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蒙恬和蒙毅死后蒙家军还在 他们最后为何没有站出来

    2024.03.0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对蒙恬和蒙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蒙恬和蒙毅虽死了,但蒙家军还在?为何后面没出来维护秦国安全?

    蒙恬虽然死了,蒙恬手下的大军自然还是在的,只不过已经不能称之为蒙家军了。而且,这支大军后来也被调回国内镇压起义军了,项羽在巨鹿打败的恰恰就是这支大军,可见项羽大军战斗力之强大。

    一、蒙氏兄弟

    蒙氏在秦国发迹是从蒙氏兄弟(蒙恬、蒙毅)的祖父蒙骜由齐入秦开始的。

    当时秦国正是广纳人才之际,蒙骜一生历仕昭襄、孝文、庄襄、嬴政四任秦王,立下战功无数,官至上卿(类似于后来的相国),称得上是秦之股肱之臣。

    蒙恬、蒙毅两兄弟也一样深得秦始皇(秦王嬴政)的信任,甚至称得上是当时秦朝最有权势的重臣。蒙恬受始皇指派北上修筑长城、抗击匈奴,手握三十万重兵;而蒙毅则一直伴随在秦始皇左右,常常与其共乘一车,凡有大事小情,秦始皇必召蒙毅前来商量。

    只是事有凑巧,秦始皇死的时候正赶在第五次巡游返程途中,也正是因为他病重,所以早先就派蒙毅回会稽“祷告山川,保始皇帝安康”去了,以至于李斯、赵高、胡亥等人密谋之时,蒙毅“完美”地错过了,要不然历史该怎么发展还真不一定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蒙恬、蒙毅这种得秦始皇信任,又手握大权的人物,自然是赵高、李斯等人的眼中钉,尤其是赵高还曾经跟蒙毅有私仇,所以就更是处心积虑地要置兄弟二人于死地。

    二、兵权归属

    那么说,蒙恬死后,他的那三十万大军哪里去了呢?

    当时,赵高等人弄了个伪诏,以秦始皇的名义让蒙恬和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结果,扶苏很听话就死了,蒙恬心里还是直打鼓,所以请求抗辩,就被囚禁在了阳周(在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境内),他的三十万大军的兵权就交到副将王离的手中。

    王离跟蒙氏兄弟一样,也是名门之后,他的祖父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另外三位分别是白起、李牧、廉颇)。不过,王离打仗的本领看起来倒是没那么厉害。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关东战事吃紧,所以,秦朝政府急调王离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当时,秦将章邯率军一直在关东到处堵枪眼,哪里有起义军打哪里,他一撤离,起义军就又冒出来了,有了王离的助力,章邯自感压力小了很多。

    可是,让章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合兵的第一仗就吃了大亏。

    王离南下第一个对手就是赵国,结果僵持了近半年的时间,也没有拿下,直到章邯击败项梁,回师相助之时,赵都邯郸城才最终告破。赵王歇随同张耳、陈馀等人逃至巨鹿城继续固守,这一次又坚持了足足三个月,直到等来项羽的援军。

    巨鹿之战,也正是项羽的成名之战。他下令全军破釜沉舟,仅带三天的口粮,以示决心,虽五万对二十万,但却毫不畏惧,“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一举擒获秦军主将王离。

    就这样,昔日蒙恬手下的王牌军就葬送在了王离的手中。

    总结

    昔日,蒙恬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取河套之地,置34县,何其英勇?

    假使蒙恬尚在,想必赵国早已败于其手,自然也就没有后来项羽的巨鹿之战了。

    也许蒙恬也未必救得了日薄西山的秦王朝,但蒙氏兄弟尚在,秦至少保有关中之地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只能说秦二世胡亥是自毁长城了。

    单字解释: 蒙 恬 和 蒙 毅 死 后 蒙 家 军 还 在 他 们 最 后 为 何 没 有 站 出 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