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比重计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理,比重计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漂浮的固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不同密度的等质量液体中,比重越大的体积越小,所以比重越大,比重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比重计下沉的高度就越少;在低密度的液体,如煤油、汽油和酒精中,比重计将下沉得更深,在高密度的液体,如盐水、牛奶和酸中,比重计将下沉得浅些。,量程,通常,比重计有两种量程,一种用于测量高比重的液体,这种比重计中,刻度 1.000 接近玻璃管的顶部;还有另一种用于测量低比重的液体,这种比重计中,刻度 1.000 接近玻璃管的底部。在某些行业,为了使测量更加精确,通常使用一整套不同量程的比重计:分别用于测量 1.0~0.95 的比重;0.95~0.9 的比重等等。,商业用途,用比重计(还有温度计)来测量自制啤酒的比重。,放在糖溶液中的比重计。,糖溶液、硫酸、酒精饮料(如啤酒和葡萄酒)等溶液的商业价值直接由它们的比重所决定,所以在这些行业广泛使用比重计来测量液体的比重。,检乳器,检乳器是用来测量牛奶的比重计。牛奶的比重并不能表示它的组成,因为牛奶中有很多不同的物质,有些比水重而有些比水轻。所以需要另外测出脂肪含量才能知道它的组成。,酒精计,酒精计是用来测量液体中的酒精含量的比重计。,糖量计,糖量计是用来测量溶液中糖的浓度的比重计。它主要用于酿酒。,温差比重计,温差比重计是附有温度计的比重计。它普遍用来测量石油产品的比重。,参见,密度,比重,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原理比重计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漂浮的固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不同密度的等质量液体中,比重越大的体积越小,所以比重越大,比重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比重计下沉的高度就越少;在低密度的液体,如煤油、汽油和酒精中,比重计将下沉得更深,在高密度的液体,如盐水、牛奶和酸中,比重计将下沉得浅些。量程通常,比重计有两种量程,一种用于测量高比重的液体,这种比重计中,刻度1.000接近玻璃管的顶部;还有另一种用于测量低比重的液体,这种比重计中,刻度1.000接近玻璃管的底部。在某些行业,为了使测量更加精确,通常使用一整套不同量程的比重计:分别用于测量1.0~0.95的比重;0.95~0.9的比重等等。商业用途用比重计(还有温度计)来测量自制啤酒的比重。放在糖溶液中的比重计。糖溶液、硫酸、酒精饮料(如啤酒和葡萄酒)等溶液的商业价值直接由它们的比重所决定,所以在这些行业广泛使用比重计来测量液体的比...

    原理

    比重计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漂浮的固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不同密度的等质量液体中,比重越大的体积越小,所以比重越大,比重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比重计下沉的高度就越少;在低密度的液体,如煤油、汽油和酒精中,比重计将下沉得更深,在高密度的液体,如盐水、牛奶和酸中,比重计将下沉得浅些。

    量程

    通常,比重计有两种量程,一种用于测量高比重的液体,这种比重计中,刻度 1.000 接近玻璃管的顶部;还有另一种用于测量低比重的液体,这种比重计中,刻度 1.000 接近玻璃管的底部。在某些行业,为了使测量更加精确,通常使用一整套不同量程的比重计:分别用于测量 1.0~0.95 的比重;0.95~0.9 的比重等等。

    商业用途

    比重计

    用比重计(还有温度计)来测量自制啤酒的比重。

    比重计

    放在糖溶液中的比重计。

    糖溶液、硫酸、酒精饮料(如啤酒和葡萄酒)等溶液的商业价值直接由它们的比重所决定,所以在这些行业广泛使用比重计来测量液体的比重。

    检乳器

    检乳器是用来测量牛奶的比重计。牛奶的比重并不能表示它的组成,因为牛奶中有很多不同的物质,有些比水重而有些比水轻。所以需要另外测出脂肪含量才能知道它的组成。

    酒精计

    酒精计是用来测量液体中的酒精含量的比重计。

    糖量计

    糖量计是用来测量溶液中糖的浓度的比重计。它主要用于酿酒。

    温差比重计

    温差比重计是附有温度计的比重计。它普遍用来测量石油产品的比重。

    参见

    密度

    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