朕要有穿的必要吗?”,尹忠义抬头看了看面色红润,声如洪钟的光绪,知趣的退出了涵元殿。,,尹忠义走后,光绪还看起了奏折。,慈禧得知后,长叹一声:“随他去吧,不穿算了。”,按照清朝的习俗,人在临终前穿上寿衣,是可以带到另一个世界的。否则,就是没穿衣服见列祖列宗,这很不合规矩。,不过,慈禧也已经病危,就没有再多做坚持。,,不一会儿,载沣父子赶到了勤政殿,慈禧太后姗姗来迟。,小溥仪看着眼前这位面黄如蜡的老太婆,吓得直哆嗦。,慈禧简单交代几句,就让载沣带着溥仪去了涵元殿觐见光绪。,光绪看着活泼灵动的小溥仪,张口直乐。,,载沣父子告退后,隆裕皇后有来了涵元殿。,她知道光绪病危,但一直没过来探望,只因为没有得到慈禧的旨意,她害怕会降罪于自己。,不过李莲英告诉隆裕太后:“老佛爷也病重了,这是非常之时啊”,隆裕皇后这才壮着胆子见了光绪。,这对苦命的鸳鸯一见面就相拥而泣,哭了好一会儿,光绪示意屏退左右,他要和隆裕皇后单独聊聊。,,光绪向隆裕口述两道密旨:诛杀袁世凯;善待李莲英。,十月癸酉日(11月14日),光绪帝殡天。,慈禧太后收到了太监们的汇报:“奴才李长喜等谨奏:二十一日,全顺、忠勋请得皇上六脉已绝,于酉正二刻三分驾崩。”,隆裕皇后,亲手为光绪穿上了龙袍寿衣,抬上了吉祥轿,从西华门送至乾清宫入殓,光绪的梓宫就停在乾清宫的大殿上。,令隆裕皇后没有想到的是,10几个小时后,她将再次为家人穿上寿衣。,,光绪帝驾崩后,隆裕忙着在乾清宫守陵。,而慈禧似乎有比悲痛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她急忙召见了溥仪的生父:载沣,连下了三封奏折。,一是立溥仪为嗣皇帝;二是,溥仪的名份“承继同治,兼祧光绪”;三是,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忙完了这些,慈禧才想起自己的大外甥光绪还停在乾清宫里。,,慈禧宣布,世铎、魁斌、那彦图、载泽、那桐、袁世凯、溥良、继禄、增崇筹办丧礼,又宣布尊隆裕皇后为皇太后,天下臣民敬行三年之丧,各省、直大将军,均不必来京吊唁。,忙完这些,慈禧才想起自己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她下了道懿旨,军国大事全部交给摄政王载沣,如遇重大事件需要和隆裕太后商量,并由摄政王随时面议施行。,,光绪驾崩后的第19小时30分钟,也就是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未正三刻(13点45分),慈禧在福昌殿的榻上病逝。,隆裕皇后为慈禧太后穿上寿衣,先送往寿康宫入殓,再将梓宫移至宁寿宫大殿,李莲英日夜住在宁寿宫西廊下候着。,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离世,在朝野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关于光绪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光绪身边的多位太监都曾说过,光绪此前并不是病恹恹的状态,他也并非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表示,光绪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2008年,钟里满主持了对光绪遗骸的中毒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发丝中的砷含量为2404,远高于常人水平,是隆裕太后的261倍,是普通百姓的132倍。,,此外,光绪的衣服、遗骨、胃肠均含有大量的砷化物,也就是砒霜。,所以,光绪皇帝很可能是中毒而死。,究竟是谁毒死的光绪,外界有很多说法。,比较合理的是,慈禧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遂让李莲英在光绪所使用的食物和穿着的衣服上掺入砒霜,光绪毒发而亡。,,老太监孙耀庭还提出了一种观点,即光绪和慈禧都是被人害死的,始作俑者为袁世凯,操刀之人是李莲英。,与孙耀庭同为太监的李长安,清楚的记得,光绪病重是因为李莲英送来的一味药。,吃了这服药,光绪就一病不起,而指使李莲英送药的,正是袁世凯。,,不论光绪究竟因何而死,他的死因,都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光绪与慈禧,原本并不是势同水火的仇敌。,当年,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力排众议,让3岁的光绪坐了皇帝。,当然,慈禧也是有私心的,毕竟她为了执掌大权,不可能让一个成年的王子做君王。,,但慈禧毕竟是光绪的姨母,又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所以她一开始的确把光绪当作亲生儿子来培养。,慈禧在教育方面有过失败的经历,当初若不是她肆意放纵同治,同治也不会染病身亡。,慈禧精心为光绪挑选了内阁学士翁同龢、侍郎夏同善为师父,翁同龢负责教书,夏同善负责承直、写仿等事。,,翁同龢此前曾做过同治的老师,专门给他讲《帝鉴》,慈禧对他很是满意。,慈禧希望,光绪帝能在翁同龢这位最好的老师的培养下,进行最严格的道德品质的训练,接受最好的文化教育,让他成为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尊敬、敬畏、敬仰、佩服乃至感恩,对于太后交代的每句话,皇上都会照单全收。,可以说,在光绪帝未亲政的这段时期,他和慈禧真正做到了母慈子孝。,,慈禧对光绪视如己出,不断的提拔其生父醇亲王,让他渐渐地取代恭亲王,成为仅次于慈禧太后的人物。,对于还政于君,慈禧太后也是非常积极。,光绪即将年满15周岁前,慈禧召见所有的军机大臣,表示次年要撤帘归政。,一众军机大臣跪地请求慈禧再当政几年,等光绪帝稍大些再说,而光绪也是不停的磕头,请慈禧收回成命。,,慈禧原本并未答应,但架不住文武百官们的再三劝说,慈禧这才退了一步,即让光绪先亲政,自己则训政几年。,两人的矛盾爆发,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慈禧主和,而光绪主战,御史安维峻上书面刺慈禧:“皇太后既归政皇上, 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这番话触怒了慈禧,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与光绪的关系。,,至于光绪,在尴尬之余,也开始思索中国未来的道路。,正所谓穷则思变,光绪宣布:“我要变法了!”,对于变法,慈禧的态度是等着看笑话。,光绪颁布了《定国是诏》后,身边渐渐笼络起康有为、谭嗣同等进步大臣。,,慈禧觉得,光绪像匹脱了缰的野马,自己的绳子不论怎么拽,马就是不回头。,与此同时,变法也触动了那些王勋贵胄的利益,他们不断在慈禧耳边吹风,要求停止变法。,谭嗣同等人有些操之过急,坚决要求开设议院,这让慈禧等守旧派很是不满。,光绪的处境也很艰难,他秘密召见杨锐,效仿献帝写下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人手捧诏书,痛哭流涕,他们想出了一劳永逸的办法:杀慈禧。,光绪是让他们救自己,可没让他们杀慈禧。,维新派铤而走险,游说在天津小站的袁世凯加入队伍,兴兵讨伐慈禧。,“人精”袁世凯当即向荣禄和慈禧告发了这场阴谋,慈禧先下手为强,逮捕了维新派,并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送到菜市口问斩。,,自那以后,慈禧和光绪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慈禧对那句:“外甥是狗,吃饱了就走”深以为然,她甚至动过再立新君的算盘,只是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没能得逞。,皇权面前无父子,更不用提慈禧和光绪这对姨甥。,在光绪未成年时,慈禧可以对其视如己出,因为光绪对自己毫无任何挑战和威胁。,,而光绪也可以对慈禧充满信任,毕竟她是自己在宫中的依靠。,随着光绪的渐渐长大,他开始渴望起了权力,并想按照自己的意图治国理政。,此时,慈禧太后就成了他的阻碍。,一向爱独揽大权的慈禧,就把光绪当成了“白眼狼”,以至于囚禁了他10年。,慈禧很有可能是担心自己死后,光绪当政,抹黑自己,否定自己,安心的享受自己“打下”的江山,所以才对他下了毒手。 ,

    原标题:太监给光绪穿寿衣准备后事,光绪却突然挺身起来,慈禧:不穿算了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所下的懿旨。

    慈禧太后色厉内荏,对外国列强毕恭毕敬,对中国百姓极尽压榨,是她的愚昧和光绪的软弱无能,造就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慈禧与光绪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们曾有过母慈子孝的美好,但更多地是势不两立的对弈。

    这对“母子”似乎天生有缘,满清入关时,孝庄太后与顺治帝是孤儿寡母;

    满清即将覆灭时,慈禧和光绪亦是孤儿寡母。

    1908年11月14日,34岁的光绪帝驾崩,仅仅过了一天,70岁的慈禧太后也驾鹤西游。

    关于两人之死,有人认为是单纯的巧合,也有人认为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畸形的“母子”

    光绪与慈禧关系不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据清廷女官裕德龄回忆,光绪是一位博学多识且颇有情趣的皇帝。

    他和下人们在一起时从没有架子,还经常教大家英语,戏谑玩闹的不亦乐乎。

    不过,见了慈禧,光绪就好像变了个人,每次开口说话前,不论有没有错,必先认错。

    大臣们对他的评价是:“颇不聪颖,且绝不言语,似甚愚蒙”。

    光绪这是大智若愚,如果在慈禧面前滔滔不绝,表现的太聪慧,轻则皇位不保,重则人头落地。

    光绪很清楚,自己的不开心,就是慈禧最大的开心。

    有一回,光绪送给了珍妃一件满是翡翠、珍珠的旗袍,两人游走在后花园里,光彩夺目。

    他们在花草间嬉笑打闹,像极了寻常人家的小两口。

    慈禧恰好从后花园经过,被旗袍晃了一下眼。

    她气冲冲的直奔珍妃:“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

    光绪吓得连忙磕头赔罪,并求慈禧放过珍妃。

    慈禧当然不会给光绪面子,让手下的太监扒光了珍妃的衣服,拿着大板狠狠的敲打。

    这是一种叫褫衣廷杖的刑罚,一般用来惩罚那些犯了重罪的大臣,不仅让其承受皮肉之苦,更是对人尊严的一种践踏。

    不过,此等刑罚一般不会用在妃子身上。

    看着心爱的女人被打的皮开肉绽,光绪只能一个劲的磕头求饶,而光绪求的越狠,太监就打的越狠。

    光绪帝曾被慈禧囚禁了十年,慈禧在紫禁城,光绪就在瀛台“坐牢”,此地四面环水,光绪插翅难逃。

    慈禧在颐和园,就会把光绪圈禁在玉澜堂,这是一个四合院,但慈禧却把四个门全都堵住,有的筑起砖墙,有的盖上大门,只有自己的人才能出入。

    长期的囚禁生活,让原本就身体孱弱的光绪雪上加霜,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关于光绪的病,御医曾对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弟弟说过这样一段话:“此症不甚重,无非虚不受补之意。”

    但是有人不让御医将病情如实写在脉案上,而是夸大其词,写的非常严重。

    御医坦言:“要是按脉案上写的那样,人早就不能动了。”

    但光绪从瀛台出来后,每天都坚持上朝,直到临死前10天。

    1908年,慈禧太后刚过完七十四大寿。

    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吃坏了东西,头痛欲裂、烦闷不安、口渴舌干、剧烈咳嗽,时而发热时而恶寒。

    与此同时,光绪也患上了重病,他对御医大叫:“肚子痛的不得了”,并不断在床上翻滚。紧接着,疼痛蔓延至全身,面部也出现了浮肿。

    内殿总管尹义忠带着膳药坊首领和一众太医去福昌殿给慈禧诊脉时,告知了她光绪的病情。

    “奴才的万岁爷病重,据太医说,脉相不好,请预备后事。”

    慈禧有气无力的侧躺在榻上,点点泪珠夺眶而出。

    她的内心百感交集,颤巍地说:“他怎么病成这样,他的后事多未准备,他还没有地儿(陵寝)呢。”

    慈禧太后的头脑仍是非常清醒,她一面让尹义忠等人负责为光绪筹备后事,一面颁旨急诏载沣和他的儿子溥仪,入宫觐见。

    尹忠义一行人来到光绪所在的涵元殿,刚才还奄奄一息的光绪,竟突然挺身起来了,声音也从微弱变得有力,尹忠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光绪问尹忠义所来何事,尹忠义让一旁的内监端出准备好的寿服。

    光绪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慈禧这是要让太监给自己穿寿衣准备后事,好驾崩后及时准备入殓。

    光绪挺直了身子,问尹忠义:“你看,朕要有穿的必要吗?”

    尹忠义抬头看了看面色红润,声如洪钟的光绪,知趣的退出了涵元殿。

    尹忠义走后,光绪还看起了奏折。

    慈禧得知后,长叹一声:“随他去吧,不穿算了。”

    按照清朝的习俗,人在临终前穿上寿衣,是可以带到另一个世界的。否则,就是没穿衣服见列祖列宗,这很不合规矩。

    不过,慈禧也已经病危,就没有再多做坚持。

    不一会儿,载沣父子赶到了勤政殿,慈禧太后姗姗来迟。

    小溥仪看着眼前这位面黄如蜡的老太婆,吓得直哆嗦。

    慈禧简单交代几句,就让载沣带着溥仪去了涵元殿觐见光绪。

    光绪看着活泼灵动的小溥仪,张口直乐。

    载沣父子告退后,隆裕皇后有来了涵元殿。

    她知道光绪病危,但一直没过来探望,只因为没有得到慈禧的旨意,她害怕会降罪于自己。

    不过李莲英告诉隆裕太后:“老佛爷也病重了,这是非常之时啊”,隆裕皇后这才壮着胆子见了光绪。

    这对苦命的鸳鸯一见面就相拥而泣,哭了好一会儿,光绪示意屏退左右,他要和隆裕皇后单独聊聊。

    光绪向隆裕口述两道密旨:诛杀袁世凯;善待李莲英。

    十月癸酉日(11月14日),光绪帝殡天。

    慈禧太后收到了太监们的汇报:“奴才李长喜等谨奏:二十一日,全顺、忠勋请得皇上六脉已绝,于酉正二刻三分驾崩。”

    隆裕皇后,亲手为光绪穿上了龙袍寿衣,抬上了吉祥轿,从西华门送至乾清宫入殓,光绪的梓宫就停在乾清宫的大殿上。

    令隆裕皇后没有想到的是,10几个小时后,她将再次为家人穿上寿衣。

    相继离世,死因众说纷纭

    光绪帝驾崩后,隆裕忙着在乾清宫守陵。

    而慈禧似乎有比悲痛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她急忙召见了溥仪的生父:载沣,连下了三封奏折。

    一是立溥仪为嗣皇帝;二是,溥仪的名份“承继同治,兼祧光绪”;三是,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

    忙完了这些,慈禧才想起自己的大外甥光绪还停在乾清宫里。

    慈禧宣布,世铎、魁斌、那彦图、载泽、那桐、袁世凯、溥良、继禄、增崇筹办丧礼,又宣布尊隆裕皇后为皇太后,天下臣民敬行三年之丧,各省、直大将军,均不必来京吊唁。

    忙完这些,慈禧才想起自己病势危笃,恐将不起。

    她下了道懿旨,军国大事全部交给摄政王载沣,如遇重大事件需要和隆裕太后商量,并由摄政王随时面议施行。

    光绪驾崩后的第19小时30分钟,也就是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未正三刻(13点45分),慈禧在福昌殿的榻上病逝。

    隆裕皇后为慈禧太后穿上寿衣,先送往寿康宫入殓,再将梓宫移至宁寿宫大殿,李莲英日夜住在宁寿宫西廊下候着。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离世,在朝野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关于光绪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

    光绪身边的多位太监都曾说过,光绪此前并不是病恹恹的状态,他也并非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表示,光绪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2008年,钟里满主持了对光绪遗骸的中毒实验

    结果表明,光绪发丝中的砷含量为2404,远高于常人水平,是隆裕太后的261倍,是普通百姓的132倍。

    此外,光绪的衣服、遗骨、胃肠均含有大量的砷化物,也就是砒霜。

    所以,光绪皇帝很可能是中毒而死。

    究竟是谁毒死的光绪,外界有很多说法。

    比较合理的是,慈禧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遂让李莲英在光绪所使用的食物和穿着的衣服上掺入砒霜,光绪毒发而亡。

    老太监孙耀庭还提出了一种观点,即光绪和慈禧都是被人害死的,始作俑者为袁世凯,操刀之人是李莲英。

    与孙耀庭同为太监的李长安,清楚的记得,光绪病重是因为李莲英送来的一味药。

    吃了这服药,光绪就一病不起,而指使李莲英送药的,正是袁世凯。

    母子翻脸,权力角逐的必然结果

    不论光绪究竟因何而死,他的死因,都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光绪与慈禧,原本并不是势同水火的仇敌。

    当年,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力排众议,让3岁的光绪坐了皇帝。

    当然,慈禧也是有私心的,毕竟她为了执掌大权,不可能让一个成年的王子做君王。

    但慈禧毕竟是光绪的姨母,又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所以她一开始的确把光绪当作亲生儿子来培养。

    慈禧在教育方面有过失败的经历,当初若不是她肆意放纵同治,同治也不会染病身亡。

    慈禧精心为光绪挑选了内阁学士翁同龢、侍郎夏同善为师父,翁同龢负责教书,夏同善负责承直、写仿等事。

    翁同龢此前曾做过同治的老师,专门给他讲《帝鉴》,慈禧对他很是满意。

    慈禧希望,光绪帝能在翁同龢这位最好的老师的培养下,进行最严格的道德品质的训练,接受最好的文化教育,让他成为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

    尊敬、敬畏、敬仰、佩服乃至感恩,对于太后交代的每句话,皇上都会照单全收。

    可以说,在光绪帝未亲政的这段时期,他和慈禧真正做到了母慈子孝。

    慈禧对光绪视如己出,不断的提拔其生父醇亲王,让他渐渐地取代恭亲王,成为仅次于慈禧太后的人物。

    对于还政于君,慈禧太后也是非常积极。

    光绪即将年满15周岁前,慈禧召见所有的军机大臣,表示次年要撤帘归政。

    一众军机大臣跪地请求慈禧再当政几年,等光绪帝稍大些再说,而光绪也是不停的磕头,请慈禧收回成命。

    慈禧原本并未答应,但架不住文武百官们的再三劝说,慈禧这才退了一步,即让光绪先亲政,自己则训政几年。

    两人的矛盾爆发,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慈禧主和,而光绪主战,御史安维峻上书面刺慈禧:“皇太后既归政皇上, 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

    这番话触怒了慈禧,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与光绪的关系。

    至于光绪,在尴尬之余,也开始思索中国未来的道路。

    正所谓穷则思变,光绪宣布:“我要变法了!”

    对于变法,慈禧的态度是等着看笑话。

    光绪颁布了《定国是诏》后,身边渐渐笼络起康有为、谭嗣同等进步大臣。

    慈禧觉得,光绪像匹脱了缰的野马,自己的绳子不论怎么拽,马就是不回头。

    与此同时,变法也触动了那些王勋贵胄的利益,他们不断在慈禧耳边吹风,要求停止变法。

    谭嗣同等人有些操之过急,坚决要求开设议院,这让慈禧等守旧派很是不满。

    光绪的处境也很艰难,他秘密召见杨锐,效仿献帝写下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人手捧诏书,痛哭流涕,他们想出了一劳永逸的办法:杀慈禧。

    光绪是让他们救自己,可没让他们杀慈禧。

    维新派铤而走险,游说在天津小站的袁世凯加入队伍,兴兵讨伐慈禧。

    “人精”袁世凯当即向荣禄和慈禧告发了这场阴谋,慈禧先下手为强,逮捕了维新派,并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送到菜市口问斩。

    自那以后,慈禧和光绪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慈禧对那句:“外甥是狗,吃饱了就走”深以为然,她甚至动过再立新君的算盘,只是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没能得逞。

    皇权面前无父子,更不用提慈禧和光绪这对姨甥。

    在光绪未成年时,慈禧可以对其视如己出,因为光绪对自己毫无任何挑战和威胁。

    而光绪也可以对慈禧充满信任,毕竟她是自己在宫中的依靠。

    随着光绪的渐渐长大,他开始渴望起了权力,并想按照自己的意图治国理政。

    此时,慈禧太后就成了他的阻碍。

    一向爱独揽大权的慈禧,就把光绪当成了“白眼狼”,以至于囚禁了他10年。

    慈禧很有可能是担心自己死后,光绪当政,抹黑自己,否定自己,安心的享受自己“打下”的江山,所以才对他下了毒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