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第一个祭祀孔子的皇帝是谁?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刘邦,原名刘季,沛郡丰邑人(今江苏丰县),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的开国之君,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其在位的12年间,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公元前195年11月,大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曲阜(今山东曲阜),用太牢(太牢,即牛、羊、猪)祭祀孔子,并封孔子九世孙世袭为奉祀君,成为中国历史上帝王拜祭孔子的第一人,孔子的地位由此被官方正式肯定。,  据《史记》记载:“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孔子。”《汉书》也说:“汉十二年十一月,刘邦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大牢,即太牢,如上,在当时,这是一种最高规格的祭品。),  自从汉高祖刘邦开了祭祀孔子的先河之后,“祭孔”活动不但在全国引起轰动,而且后世帝王也竟相效仿,成为了他们的招牌动作。,,  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要隆重祭祀孔子呢?据笔者推断应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刘邦之所以隆重祭祀孔子,这是他的政治手段和。目的是让天下人看到他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内涵的君主。,  二、刘邦祭祀孔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行儒学,用儒家比较温和的思想驾驭民众,便于统治。,  三、刘邦好酒色,性格粗野,率真豁直、大大咧咧、行为放荡。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刘邦如此形象示人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脸面和声威。他之所以以大牢祠孔子,其目的是向文化靠近,向儒学靠近,以实际行动改变自身形象,获得认可。,  总之,无论这三种原因哪一种更接近事实真相,或者另有其他的解释,都无法改变汉高祖刘邦祭祀过孔子的事实。,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第一个祭祀孔子的皇帝是谁?,刘邦,原名刘季,沛郡丰邑人(今江苏丰县),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

      刘邦,原名刘季,沛郡丰邑人(今江苏丰县),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的开国之君,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其在位的12年间,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公元前195年11月,大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曲阜(今山东曲阜),用太牢(太牢,即牛、羊、猪)祭祀孔子,并封孔子九世孙世袭为奉祀君,成为中国历史上帝王拜祭孔子的第一人,孔子的地位由此被官方正式肯定。

      据《史记》记载:“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孔子。”《汉书》也说:“汉十二年十一月,刘邦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大牢,即太牢,如上,在当时,这是一种最高规格的祭品。)

      自从汉高祖刘邦开了祭祀孔子的先河之后,“祭孔”活动不但在全国引起轰动,而且后世帝王也竟相效仿,成为了他们的招牌动作。

      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要隆重祭祀孔子呢?据笔者推断应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刘邦之所以隆重祭祀孔子,这是他的政治手段和。目的是让天下人看到他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内涵的君主。

      二、刘邦祭祀孔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行儒学,用儒家比较温和的思想驾驭民众,便于统治。

      三、刘邦好酒色,性格粗野,率真豁直、大大咧咧、行为放荡。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刘邦如此形象示人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脸面和声威。他之所以以大牢祠孔子,其目的是向文化靠近,向儒学靠近,以实际行动改变自身形象,获得认可。

      总之,无论这三种原因哪一种更接近事实真相,或者另有其他的解释,都无法改变汉高祖刘邦祭祀过孔子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