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再也不会叫错了,我国最为完整的亲戚关系称谓【中】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 ,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姻叔祖(姐妹丈的祖父)——姻家再侄,姻伯、姆(兄弟的岳父、母)——姻侄,    一、称谓,  亲族间称谓,至今沿袭父系家族为中心的旧俗,近支称为自己家、自己家里,远支称为本家,其他亲族中人一律称为亲戚。
      亲戚间的称谓,大略如下:
      母亲之父,书面称外祖父,当面称姥爷。
      母亲之母,书面称外祖母,当面称姥娘,或称姥姥。
      外祖父之父,称老姥爷,外祖母之母,称老姥娘。
      母亲之兄弟,称舅舅(大舅、二舅等以别长幼),舅之配偶称舅母或妗子、妗母。
      外祖母之兄弟,称舅老爷,其配偶称舅奶奶。
      外祖母之姐妹与祖母的姐妹统称为姨奶奶,其配偶统称为姨爷爷。
      舅父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当面或有直以兄、弟、姐、妹相呼者。对人则称姑舅兄弟、姑舅姐妹。
      父母称女之子女为外孙、外孙女、外孙闺女,舅父母呼姐妹之子女为外甥、外甥女、外甥闺女。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各地多数呼外孙与外甥发音相同。
      以上亲戚关系,俗称姥娘门上的。
      母之姐妹,称姨母、姨、姨姨(以大姨、二姨等别长幼);姨之配偶称姨夫、姨父。
      姨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对人则称两姨兄弟、两姨姐妹。
      姨与姨夫,称姨姐妹之子女为外甥、外甥闺女。
      以上亲戚关系,俗谓之姨姨门上的或两姨亲。
      父之姐妹,称为姑母、姑、姑姑(以大姑、二姑等区别长幼),其配偶称姑夫、姑父。父之姑,称老姑姑、姑奶奶。
      姑母、姑父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当面亦有以兄、弟、姐、妹相呼的。对人则以姑舅兄弟、姑舅姐妹相称。
      妻兄弟之子女称内侄、内侄女。
      以上亲戚关系俗谓之姑姑门上的或姑舅亲。
      妻之父,书面称岳父,对人称丈人、老丈人、丈人爹、泰山、老泰山,当面则称爹、爹爹、爸爸,也有的地方称叔,称伯。
      妻之母,书面称岳母,对人称丈母娘、丈母,当面则称妈、妈妈,有地方也称婶、大娘。
      妻之兄弟,书面称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对人称内兄为大舅子,称内弟为小舅子,当面则称哥哥、兄弟;内兄内弟之妻,对人统称为舅子媳妇,以大舅子媳妇、二舅子媳妇等区别长幼。
      妻子之姐妹,对外统称为姨子,姐称为大姨子、大姨子姐,妹称为小姨子,当面则称姐,称妹。
      妻之姐妹之夫,对外称连襟,称两乔,称一担挑儿,称“拉不平”,当面称姐夫、妹夫。
      兄弟姐妹称其姐妹之夫为姐夫、妹夫,以大姐夫、二妹夫等区别长幼。
      父母对其女之夫,对人称闺女女婿、女婿、姑爷、贵客、东床、东床客,当面则称他姐夫、老×女婿等。婚后女婿住岳家,外人呼为养老女婿、倒插门女婿。又,外人称别人女婿有戏称“半个儿”的。
      夫妻双方之父母互称“亲家”,对人称亲家、男亲家、女亲家、亲家公、亲家母、亲家翁、亲家婆等,当面只称亲家。
      夫与妻之兄弟之间的关系又常被称为“姐夫郎舅”。
      以上亲戚关系人谓之“丈人门上的”。
    ,
      二、亲戚往来,  亲戚间的往来习俗也极多,极繁琐,大略归类,可分为“贺”与“吊”的往来、平时一般往来、特殊聚会往来等数种。
      贺礼包括贺婚礼、贺生育、祝寿等。
      吊礼行于丧葬仪式。
      节日往来多行于姻亲之间,其往来民间称为“按时把节”,具体则称为“送节令”。
      从前节日间的亲戚往来,有规矩,也有禁忌,例如,全省各地普遍流行的新媳妇正月十五日以前不可以住娘家,临清地方有谚语曰:“七不走,八不走,九走死婆婆,‘拐弯’死老天。”说初七、初八、初九,这三天不能走娘家,初十日可以走,但从十一日到十五日称作“拐弯”又绝不可走娘家。正月十六日走娘家,又称“走百病”,家家媳妇都走,但到娘家又不能住到二月二,说是“怕蹬了娘家的囤子”。
      亲戚间平日往来也很多,乡间人以为亲戚不常走动即是生分。平日往来,有互通有无、遇事相帮这一类事务性的往来;有送瓜送果,双方小孩的来来往往;远行归来,遍访亲戚,告诉在外情况,赠送由外乡带回来的礼物;有病有灾,及时探问安慰等。
      儿女结婚之后,亲家间的相会一般并不多,见则必须礼节周全。
    ,
      三、权益,  亲族间的权益有人身方面的,有财产方面的,也有声誉等方面的。具体言之则有财产继承、赡养费用、虐待种种事件。习俗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嫁的女儿靠娘家兄弟(特别是长兄)维持自身利益的现象。
      在传统的父系家族之中,媳妇地位低微,遇到必须争取、必须申辩的事情,只有诉诸娘家人。娘家人中,父辈出面“有失身份”,自然由在家的早已主事的兄弟出面为宜,久而成习,家家媳妇皆以娘家兄长为当然的代言人,家族、社会诸方面也就渐渐承认了“娘舅”的这一地位。
      “娘舅”在姐妹家中,始则处于“说理”、“争气”的地位,随着姐妹儿女的长成,“老舅”又变成了半个主事人。凡与其姐妹权益有关的事件,如分家、赡养、甚至死后的丧葬,没有“老舅”的参加,都难完满解决。在这些事件中,他的干预是起很大作用的。他的地位也表现在请客吃饭之中,众亲一席,若无其他更长一辈的人,“老舅”当然是首席,他自己也从不谦让。
    ,    具体称谓: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  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再也不会叫错了,我国最为完整的亲戚关系称谓【中】,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

    一、家族长辈称谓

    (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

    曾祖父、母——曾孙、孙女

    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

    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

    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

    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

    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

    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

    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

    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

    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

    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

    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

    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

    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

    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

    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

    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

    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

    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

    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

    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亲戚长辈称谓

    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

    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

    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

    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

    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

    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

    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

    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

    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

    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

    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

    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

    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

    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

    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

    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

    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

    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

    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

    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

    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

    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

    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

    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

    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

    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

     

    三、家族平辈称谓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

    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

    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妇(丈夫的弟媳)——嫂

    爱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

    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

    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

    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

    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

    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

    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

    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

    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

    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

    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

    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

    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

    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

    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

    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

    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四、亲戚互称

    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

    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

    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

    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

    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

    姻翁(亲家)——姻弟

    姻姆(亲家姆)——姻室

    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

    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

    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

    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

    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叔祖(姐妹丈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伯、姆(兄弟的岳父、母)——姻侄

        一、称谓

      亲族间称谓,至今沿袭父系家族为中心的旧俗,近支称为自己家、自己家里,远支称为本家,其他亲族中人一律称为亲戚。
      亲戚间的称谓,大略如下:
      母亲之父,书面称外祖父,当面称姥爷。
      母亲之母,书面称外祖母,当面称姥娘,或称姥姥。
      外祖父之父,称老姥爷,外祖母之母,称老姥娘。
      母亲之兄弟,称舅舅(大舅、二舅等以别长幼),舅之配偶称舅母或妗子、妗母。
      外祖母之兄弟,称舅老爷,其配偶称舅奶奶。
      外祖母之姐妹与祖母的姐妹统称为姨奶奶,其配偶统称为姨爷爷。
      舅父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当面或有直以兄、弟、姐、妹相呼者。对人则称姑舅兄弟、姑舅姐妹。
      父母称女之子女为外孙、外孙女、外孙闺女,舅父母呼姐妹之子女为外甥、外甥女、外甥闺女。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各地多数呼外孙与外甥发音相同。
      以上亲戚关系,俗称姥娘门上的。
      母之姐妹,称姨母、姨、姨姨(以大姨、二姨等别长幼);姨之配偶称姨夫、姨父。
      姨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对人则称两姨兄弟、两姨姐妹。
      姨与姨夫,称姨姐妹之子女为外甥、外甥闺女。
      以上亲戚关系,俗谓之姨姨门上的或两姨亲。
      父之姐妹,称为姑母、姑、姑姑(以大姑、二姑等区别长幼),其配偶称姑夫、姑父。父之姑,称老姑姑、姑奶奶。
      姑母、姑父之子女,称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当面亦有以兄、弟、姐、妹相呼的。对人则以姑舅兄弟、姑舅姐妹相称。
      妻兄弟之子女称内侄、内侄女。
      以上亲戚关系俗谓之姑姑门上的或姑舅亲。
      妻之父,书面称岳父,对人称丈人、老丈人、丈人爹、泰山、老泰山,当面则称爹、爹爹、爸爸,也有的地方称叔,称伯。
      妻之母,书面称岳母,对人称丈母娘、丈母,当面则称妈、妈妈,有地方也称婶、大娘。
      妻之兄弟,书面称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对人称内兄为大舅子,称内弟为小舅子,当面则称哥哥、兄弟;内兄内弟之妻,对人统称为舅子媳妇,以大舅子媳妇、二舅子媳妇等区别长幼。
      妻子之姐妹,对外统称为姨子,姐称为大姨子、大姨子姐,妹称为小姨子,当面则称姐,称妹。
      妻之姐妹之夫,对外称连襟,称两乔,称一担挑儿,称“拉不平”,当面称姐夫、妹夫。
      兄弟姐妹称其姐妹之夫为姐夫、妹夫,以大姐夫、二妹夫等区别长幼。
      父母对其女之夫,对人称闺女女婿、女婿、姑爷、贵客、东床、东床客,当面则称他姐夫、老×女婿等。婚后女婿住岳家,外人呼为养老女婿、倒插门女婿。又,外人称别人女婿有戏称“半个儿”的。
      夫妻双方之父母互称“亲家”,对人称亲家、男亲家、女亲家、亲家公、亲家母、亲家翁、亲家婆等,当面只称亲家。
      夫与妻之兄弟之间的关系又常被称为“姐夫郎舅”。
      以上亲戚关系人谓之“丈人门上的”。


      二、亲戚往来

      亲戚间的往来习俗也极多,极繁琐,大略归类,可分为“贺”与“吊”的往来、平时一般往来、特殊聚会往来等数种。
      贺礼包括贺婚礼、贺生育、祝寿等。
      吊礼行于丧葬仪式。
      节日往来多行于姻亲之间,其往来民间称为“按时把节”,具体则称为“送节令”。
      从前节日间的亲戚往来,有规矩,也有禁忌,例如,全省各地普遍流行的新媳妇正月十五日以前不可以住娘家,临清地方有谚语曰:“七不走,八不走,九走死婆婆,‘拐弯’死老天。”说初七、初八、初九,这三天不能走娘家,初十日可以走,但从十一日到十五日称作“拐弯”又绝不可走娘家。正月十六日走娘家,又称“走百病”,家家媳妇都走,但到娘家又不能住到二月二,说是“怕蹬了娘家的囤子”。
      亲戚间平日往来也很多,乡间人以为亲戚不常走动即是生分。平日往来,有互通有无、遇事相帮这一类事务性的往来;有送瓜送果,双方小孩的来来往往;远行归来,遍访亲戚,告诉在外情况,赠送由外乡带回来的礼物;有病有灾,及时探问安慰等。
      儿女结婚之后,亲家间的相会一般并不多,见则必须礼节周全。


      三、权益

      亲族间的权益有人身方面的,有财产方面的,也有声誉等方面的。具体言之则有财产继承、赡养费用、虐待种种事件。习俗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嫁的女儿靠娘家兄弟(特别是长兄)维持自身利益的现象。
      在传统的父系家族之中,媳妇地位低微,遇到必须争取、必须申辩的事情,只有诉诸娘家人。娘家人中,父辈出面“有失身份”,自然由在家的早已主事的兄弟出面为宜,久而成习,家家媳妇皆以娘家兄长为当然的代言人,家族、社会诸方面也就渐渐承认了“娘舅”的这一地位。
      “娘舅”在姐妹家中,始则处于“说理”、“争气”的地位,随着姐妹儿女的长成,“老舅”又变成了半个主事人。凡与其姐妹权益有关的事件,如分家、赡养、甚至死后的丧葬,没有“老舅”的参加,都难完满解决。在这些事件中,他的干预是起很大作用的。他的地位也表现在请客吃饭之中,众亲一席,若无其他更长一辈的人,“老舅”当然是首席,他自己也从不谦让。

        具体称谓: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

      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