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焚书坑儒的“坑”,并不是指活埋?聊聊这事儿的一些细节

    2024.01.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的“坑”,并不是指活埋。“坑”是由古字“防”变化而来。秦始皇杀了这些方士,为了以儆效尤,就把他们的尸体堆在一起,放到路旁,让过往的人们看,起到震慑作用。就好比项羽一夜之间坑杀秦国的降卒二十万,如果真是活埋,现挖坑都来不及。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的很多革新创举对后世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他为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为古代中国英雄造时世的代表人物,但历代不少人并不认为他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因为暴行多多,焚书坑儒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有必要详细聊聊焚书坑儒。

    (一)正史上载有焚书坑儒这事

    秦始皇在政治上励精图治,使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除了以前实行的分封制,把天下分为36郡,并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权的行政机构;统一了全国的法律、货币、度量衡;简化和统一了汉字;派兵北伐匈奴,先后在那里设置了34个县,移民垦荒;先后征发几十万人大规模修筑长城,作为北疆防御;派兵南戍五岭,征服岭南地区。

    由于秦始皇实行的是专制统治,简而言之,就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加之他生性多疑,总害怕有人图谋他的性命和江山,所以他不仅不相信任何人,还时常捕风捉影,滥杀无辜。在朝堂议事时,不仅任何人不能靠近他,连贴身带刀护卫都要要离得远远的。

    (秦始皇)

    秦始皇的这些所作所为,引起包括原六国士族在内的天下人普遍不满。秦始皇以儆效尤,搞“焚书坑儒”。正史上有明确记载。

    焚书的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坑儒的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如此记载: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被牵扯进去了。据《本纪》载,扶苏谏告乃父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二)晒晒焚书坑儒的一些细节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体、法律、度量衡、货币等方面实行了统一,但如何统一老百姓的思想,起初没有作认真的考虑。

    史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公开跳出来反对实行“郡县制”,言师古制才是正道,不管师古制的理由有多少条,说白了核心就是继续实行分封制这一条。

    当时附合的人不少。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要统一学说和思想,否则长久下去,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要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思考良久,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诏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要限期交出烧毁。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办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就是史称“焚书”的来历。

    秦始皇享受到人间所有的奢侈生活后,最怕的就是死。因为死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虽然他一直修骊山墓,营建死后的极乐世界,但他更现实的做法是寻访仙山,希求长生,不仅自己在五次大规模巡游中去找,还派出大量的方士去寻找神仙,求取长生的仙药。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仙,一去不复返的故事世代相传,在此不赘述。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某日,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悄悄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的事,越谈越感到窝火和气愤,按律方士求仙不成要杀头的,他们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墙有风壁有耳哟,有人偷偷去告了密。

    秦始皇大怒,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方士,一下子抓获了460多人,这些人全被拖到骊山深谷中活埋。

    因为其中有不少儒生,所以史称“坑儒”。

    (方士)

    (三)怎么看待焚书坑儒?

    后世不少人认为焚书就是把世上的各类书籍统统烧毁。仔细翻阅史籍,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首先说明的是,秦代的书和发明了纸后的书不一样,与现代出版的书更是南辕北辙,那个年代打算要长期保存的书籍,都是在简牍上用刀一笔一笔刻成,某些见解独到的鸿篇巨制更是要耗数年乃至数十年功夫刻制。

    简而言之,那时代的书问世不容易。所以在焚书的种类上,秦始皇焚的只是以下两个种类的书籍:非秦国人作的史类书籍;诗书和百家语。有关算卦、医学、农耕以及先秦诸子著作都没烧,由此笔者认为,焚书是种以偏概全的假象,因为大多数书是被保留下来了的,即使不是原本也有备份。只要秦王朝存在,这些书就会一直流传。

    说到这里,话题只好扯远一点。为什么秦以后很多书不复存在了呢?项羽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年项羽攻下咸阳后,除了杀人掠夺,就是火烧了阿房宫等不少房屋,据传大火三个月不灭,估摸宫中不少珍藏的书都难逃厄运吧?此外,秦以后王朝对古籍的管理不是很完善,丢失损坏得多,据有人统计,近70%的汉代书籍已不复存在。笔者认为,后世人把丢失损坏书籍的事估摸也全部算到秦始皇的头上啦。

    (方士)

    文前说到抓了460多人,全被拖到骊山深谷中活埋。各种史料的看法有相同处也有相悖处。相同的是抓了460人。相悖的是,有些说是方士,不是儒生。也有的说方士中的儒生占大多数,不然为何史称“坑儒”?

    古时有文化的人不多,当方士的人肯定多少有些文化,完全是个大老粗能把皇帝说动心?因此这些人从知识上来讲,可称为儒生。从职业上来讲,可称为方士。

    笔者管见,是为啥事死的,就划入那一种类型来判定为好。秦始皇给他们冠的罪名是妖言惑众,是把他们作为方士处死的,因此理应称为“坑方士”。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的“坑”,并不是指活埋。“坑”是由古字“防”变化而来。

    秦始皇杀了这些方士,为了以儆效尤,就把他们的尸体堆在一起,放到路旁,让过往的人们看,起到震慑作用。就好比项羽一夜之间坑杀秦国的降卒二十万,如果真是活埋,现挖坑都来不及。

    (秦始皇)

    (四)结束语

    秦始皇的目的是“以愚黔首”,不准老百姓读,但博士是可以读的,统治阶层都可以读。如果他们也不读,那岂不是和老百姓一个样了?而且所谓的百家语,也不是通常认为的诸子百家的文章,而是纵横家的文章。秦始皇认为这些人的言论对干社会的稳定性造成的威胁最大,从后来道家、儒家、墨家、名家的经典流传度来看,当时并未焚毁。

    笔者不是为秦始皇翻案,而是坚持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厘清“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单字解释: 焚 书 坑 儒 的 坑 并 不 是 指 活 埋 ? 聊 聊 这 事 儿 的 一 些 细 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