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明朝朱升是怎么死的?朱升是被朱元璋处死的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朱元璋杀功臣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时期了,为了维护自己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朱元璋不得不使用了非常手段。那么我们所说的朱升是谁?同为姓朱,想必也是和朱元璋有点嫡亲关系。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后来在朱元璋杀功臣中难以幸免。,,  公元1385年,明朝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大案,  户部侍郎郭桓等官员通同作弊,盗卖官粮七百万石,该年三月被告发。明太祖大开杀戒,数万人死于非命。六部官员无一幸免,“举部伏诛”,地方官吏也大都被牵连进去,中等地主以上的家庭都因追赃而遭到“破家”之祸。全国上下,一片怨愤。御史余敏、丁挺举上奏说,这都是法司“迫切”导致的恶果。,  朱元璋便将审理郭桓案的官员审刑司右审刑吴庸等人除以“磔”刑,借以平息众怒。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苏联搞大清洗的时候,也是先指使几个人把别人给清洗了,然后再把清洗人的人给干掉,和朱元璋的手段如出一辙。至于他是无师自通呢,还是得了朱元璋的真传,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升的儿子朱同一样难以幸免,  在无一幸免的六部官员中,有一个48岁的礼部侍郎,他的名字叫朱同。我们经常说,父以子贵,儿以父显,朱同应当属于后一种情形。我们可能不晓得朱同是谁,但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父亲朱升。想当年朱元璋刚刚起事的时候,听人说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便效法三国时的刘备,亲临朱升住所,恳望朱升出山辅佐他打天下。朱升慨然应允,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方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凭着这9个字,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军事集团,最后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由一个谁都不屑正眼瞧他的小和尚出落成大明王朝的开国者。,  朱升了得,朱同也不含糊。19岁那年,朱同受父亲指派,独自带着朱元璋的谕旨与休宁大坑口民兵千户方德厚相见,招服瑶民。1377年,朱同考中举人,任徽州府儒学教授。洪武13年,朱同来到京师,被举荐为吏部员外郎。后任东宫官,颇得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的器重,1385年被举为礼部侍郎。没想到刚到任一个月,便被牵连进郭桓一案,受诬入狱。郭桓以及六部官员最后的下场是弃市,陈尸街头,朱同无疑也在其中。
    阅读推荐,  朱元璋杀功臣:揭秘朱元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真相,  明朱元璋严禁立法规定 贪污60两银子可赐死罪,  朱元璋定都哪里?朱元璋将都城定在应天府,,

      朱元璋杀功臣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时期了,为了维护自己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朱元璋不得不使用了非常手段。那么我们所说的朱升是谁?同为姓朱,想必也是和朱元璋有点嫡亲关系。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后来在朱元璋杀功臣中难以幸免。

      公元1385年,明朝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大案

      户部侍郎郭桓等官员通同作弊,盗卖官粮七百万石,该年三月被告发。明太祖大开杀戒,数万人死于非命。六部官员无一幸免,“举部伏诛”,地方官吏也大都被牵连进去,中等地主以上的家庭都因追赃而遭到“破家”之祸。全国上下,一片怨愤。御史余敏、丁挺举上奏说,这都是法司“迫切”导致的恶果。

      朱元璋便将审理郭桓案的官员审刑司右审刑吴庸等人除以“磔”刑,借以平息众怒。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苏联搞大清洗的时候,也是先指使几个人把别人给清洗了,然后再把清洗人的人给干掉,和朱元璋的手段如出一辙。至于他是无师自通呢,还是得了朱元璋的真传,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升的儿子朱同一样难以幸免

      在无一幸免的六部官员中,有一个48岁的礼部侍郎,他的名字叫朱同。我们经常说,父以子贵,儿以父显,朱同应当属于后一种情形。我们可能不晓得朱同是谁,但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父亲朱升。想当年朱元璋刚刚起事的时候,听人说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便效法三国时的刘备,亲临朱升住所,恳望朱升出山辅佐他打天下。朱升慨然应允,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方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凭着这9个字,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军事集团,最后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由一个谁都不屑正眼瞧他的小和尚出落成大明王朝的开国者。

      朱升了得,朱同也不含糊。19岁那年,朱同受父亲指派,独自带着朱元璋的谕旨与休宁大坑口民兵千户方德厚相见,招服瑶民。1377年,朱同考中举人,任徽州府儒学教授。洪武13年,朱同来到京师,被举荐为吏部员外郎。后任东宫官,颇得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的器重,1385年被举为礼部侍郎。没想到刚到任一个月,便被牵连进郭桓一案,受诬入狱。郭桓以及六部官员最后的下场是弃市,陈尸街头,朱同无疑也在其中。
    阅读推荐

      朱元璋杀功臣:揭秘朱元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真相

      明朱元璋严禁立法规定 贪污60两银子可赐死罪

      朱元璋定都哪里?朱元璋将都城定在应天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