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方孝孺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生平,早年生涯,据《明史》记载,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双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量超过一寸厚,被乡人称呼为“小韩子”(小韩愈)。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使身为长辈的胡翰、苏伯衡均自称不如。方孝孺亦常把阐明王道、追求天下太平为己任。一次方孝孺卧病在床,家里断粮后家人相告,方孝孺反笑道:“古人所说‘三旬九食’,贫穷是常有的事。”后其父方克勤因空印案受牵连被诛杀,方孝孺为此扶丧归葬、哀恸行路。直到服丧结束后,再跟从宋濂完成学业。,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东阁大学士吴沉、杨枢的举荐,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方孝孺。太祖见方孝孺举止端庄,学问渊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后方孝孺为仇家所牵连,被逮捕入应天府。朱元璋看到其名后,释放归乡。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因举荐被召见。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太祖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没有对方孝孺加以重用。虽然如此,太祖却有意栽培方孝孺,于是任命其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之子蜀王朱椿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并亲题“正学”二字赠其书斋。,辅佐建文帝,  方孝孺笔墨《蓬户手卷·前代名人题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为明惠帝。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惠帝敬重方孝孺,读书时每有疑难即向他请教,处理国家大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有时还会让方孝孺批复群臣的奏章。当时宫中纂修《明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籍,皆由方孝孺担任总裁。后定官制,孝孺改为文学博士。惠帝对方孝孺有知遇之恩,使方孝孺十分感激,他也决心竭尽全力辅助惠帝治理天下。,当时各地藩王势力日益增大,惠帝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遂以“清君侧”为名,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因为燕军骁勇善战以及建文帝等人的错误指挥和判断,王师逐渐失利。建文三年,燕军攻占大名。方孝孺建议道:“燕兵在大名长久停顿,天气炎热,定会不战自疲。请急命辽东部队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真定部队进攻北平,燕兵必然回援。我们再发兵攻击撤退部队,即可擒下。”明惠帝赞同,并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嵓抵达燕军,并赦免燕王罪行,使其罢兵回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于薛嵓,派其在燕军中秘密传散。薛嵓抵达后却藏匿宣谕不敢出,而燕王朱棣亦不奉诏。同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发兵扰燕军饷道,燕王复遣指挥武胜上书请求罢免三者职位,惠帝将要批准时,方孝孺称:“一旦兵罢后,就不可能聚起了,请不要被迷惑。”惠帝于是决定坚持与燕军作战。不久,燕王朱棣攻占沛县,烧毁粮船。当时黄河以北部队无战功,而山东德州的饷道被封,方孝孺为此忧心焦虑。于是建议惠帝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带玺书于燕世子朱高炽,假借与朱高炽签订密约为由,离间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使朱棣生疑北返,以打通通往德州的饷道。后送递时,朱高炽得书不启封,离间于是未能成功。,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抵达长江以北,惠帝下诏在各地征兵。方孝孺称:“情形已经非常紧急了。宜派遣人答应割地,以拖延时间,东南各地的募兵才能汇集起来。燕军不善于水战,在长江上决战,胜负还尚未定。”惠帝于是派遣堂姑庆成郡主到燕军劝说,朱棣不听,惠帝于是派遣水军集合。然而,水师大将陈瑄却将战舰投降燕军,使其得以渡过长江。同年六月,惠帝非常忧愁恐惧,有人劝其转移到其他地方,再图复兴。而方孝孺则力请坚守南京应天府,以待援军。即使事有不济,也会为社稷而死。然而,李景隆开金川门让燕军入城,后惠帝在宫内而死(一说他由地道逃亡,从此失去踪迹)。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不屈而亡,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起兵时,其谋士姚广孝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决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将会灭绝。”朱棣点头答应。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随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带孝而入,悲恸至极,哭声响彻大殿。,朱棣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诉他惠帝已死,并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那成王(意指惠帝)在哪?”朱棣称惠帝已经。方孝孺继续质问:“那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意指惠帝的儿子)为君呢?”朱棣答道:“国赖长君。”方孝孺继续追问:“为何不立皇弟呢?”朱棣则称:“此朕家事。”并命人将笔墨投到方孝孺面前,声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强迫他写诏书。方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即掷笔于地,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即威胁道:“汝不顾九族矣!”方孝孺义无反顾地斥责说:“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其押赴集市施以腰斩。据民间流传,方孝孺被刑后,仍以手指沾血,连写十四个字,和一个未写完的“篡”字,让明成祖大受惊骇,深怕方孝孺日后会来找他索命。据一些道教的劝善书中提到,方孝孺正义耿直,深受阎王鬼卒判官敬重,甚至担任包拯的文判官。明成祖驾崩前的某日梦游地府,见方孝孺和景清,大惧,想趁机醒来以脱离此梦境,但是就是无法遂愿,只能见方孝孺、景清和被其在篡位后诛杀的王公将相向他索命。明成祖醒后自此惊惧终日,直到驾崩。,方孝孺被打进死牢时,明成祖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在京的亲属,并在行刑当日把他们押往刑场,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杀害,场面十分残忍。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将要被杀的时候,方孝孺看着弟弟,流下了眼泪,方孝友说:“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中为施以凌迟。,方孝孺被杀后,无人敢收尸,戴德彝抚尸恸哭不已,三日,有诗云:“临危生死决须臾,为国宁怜家与躯?继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时渝。关山欲断春秋泪,骨肉长分南北区。手泽遗今无复守,聊凭风雨泣桑榆。”最后方孝孺遗骸由门人廖镛、廖铭收葬于聚宝门外山上,随后两人也因此连坐被诛。方孝孺妻子郑氏与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亦跳入秦淮河自尽。,方孝孺的宗族亲友前后受诛者达数百人,受牵连者达数千人,其门人中以身殉者有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史称“诛十族”。,身后,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的方孝孺衣冠冢。,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后,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同年11月,朱高炽为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旧臣平反正名,并赦免寻访其后人。齐、黄二人各有一子被找到并赦免。方孝孺未找到子嗣,找到了其堂兄方孝复,并赦免方孝复。万历十三年三月,释放因方孝孺连坐的戍边后裔,其分别流放到浙、赣、闽、粤、蜀等地的人数有一千三百余人。有地方县志记载孝孺可能并无绝后,《明实录》亦记载方孝孺的幼子方德宗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明世宗时期,松江人俞斌自称为方孝孺后人,并纂写《归宗录》,一时士大夫均纷纷相信,之后才被方氏后人察觉。,明神宗时期,有诏书褒奖记录建文年间忠臣、并在南京建造表忠祠,祠中所列人物中,徐辉祖为首,其次即为方孝孺。,著作,方孝孺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当时每出一篇,人们纷纷传诵。其撰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文统》等。永乐年间,朱棣查禁他的所有著作,并令藏匿方孝孺文集者死罪。其门人王稌潜录制的《侯城集》,为现在传世之作。,参考文献,书籍,明·《明实录·太宗实录》(第8、9卷),明·焦竑编,《国朝献征录》(第20卷),清·张廷玉等,《明史》(第141卷),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生平早年生涯据《明史》记载,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双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量超过一寸厚,被乡人称呼为“小韩子”(小韩愈)。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使身为长辈的胡翰、苏伯衡均自称不如。方孝孺亦常把阐明王道、追求天下太平为己任。一次方孝孺卧病在床,家里断粮后家人相告,方孝孺反笑道:“古人所说‘三旬九食’,贫穷是常有的事。”后其父方克勤因空印案受牵连被诛杀,方孝孺为此扶丧归葬、哀恸行路。直到服丧结束后,再跟从宋濂完成学业。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东阁大学士吴沉、杨枢的举荐,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方孝孺。太祖见方孝孺举止端庄,学问渊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后方孝孺为仇家所牵连,被逮捕入应天府。朱元璋看到其名后,释放归乡。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因举荐被召见。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太祖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没有对方孝孺加以重用。...

    生平

    早年生涯

    据《明史》记载,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双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量超过一寸厚,被乡人称呼为“小韩子”(小韩愈)。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使身为长辈的胡翰、苏伯衡均自称不如。方孝孺亦常把阐明王道、追求天下太平为己任。一次方孝孺卧病在床,家里断粮后家人相告,方孝孺反笑道:“古人所说‘三旬九食’,贫穷是常有的事。”后其父方克勤因空印案受牵连被诛杀,方孝孺为此扶丧归葬、哀恸行路。直到服丧结束后,再跟从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东阁大学士吴沉、杨枢的举荐,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方孝孺。太祖见方孝孺举止端庄,学问渊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此后方孝孺为仇家所牵连,被逮捕入应天府。朱元璋看到其名后,释放归乡。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因举荐被召见。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太祖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没有对方孝孺加以重用。虽然如此,太祖却有意栽培方孝孺,于是任命其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之子蜀王朱椿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并亲题“正学”二字赠其书斋。

    辅佐建文帝

    方孝孺

      方孝孺笔墨《蓬户手卷·前代名人题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为明惠帝。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惠帝敬重方孝孺,读书时每有疑难即向他请教,处理国家大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有时还会让方孝孺批复群臣的奏章。当时宫中纂修《明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籍,皆由方孝孺担任总裁。后定官制,孝孺改为文学博士。惠帝对方孝孺有知遇之恩,使方孝孺十分感激,他也决心竭尽全力辅助惠帝治理天下。

    当时各地藩王势力日益增大,惠帝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遂以“清君侧”为名,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因为燕军骁勇善战以及建文帝等人的错误指挥和判断,王师逐渐失利。建文三年,燕军攻占大名。方孝孺建议道:“燕兵在大名长久停顿,天气炎热,定会不战自疲。请急命辽东部队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真定部队进攻北平,燕兵必然回援。我们再发兵攻击撤退部队,即可擒下。”明惠帝赞同,并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嵓抵达燕军,并赦免燕王罪行,使其罢兵回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于薛嵓,派其在燕军中秘密传散。薛嵓抵达后却藏匿宣谕不敢出,而燕王朱棣亦不奉诏。同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发兵扰燕军饷道,燕王复遣指挥武胜上书请求罢免三者职位,惠帝将要批准时,方孝孺称:“一旦兵罢后,就不可能聚起了,请不要被迷惑。”惠帝于是决定坚持与燕军作战。不久,燕王朱棣攻占沛县,烧毁粮船。当时黄河以北部队无战功,而山东德州的饷道被封,方孝孺为此忧心焦虑。于是建议惠帝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带玺书于燕世子朱高炽,假借与朱高炽签订密约为由,离间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使朱棣生疑北返,以打通通往德州的饷道。后送递时,朱高炽得书不启封,离间于是未能成功。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抵达长江以北,惠帝下诏在各地征兵。方孝孺称:“情形已经非常紧急了。宜派遣人答应割地,以拖延时间,东南各地的募兵才能汇集起来。燕军不善于水战,在长江上决战,胜负还尚未定。”惠帝于是派遣堂姑庆成郡主到燕军劝说,朱棣不听,惠帝于是派遣水军集合。然而,水师大将陈瑄却将战舰投降燕军,使其得以渡过长江。同年六月,惠帝非常忧愁恐惧,有人劝其转移到其他地方,再图复兴。而方孝孺则力请坚守南京应天府,以待援军。即使事有不济,也会为社稷而死。然而,李景隆开金川门让燕军入城,后惠帝在宫内而死(一说他由地道逃亡,从此失去踪迹)。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不屈而亡

    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起兵时,其谋士姚广孝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决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将会灭绝。”朱棣点头答应。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随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带孝而入,悲恸至极,哭声响彻大殿。

    朱棣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诉他惠帝已死,并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那成王(意指惠帝)在哪?”朱棣称惠帝已经。方孝孺继续质问:“那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意指惠帝的儿子)为君呢?”朱棣答道:“国赖长君。”方孝孺继续追问:“为何不立皇弟呢?”朱棣则称:“此朕家事。”并命人将笔墨投到方孝孺面前,声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强迫他写诏书。方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即掷笔于地,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即威胁道:“汝不顾九族矣!”方孝孺义无反顾地斥责说:“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其押赴集市施以腰斩。据民间流传,方孝孺被刑后,仍以手指沾血,连写十四个字,和一个未写完的“篡”字,让明成祖大受惊骇,深怕方孝孺日后会来找他索命。据一些道教的劝善书中提到,方孝孺正义耿直,深受阎王鬼卒判官敬重,甚至担任包拯的文判官。明成祖驾崩前的某日梦游地府,见方孝孺和景清,大惧,想趁机醒来以脱离此梦境,但是就是无法遂愿,只能见方孝孺、景清和被其在篡位后诛杀的王公将相向他索命。明成祖醒后自此惊惧终日,直到驾崩。

    方孝孺被打进死牢时,明成祖朱棣派人大肆搜捕方孝孺在京的亲属,并在行刑当日把他们押往刑场,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杀害,场面十分残忍。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将要被杀的时候,方孝孺看着弟弟,流下了眼泪,方孝友说:“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中为施以凌迟。

    方孝孺被杀后,无人敢收尸,戴德彝抚尸恸哭不已,三日,有诗云:“临危生死决须臾,为国宁怜家与躯?继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时渝。关山欲断春秋泪,骨肉长分南北区。手泽遗今无复守,聊凭风雨泣桑榆。”最后方孝孺遗骸由门人廖镛、廖铭收葬于聚宝门外山上,随后两人也因此连坐被诛。方孝孺妻子郑氏与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亦跳入秦淮河自尽。

    方孝孺的宗族亲友前后受诛者达数百人,受牵连者达数千人,其门人中以身殉者有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史称“诛十族”。

    身后

    方孝孺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的方孝孺衣冠冢。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后,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同年11月,朱高炽为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旧臣平反正名,并赦免寻访其后人。齐、黄二人各有一子被找到并赦免。方孝孺未找到子嗣,找到了其堂兄方孝复,并赦免方孝复。万历十三年三月,释放因方孝孺连坐的戍边后裔,其分别流放到浙、赣、闽、粤、蜀等地的人数有一千三百余人。有地方县志记载孝孺可能并无绝后,《明实录》亦记载方孝孺的幼子方德宗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明世宗时期,松江人俞斌自称为方孝孺后人,并纂写《归宗录》,一时士大夫均纷纷相信,之后才被方氏后人察觉。

    明神宗时期,有诏书褒奖记录建文年间忠臣、并在南京建造表忠祠,祠中所列人物中,徐辉祖为首,其次即为方孝孺。

    著作

    方孝孺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当时每出一篇,人们纷纷传诵。其撰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文统》等。永乐年间,朱棣查禁他的所有著作,并令藏匿方孝孺文集者死罪。其门人王稌潜录制的《侯城集》,为现在传世之作。

    参考文献

    书籍

    明·《明实录·太宗实录》(第8、9卷)

    明·焦竑编,《国朝献征录》(第20卷)

    清·张廷玉等,《明史》(第141卷)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