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人造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物体以每秒7.9千米的速度,以水平方向抛出去,就能够环绕地球运行了。这叫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但是还没有挣脱地球的引力范围,不能飞离地球。如果我们继续增加物体的速度,那么物体虽然还不能挣脱地球的引力作用,但是运行轨道就不是圆形,而是被拉成较扁的椭圆了。速度越快,椭圆轨道就更扁更长。由于发射人造卫星的速度一般总比环绕速度要大(在每秒8~11.2千米之间),因此卫星飞到地球的另一边,总要远一些,轨道就变成椭圆形的了。当然,最大限度不能超过每秒11.2千米(也就是脱离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否则就会摆脱地球的引力而飞出去,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行,成为人造行星了。
    人造卫星的轨道是要根据发射的目的来选择的。有的是比较接近圆形的轨道,有的是椭圆形的轨道。例如,为了军事目的而发射的卫星和通讯卫星,在卫星上装上照相机或电视,不能飞得太远,也不能使近点和远点相差太大,所以往往选择高度为300~400千米的比较接近圆形的轨道。
    如果是为了科学研究(研究地球不同高度上磁场的强度,大气压力、温度、密度,宇宙空间辐射的强度分布……),为了使探测范围更大些,那么就要求选择扁的轨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就装了许多科学仪器,进行科学研究,它的近地点是439千米,远地点是2 384千米,所以是一个扁的椭圆轨道。我国1971年3月3日成功地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颗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卫星,它的近地点是266千米,远地点是l 826千米,轨道又比第一颗卫星更扁了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