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东汉的维持为什么是靠外戚?

    2024.02.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东汉的维持为什么是靠外戚?感兴趣的读者和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的纷乱也是旧权势和新权势较量导致的结果。董太后意欲立太子刘辩以求董家强盛,而王太后欲立刘协为皇帝。王太后杀死董太后,董卓杀死王太后,山东豪杰起义催杀董卓拉开了东汉末年一段之争。应该说,这正是外戚造成的。因此东汉的维持不在于皇帝的年龄,而在于外戚的强大。反看曹魏,应该差的是如外戚这种政权交替过程中的辅佐人员。新皇帝新位,权利还没那么快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时候掌权大臣不愿服从,或者不愿交出,再或者形成集团,绞杀皇权,这时候很容易使新皇帝孤立无援,这也就造成了曹魏的衰落。

    由此可见,外戚的褒贬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或许曹操想根治外戚,不想反被其他所败,败的还如此快。其次,汉代有很多小皇帝,但也有很多叛乱的人,互相挟制,就像当年董承伏完刺杀曹操,其实也不是多么忠义的事,董承还纵容武士刺杀伏后侍女,强夺布匹,后被汉献帝持刀赶下。他两个抗衡曹操本质上就是夺取权力,不是报效皇恩(或许有,但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夺取权力)。汉朝还有外戚,宦官两个势力抗衡权臣,可奈何,曹魏吸取汉的教训,削弱外戚宦官势力,削弱世家大族势力。

    东汉和帝14岁就干翻了权臣,曹芳就最后就是东汉权力大多在外戚或者宦官手上,基本不会篡位;曹魏可是有曹操这样的一个楷模,太祖武皇帝能够做,我凭什么不能做,太祖武皇帝可是当时大家的偶像。另外给司马送出助攻的是汉诸葛亮,诸葛北伐,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蜀汉全国之力,打曹魏雍凉之地都打不动,然而曹魏真正的兵员粮仓冀州并州青州基本都在休养生息堆资源。

    东汉好歹完成了大一统的事业。政权本身比只占据北方的曹魏政权稳定很多。曹丕,曹叡,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明主,只能说还可以。诸葛亮和孙权主持的汉吴两国没有曹操以上水准的君主是搞不定的。可惜曹叡比孙权死的还早,自然也没机会。更不用说曹丕的一系列操作极大削弱了曹氏宗族的力量。

    没有大一统背景的家族总是如履薄冰的。往后走,例如南北朝,南北都容不下小皇帝。只有周武帝这种级别才能盘成功。然后就是司马氏本身有能力,真正让北方发挥出潜能,体现出那个时代本来就应该有的压倒性的对南方的优势。国内多次大规模叛乱都被镇压,并且完成了消灭蜀汉的壮举,统一有望。于是也就顺理成章的完成最后的权力交接。

    单字解释: 东 汉 的 维 持 为 什 么 是 靠 外 戚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