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项羽为什么失败与刘邦的得道多助

    2024.04.2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秦朝灭亡后,各地武装力量为了争夺权力,又一次战火四起。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平民出身的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结局。那么多的六国贵族都输给了刘邦,尤其是贵族出身、能力出众、起点颇高的项羽也败给了刘邦。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呢?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幸运似乎一直伴随着刘邦。刘邦在家乡起事后,参与了楚国阵营作战。当时楚国阵营决定对关中进行攻击,一举攻下秦朝的首都咸阳,大家挑选的主将就是刘邦。但是在黄河流域作战的项羽坚持要求自己出兵,于是楚国规定双方兵分两路,各自进攻,并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

    项羽在黄河流域遭遇到了秦朝的主力。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与秦朝大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进行了决战。项羽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战争奇迹,以绝对劣势的军队打败了秦军主力,秦朝残余部队最后都投降了项羽。

    因为有项羽的掩护,刘邦在西进过程中几乎没有遭遇大的战斗,非常平稳。在攻下陈留后,刘邦的军队还获得了秦朝囤积的大量物资,壮大了力量。后来,刘邦选择秦军防守薄弱的武关进入关中,兵临咸阳城下。咸阳城内顿时发生了内乱,最后仓促即位的秦朝第三位皇帝子婴向刘邦的军队投降,秦朝就此灭亡。刘邦就此占领关中地区。

    当然了,刘邦自身也具备取胜的诸多因素。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自制、自强、与民为善。刘邦刚进入咸阳城的时候曾经一度飘飘然起来。他以“关中王”自居,流连于秦朝富丽堂皇的宫殿和百花争艳的后宫。刘邦还准备就此住下,享受胜利果实。樊哙就劝刘邦天下尚未平定,提醒刘邦不要忘了秦亡的前车之鉴,但是刘邦根本听不进去。这也难怪,刘邦本来就是好色贪玩之人,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能不追求享乐吗?

    后来谋士张良也来劝刘邦以事业为重。刘邦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将秦朝府库封存,率领军队撤退到了咸阳郊外的霸上。这个刘邦,能够在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中不动声色、秋毫无犯,可见他的自制力之强、志向之大。刘邦到达霸上之后,马上召集关中名士,和大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治一律废除。苦于秦末暴政的关中百姓欢呼雀跃,民心一下子就倒向了刘邦这边。据说,当时关中的百姓都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离开他们。

    尽管如此,刘邦的实力依然远远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项羽。项羽在打败章邯、收编秦朝军队后,气势汹汹地领兵四十多万直奔关中而来。到函谷关的时候,项羽吃惊地发现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还派兵把守函谷关。盛怒之下,项羽立即领兵攻下了函谷关。项羽的军力远远超过刘邦,一场天下争夺战不可避免地在关中地区展开了。

    项羽大军驻扎在了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刘邦阵营内部,有人在悬殊的实力对比面前向项羽投诚,还告密说刘邦有做关中王、收取秦朝天下的志向。于是,项羽决定起兵歼灭刘邦。这时,他的谋主范增劝他除掉刘邦,且要趁早。于是项羽开始整军备战,准备第二天就发起进攻。

    这时的刘邦只有10万军队,士兵的战斗力也远远逊色于项羽的得胜之军。所以刘邦明白即将开始的战争意味着什么。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羽的叔叔项伯改写了历史。项伯和张良是好朋友,他看到张良在敌方阵营中,即将成为刘邦的殉葬品,于心不忍,就连夜潜入刘邦营中找到张良,要他赶紧逃走。张良很忠心,立即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并建议刘邦赶紧拉拢项伯,先解释自己没有和项羽争夺王位的野心。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刘邦对项伯说:“我进入关中后,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项将军来的。我派兵把守函谷关,不是要阻止项将军入关,而是替项将军防守好关中地区,也防止外人侵占。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没有丝毫私心,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说完,刘邦请项伯替自己向项羽将军说情,消除误会。项伯轻信了刘邦,不仅答应充当刘邦的说客,还建议刘邦第二天早去项羽营帐亲自说明情况,当面赔礼。刘邦听了,也答应了。

    当天夜里,返回己方军营的项伯对项羽转述了刘邦的话,认为刘邦为项羽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是有功之人,不应该猜疑他,更不能消灭他。同样缺乏思考的项羽也就轻信了,下令取消了第二天的进攻计划。

    第二天一早,刘邦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如约来到项羽军营请罪。项羽摆下宴席款待刘邦。在酒宴上,心有不甘的范增多次暗示项羽趁机下手,项羽都不为所动;范增只好让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趁机刺杀刘邦。结果被项伯、樊哙识破,没有成功。

    惊吓之余,刘邦找了个机会离开宴席,溜回了大营。范增得到消息后,悔恨地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实力对比的真实写照。刘邦当时处于绝对劣势,而项羽的力量则大到足以操控天下政局的走向。但是不到四年时间,刘邦就由弱转强,消灭了项羽,夺取了天下。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刘邦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得道多助;而项羽则举止失措,渐失人心。

    所谓的出身和实力虽然在改朝换代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心。在秦朝之前的历史上,政治几乎被贵族所垄断,因此出身决定实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政治走向。但秦朝的统一和覆亡极大地打击了旧贵族,使普通人的政治力量增强。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取得多数人的支持,谁就能夺取天下。刘邦的所作所为就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

    鸿门宴之后,项羽在咸阳城大肆屠杀,投降的秦王子婴也被杀死。耗费了无数百姓心血的大宫殿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烧毁,大火经月不熄。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的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富庶的东方之地,并控制了军队最高统帅权。项羽的分封此时代表的仍然只是少数旧贵族的利益,依然无法缓和阶级矛盾。

    分封完后,项羽令各诸侯到各自的封国去就职。项羽只分配给刘邦三万军队。刘邦只好忍气吞声,前往南郑,等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将通向汉中的栈道全部烧毁。经过短暂的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项羽忙于与东方诸侯战争的时机,刘邦暗度陈仓,以迅猛之势从背后夺取了项羽的天下。

    易中天先生在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认为:“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而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关于胜利的原因,刘邦本人在称帝后曾颇为得意地进行了“经验总结”。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大定,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问大臣们:“朕为什么得到了天下?项氏又为什么失去了天下?”都武侯高起、信平侯王陵回答道:“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意思是说与项羽相比,刘邦用人不疑,赏罚分明。

    刘邦听后,补充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他认为自己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众多人才的辅助,自己各尽其能,用好了这些人才。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刘邦对自己的“得道多助”、夺取天下的自赞。

    单字解释: 项 羽 为 什 么 失 败 与 刘 邦 的 得 道 多 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